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时,常常束手无策,好脾气的父母可能会温柔安慰,有些人一听到哭声就火冒三丈,一场家庭大战即将爆发......
孩子有情绪时你会怎么做?怎么做才是更有效的引导?通过下面的例子一起来思考一下吧。
6岁的小陶喜欢吃冰淇淋,平时家里会控制他吃甜食,今天他的妈妈给他买了一个巧克力甜筒,刚刚撕掉包装纸,一个不小心就掉在了地上,小陶看着冰淇淋,又看看妈妈,眉毛拧在一起,紧紧抿着嘴,感觉委屈极了。
小陶妈妈有点不开心说:“和你说了别着急,掉地上了吧,今天吃不成了。”于是,小陶听闻立刻哭了起来。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父母会看出孩子难过,赶紧开始安慰:“掉了就掉了,没事的,明天再给你买一个好不好。”
懂得一些情绪管理的父母面对这样的局面会这样说:“宝贝,你是不是觉得很难过呀,明明差一点就可以吃到了,可是还是不小心掉了,别难过,妈妈还买了你爱吃的草莓,我们去吃草莓吧。”孩子很快把注意力放到草莓上,好像刚刚什么也没发生。
其实这三种情况都没有很好的照顾到孩子的情绪。
更智慧的家长会深度共情孩子,承认孩子的情绪,“你现在特别难过,也有点后悔,我看的出你很想吃这个冰淇淋,”孩子可能会点点头,家长拍一拍孩子的肩膀,“我以前也会把事情搞砸,这没什么的,我们下次注意就好了。”如果孩子情绪还是没有缓和,就继续陪伴一会儿。
吃不到冰淇淋,在我们看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讲,他在短短的片刻体会到了伤心、后悔、自责交织在一起的情绪,强度一点也不亚于成年人因为工作失误失去了一笔奖金。
生活中每天都会有像这样的小事,会引发孩子的情绪变化,当父母懂得正确的情绪管理方法,在一点一滴中培养孩子的性格和品格,将是给孩子最珍贵的礼物。
情绪管理为什么重要?
父母对孩子的健康、学习等方面非常关心和在意,但是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往往束手无策,通常是回避、转移注意力、生硬的安抚。
一方面是自己成长过程中没有相应的引导,一方面是情绪管理知识的匮乏,也不认为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事实上,我们对于情绪的感知,往往比智商更重要,我们常说的情商,就是一种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
有研究表示,一个人的成功,只有20%归于智商,80%则取决于情商。
白岩松也曾表示,相比成绩,重视孩子情商教育的家庭,往往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孩子。
父母给与正确的情绪管理教育,孩子在以后遇到挫折时抵抗力更强,懂得调控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反应,人际关系更好,更容易在日后取得的成就和幸福感。
如果父母和孩子的沟通不是很顺畅,孩子会习惯于用负面情绪和极端行为来表达。
近些年常常发生的孩子叛逆、厌学、任性自私、独立性差,甚至离家出走、自杀等,给不懂得情绪管理家庭的敲了一记警钟。
当孩子陷入悲伤、委屈、愤怒的时候,父母要如何应对孩子的负面情绪?
了解以下四种教养风格后,你或许会发现自己与孩子交流时存在的一些问题,一起看一下吧。
你是哪种教养风格的父母?
忽视型
不与孩子共享情绪,或者忽略孩子的情绪
希望孩子的消极情绪快速消失
取笑或忽视孩子的情绪,认为孩子的情绪不理智
对孩子想要表达什么丝毫没有兴趣听
当孩子变得情绪化时,会感到担心、焦虑、反感、伤心或恐惧
面对孩子的情绪,不知道该如何应对
不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认为时间能解决一切
压抑型
认为消极情绪是孩子性格不好的表现
因为孩子表达情绪而评判、指责孩子
强调孩子要向好的情绪或行为标准看齐
认为消极情绪应该加以控制
认为消极情绪是毫无益处的,是在浪费时间
认为情绪让人软弱,孩子必须在情感上坚强才能在这个社会生存
放任型
当孩子感受到消极情绪时,给孩子以安慰
不教孩子感知、标注和应对情绪
是“好好先生”,什么事都应允,不划定界限
不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不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
当面对消极情绪时,觉得除了包容以外没有其他可以做的
认为消极情绪一旦发泄出来就万事大吉了
情绪管理训练型
把孩子的消极情绪当作增进亲密感的机会
当孩子伤心、生气时,愿意花时间和他在一起
能够感知并重视孩子的情绪,不会失去耐心
对孩子细微的情绪变化很敏感
当孩子表达情绪时,不会变得困惑或焦虑,知道这时应该做什么
尊重孩子,不取笑或忽视孩子的消极情绪
不会告诉孩子他应该怎么想
不会觉得自己需要解决孩子的每一个问题
如果你是忽视型和压抑型家长,孩子会认为自己的感受是不被认可的,是因为自身存在某种问题,所以才会有那种不好的感受,也不太擅长调整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是放任型家长,孩子将不懂得如何调整情绪,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建立友谊,与其他小朋友相处。
希望更多父母成长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当孩子的感受被看见、被接纳,被支持,再多的负面情绪也会立刻消融。
帮助孩子发展健全的人格,从现在开始引导孩子正确认识情绪、积极的表达情绪情感、管理自己的情绪吧。
成为情绪管理训练型家长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
1、觉察孩子的情绪
有时候,孩子的表达方式往往含糊不清,当我们愿意仔细聆听,总能发现他们在无意间流露出的信息,找到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
演员胡可称得上是高情商妈妈,有一次,因为事情耽误接儿子安吉,导致安吉在学校等了40分钟,当胡可到学校时,安吉没有像以前一样热情的迎上去,她感受到儿子的不开心,走过去和他一起画画,安吉画了一只蜗牛送给胡可。
胡可趁机说:“你为什么送一只蜗牛给妈妈,是因为接你晚了,像蜗牛一样慢,对不对?”安吉露出笑容,点点头,胡可赶紧附和:“对不起”。一个不愉快就这样化解了,虽然接晚了,孩子依然能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和关心。
当你觉得能够体会孩子的情绪,心在向孩子靠拢,这就是共情,然后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2、通过情绪化瞬间增进感情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你是否认为这是一场“危机”?
