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说自己每天晚上都在失眠、每一分每一秒都想哭、没有办法快乐起来了……
在这个时候,父母还没有发现女儿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直到英子离家出走,差点跳江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像乔英子这样的孩子,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疏解,最终情况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
孩子忧郁的性格和他的情绪特质有关联
情绪是一个人与外部环境互动时产生的感受,这种感受是与生俱来的。
事实上,一个平时不爱言笑、思想较为负面、心情放不开的孩子,通常和他的情绪特质有很大的关联性。
情绪特质倾向负面的孩子,看起来就显得比一般孩子更悲观,顾虑也较多,不论什么事情都会先看到悲观消极的一面,或是对于未来总是有所担忧。
而情绪特质偏向正面的人,看起来就会显得较为乐观积极,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不同事情,都能保持正面的期待,即使事情不如预期时,也能够做到自我调节情绪。
这也应该是正常孩子本来的面目。
在大多数情况下,父母很容易从性格开朗的孩子身上得到积极正面的回应,在教养过程中也容易获得成就感。
相反,情绪特质比较悲观的孩子,容易看到事情不理想或不完美地方,经常陷入说不清的烦恼,表现出愁眉苦脸的样子或频频抱怨的反应,常常让父母颇感无奈,也充满着一种对孩子教养的失败感。
孩子开心或是不开心的时候,除了受到先天情绪特质的影响之外,还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如果不被允许充分表述,没有适当的引导,孩子可能会习惯性地以压抑的方式来处理自己的情绪,长此以往,就可能逐渐陷入情绪低落的状态。
另外,还有一种比较少见但不能忽视的状况,那就是“儿童期抑郁症”。
抑郁症不只会发生在成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儿童身上。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儿童期抑郁症的占比是2%~4%,也就是说,在一个50人的班级中,就会有一到两个孩子患有抑郁症的可能。
对很多父母来讲,可能很少听说过儿童期抑郁症:“天哪,小孩子怎么会抑郁?”、“他们有什么事情可值得抑郁的?”,这就是存在他们心底的疑问。
在多数父母看来,孩子只需要全身心地去应付学业,根本不存在什么心理压力。
每当孩子向父母抱怨压力过大时,大多数的父母只是简单安慰两句就不了了之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就会出现把孩子推入忧郁行列的可能。
儿童抑郁症的症状跟成人稍有差异,儿童抑郁症多以行为问题的方式出现,有时会以暴躁易怒或专注力和思考力下降等方式表现出来,但和成人一样,患抑郁症的孩子也会表现出比较悲观、负面,兴趣缺失,什么都不想尝试的情形,如果孩子经常有这样的行为,就需要父母多加留意了。
如何把孩子激进的负面情绪反应转变为健康方式的情绪宣泄呢?
最基础的条件就是需要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和引导。
当然,仅仅如此,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父母采取进一步的动作,才能终结孩子抑郁情绪的“噩梦”。
简单六步,引导孩子走出抑郁情绪的“牢笼”
如何引导孩子彻底走出抑郁情绪呢?
父母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抑郁情绪有一定的影响, 父母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到温暖,孩子的抑郁情绪自然就低;父母越是不理解孩子,过分干涉,严厉惩罚,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就越容易导致孩子出现抑郁情绪。
当父母发现孩子经常抑郁时,不妨试试这简单六步教养方式,来引导孩子走出抑郁情绪的“牢笼”。
01、要陪伴和支持孩子
简单来说,就是要给孩子尽可能多的陪伴和支持。
父母要让孩子感受到一种无条件的接纳与陪伴,当这样的条件能够得到满足时,孩子自然会比较愿意向父母表达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想法,这无疑也让父母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满足于看到孩子的表象。
因此,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可通过正面的表述,表达对孩子的支持,让他先肯定自己性格的优点,在面对孩子过度担忧可能带来的困扰时,对他进行鼓励和引导。
02、要倾听和理解孩子
希望得到父母的倾听,正是孩子所期望的。
但在现实中,为人父母者,很容易因为太过于担心,而急着要告诉孩子该怎么办,却忘了本应要多听听孩子的真实感受和想法。
父母尤其要看到,孩子有时候看似无理取闹、乱发脾气,实际上在背后却是另有原因,这也考验着父母是否能读懂孩子的情绪密码。
当孩子感觉到能被父母理解,跟父母的心理距离就会拉近,接下来也会更加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除此之外,当父母想要指正孩子的想法,或对孩子的做法下判断时,最好打消这样的念头,避免给出任何建议,更不要给他们的想法或做法下结论,这会使本就抑郁的孩子内心更加不安和缺失安全感。
03、引导策略要具体可行
当孩子情绪比较缓和,能一起平静地沟通讨论时,可以和孩子谈谈面对烦心事情时的具体应对策略,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通过引导让孩子自己想出一些策略,列出来之后,一起看看每个做法的可行性。
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方式,对帮助孩子认识情绪、掌控情绪的表露也有很大的帮助。
04、不要否定孩子的负面感受
“性格特质“比较偏向负面情绪悲观的孩子,往往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就不开心,这些“小事”,对父母来说可能没什么,所以容易脱口而出:“这种事有什么好难过的,你就是想得太多”之类的话。
但这样说,不仅会让孩子觉得你不了解他,还会让孩子觉得不开心是他的错,久而久之,孩子会选择忽略自己的情绪感受,往后遇到不开心的事时,可能会变得再也不愿和父母沟通了。
05、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运动
充足的睡眠也有助于改善孩子的情绪。
伦敦大学有关专家研究了儿童期睡眠不足对情绪的长期影响,他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得出一个结论:睡眠不足的人,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和好斗等行为。
因此,我们无论是从孩子的健康角度出发,还是从孩子的情绪方面考虑,帮助孩子改善睡眠质量都有现实意义。
此外,有关研究表明,适度的运动可以减轻孩子的抑郁症状。
所以,父母要培养孩子经常运动的习惯,可以把散步、慢跑、跳绳、球类等运动作为日常运动项目。
06、及时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诊疗
父母如果不知道该如何引导,请及时咨询专业人士进行诊疗,同事父母最好陪同孩子一起去见心理治疗师,这样在孩子与心理治疗师的沟通中,可以让心理治疗师更准确地判断病情进展,了解心理治疗的效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父母也可以根据心理治疗师的意见和指导,结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喜好在家庭中延续开展。
PS:每个人都会经历不好的日子,但别怕,万物皆有裂痕,你的身边有很多爱你的人,只要你回头看,我们一直在。别怕,再难的时候,拉自己一把,就上岸了,一切都会过去的。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6689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058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48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5111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582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