有时候,就算你像个温顺的猫,他都嫌你掉毛。
01、轻生
有一些会在高楼上打电话,会在河边,会在一些我认为比较危险的有一定自杀风险的地方来电。当下对我来说,安抚ta的情绪是最重要的。
在央视筹拍的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中,
第一集讲的就是青少年的心理问题。
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
这亟需全社会引起重视。
人民日报曾公布了一组数据:
咱们国家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高达24.6%。
也就是说大概每4个孩子里,就有一个抑郁。
最近几年,
青少年的心理咨询电话也明显增多,
有时,这通热线会成为他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所以心理热线的咨询师会练出敏锐的听觉,
通过电话那头传来的背景声音,
分析对方此刻是否身处高楼、河边或其他一些有自杀风险的地方。
如果确定对方在这些危险的位置,
咨询师们会更加注意放慢语速、放柔声音,
试图让对方情绪平静下来。
也许,正是这一通电话,
就可以拯救一个被抑郁折磨的陌生人。
流血,多痛啊!
但是如果患上抑郁症,
自残和轻生,是抑郁症患者无法控制的行为。
一位中学老师说,
现在因为抑郁自残的学生很多,
“揭开他们的衣服,胳膊上或者其他地方,满满都是伤痕”。
对于抑郁的人而言,
自杀和自残更像是一种解脱。
就像纪录片里的子烨。
子烨说:“父母不理解的那段时间里,自伤并不稀奇。”
她是班上的宣传委员,
有一把弹性的剪刀。
但是有一天盖子不见了,
她找不到盖子,越来越焦虑。
怎么才能冷静下来?
她拿起了刀,划了一下手指,
看到流血了,就冷静了。
据世卫组织统计,
全球抑郁症患者约有3.5亿名,每年因抑郁症自杀死亡的人数估计高达100万人。
抑郁症已成为仅次于癌症的人类第二大杀手。
02、求助
“开学前一天,我在家里发疯了一样,
摔东西、摔门、跟我父母发脾气,
就威胁他们带我去看医生。
因为他们之前没有带我去看,
他们觉得没有什么问题,
但是我已经求救了两年,
从初一到初二,我就觉得很崩溃。”
——抑郁症患者子烨
其实当孩子们走向死亡的悬崖前,
ta也许向亲人发出过求救信号。
但大人们似乎总是很难理解,
豆蔻年华的抑郁。
所以让人心痛的是,
子烨求救两年,始终无人应答。
从初一开始,
子烨就开始出现抑郁情绪和一定的躯体症状,
但是不严重。
父母没有重视,也不以为然。
正是青春期的孩子,
大家会认为孩子的不对劲就是青春期的叛逆。
不重视不理解不相信,这给子烨带来了非常大的痛苦。
纪录片中另一位女孩钟华读高中时,
学校一天8节课,
她都是趴在桌子上度过,脑袋一片空白。
回到家之后躺在床上,
有时候哭有时候不哭,
躺了5个小时后起床洗澡,晚上继续失眠。
就是睡不着,无法入眠。
好在钟华自己积极治疗,家人也配合及时,
目前她已经走出抑郁困扰。
钟华妈妈回想当初得知女儿有抑郁症之后的第一反应,
还有点后怕:
“我就非常平静地说,那就休学吧,休了学以后好好养一下……等钟华好了后她跟我说,当时这句话等于是救了她一条命。因为她在想,如果我要是像其他家长似的,说你就是一个矫情,她可能当时就从窗户上跳下去了。”
抑郁的反面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而这种脱离生活的懈怠感,
常常会被周围的人误解为懒惰。
据调查,青少年抑郁症主要的表现有:食欲减退、疲乏无力、入睡困难。
这些习以为常的问题,不要忽视。
当孩子持续保持着这个状态,我们就需要思考:孩子是普通生病了还是抑郁了?
当ta向你求助,
千万不要错过拯救他们的黄金时间。
03、反思
“你(家长)到底是让孩子成功还是幸福?
成功的界定有很多方法,
挣钱多算成功吗?不一定对吧?
当官大算成功吗?也不一定对吧?
但幸福感这个东西,
是你每损失了一点就少一点。
孩子的幸福感失去了,
就补不回来了。”
——钟华父亲
每一个抑郁的孩子都会问医生:
我为什么会抑郁呢?
每一个父母也百思不得其解,
我们的孩子明明活泼阳光开朗,怎么就抑郁了呢?
钟华的母亲说,
至今也没太想明白女儿为什么会抑郁。
然而从纪录片我们得知,
钟华抑郁的原因之一,
和母亲的强压离不开。
钟华每次考了不错的成绩,
母亲不会给出表扬,反而问:“那第一是谁啊?第二是谁啊?”
如果考了第一名,
母亲还是会追问:
“那全级第一是谁啊?你排第几?”
永远要求孩子优秀,并且永无止境。
钟华的身上充满了压抑。
其实,比起成功,更重要的是养出有幸福感,懂得快乐的孩子。
只有懂得快乐的孩子,才会充满活力。
不要让孩子只追求分数,失去自我价值感。
诗人叶芝说: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应该是点燃一把火。
孩子只有自己带有目标感,
有内驱力,
他才是富有生机的。
书籍《你的第一本抑郁自救指南》里说:
童年时期经历过负面遭遇的人,
患抑郁症的概率比其他人高出4倍。
小时候遭受情感折磨、身体折磨、或长期处于家庭暴力之下,都为孩子抑郁症埋下种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
是他们的人生底色。
看见孩子,相信孩子,正确爱孩子,是我们父母一生的课题。
愿我们的孩子远离抑郁,健康成长。
END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或者身边的人有抑郁症状,请联系我们。我们一直在这儿,我们这里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为你提供科学的诊疗方案和心理援助,找到根本问题,找回人生的方向乐趣。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9108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308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74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4657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68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