换一个角度,这也是一次增进亲密感、对孩子进行指导的好机会。
育儿专家李玫瑾曾经提到,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应做到四个“不要”:不要骂,不要打,不要讲道理(因为这时候孩子听不进去),不要走开。我们只需要待在一旁,适时地告诉孩子:爸爸妈妈一直在你身边。
你能够表现自己的关心,那么你的孩子就知道,你是他的好朋友,你是值得信任的。
很多家长极力避免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认为会自然消失。
与之相反,回避不会情绪不会消失,当说出自己的感受,感受被人理解的时候,情绪才会消失。
我们不妨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共情他们发脾气的动机,进而教会他们正确地控制和管理情绪。
当你认同孩子的情绪,我们是在教孩子如何安慰自己,这种能力会让他受益一生。
3、对情绪感同身受
感同身受意味着,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想象力让自己站在孩子的立场,
认可孩子的情绪,用安慰性的语言,不带批评。
在《妈妈是超人》一期节目中,贾静雯陪5岁的咘咘上音乐启蒙课,老师让5位小朋友轮流用唱歌的方式进行自我介绍,而咘咘全程都在神游和围观。
无论贾静雯怎么鼓励,她看起来依然很紧张,看到孩子的抗拒,贾静雯意识到了是孩子有些怕生,她温柔地告诉咘咘“没关系,等一下再唱”,并换了一首咘咘喜欢的歌先唱起来,于是也咘咘放松下来开始唱歌。一首唱完,母女俩开心击掌。
当孩子表达负面情绪时,我们往往很难克制自己想要安慰、反驳的冲动,
如果直接告诉孩子“别担心”或者告诉对方解决办法,意味着告诉孩子他的情绪不重要,
感同身受就是和孩子紧密的站在一起,充分理解他,当情绪得到认可,孩子自然会向着我们希望的那样做出调整。
4、帮助孩子表达情绪
研究表明,对情绪贴标签有安抚作用,能帮孩子更快从不愉快中平复。
对于6岁前的孩子,情绪标签如“紧张”、“害怕”、“担心”等,这些标签让不舒服、不适的感觉成了有界限,成为可以定义的东西。
孩子眼里充满泪水时,我们对他说“你有点伤心,对吗?”
这样让孩子理解了自己的情绪,也帮助孩子在面对同样的感受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负面情绪,情绪是生活中很正常的一部分,有负面情绪并不是不好的表现,只是别让情绪影响自己太久。
孩子越能精准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对情商的促进效果越好。
5、划定界限,指导孩子解决问题
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解决问题要从正确行为和不良行为划定界限开始。
当孩子不开心发脾气,比如扔玩具,打小伙伴,甚至骂人,要让孩子理解这种行为是不对的。
“你很生气,因为小明抢走了你的玩具,如果是我也会很生气,但是打人是不对的,你看还有其他的办法吗?”
接纳孩子的情绪,同时指正孩子的行为错误,引导孩子寻找正确的解决方式,是很好的教育方法。
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爸爸夏利克和女儿夏天的教育模式值得借鉴,夏天犯错的时候,夏利克也会客观、严厉、有条理地指出来,他不会说“爸爸不喜欢你这样”,而是强调,“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是没有礼貌的”。
只针对行为,不会上升到对孩子的不满,这样清晰的指导会让孩子知道如何改正,又不会伤害亲子关系。
写在最后
根据本篇内容介绍的五个步骤,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练习,这样我们和孩子对情绪的感知都会提高,并且更加愿意表达情感,相信情绪管理会让每个家庭的亲子关系越来越好。
参考资料:
丹尼尔.西格尔等 孩子情绪管理与行为系列 情绪管理训练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83135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6556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596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952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994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