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6年在杭州的一场儿童性咨商工作坊中结识了嘉惠老师,从此我就开始了性自我发现和成长路上的升级打怪,顺便研究和实践儿童青少年性教育,与随行的家长们分享。分享的内容大部分都是在嘉惠老师的性咨商理论框架下的知识和领悟,这些理念和做法深得家长们的喜欢。
2018年嘉惠老师在开森心理开了11节亲职性教育生涯规划课,我一课不落,每听一课都感觉有新的发现和惊喜,微课结束后又在千聊平台上反复听了很多遍。2019年4月份,听说嘉惠老师以这个语音课程为基础的内容集结的书籍将在6月份面世,我高兴坏了,天天翘首以盼。
后来,书终于拿到手了!听了那多么遍语音课程,我仍然拿到书就开始迫不及待地阅读。有很多熟悉的内容,也有很多听课时没有注意的讯息,但最深的感受是,我终于系统地理解了孩子的性发展和性教育,清晰了嘉惠老师的五个人格脊椎评估的意涵和使用。
我知道在性教育和性咨商的路上,接下来我需要的是更多的内容细化填充和实践练习,我有一种找到修行路径的开心。我要说的是,这绝对是目前市面上,给家长们,以及儿童和青少年性教育或性咨询从业者们的最好的性教育书籍。
为什么这么说?我把接收到的理解深刻的讯息一一说给你听。
父母是一项职业,性教育需要主动规划
与别的性教育书籍一上来就讲一大堆的性理论或知识不同,嘉惠老师花了很多时间来讲清楚,为什么性教育是全人教育,主体是成人。亲职的关键是,如何做好父母。要做好孩子的父母,前提是我们要先做好我们自己内在小孩的父母。性教育是父母的职能中很重要的一项,却几乎是最难的一项。
嘉惠老师建议家长们要像规划我们的人生其他职业一样,不断学习不断进修。规划路径是,从孩子出生开始,趁0~6岁,孩子性萌芽期时孩子的在性上的纯真可爱,性发展的行为样貌离真正意义上的性行为还很远,家长由此引发对性的焦虑并不具威胁性,家长可以开始暖身关心孩子的性发展,搜集相关书籍与信息,寻找相关资源,简单回应的孩子的好奇提问,训练自己对儿童的性发展意识,慢慢建构自己的性教育能力。
等孩子到了6~11岁,孩子性发展的懵懂期,孩子在懵懵懂懂中展现的对身体和性的好奇越来越多样化,也更加靠近性的本身,家长开始储备与此相应的身体、生理和心理的知识,同时关注孩子在人际交往中的样貌,社会媒体网络文化的影响塑造,同时在回应孩子的性提问时,需要思考自己像孩子传递的是什么样的性价直观。
而到了11~16岁,性发展进入了青春摸索期,孩子的性有了更多情欲的意涵,孩子面临身体意象、吸引力、性好奇、自慰、色情媒体的使用等等,性探索更加丰富而刺激,此时孩子也接受了社会文化以及同伴的影响,与父母期待的发展会出现落差,冲突在所难免。家长开始在孩子性探索中设限以及与此带来的亲子冲突,需要父母有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来支持和涵容孩子的发展需要。
最后是16岁以上,孩子进入了性发展的体验期,这个时候,孩子正式踏入性的世界,恋爱、失恋、性邀约与性实践,情欲偏好,性别与性欲取向的认同,已经逐渐形成了孩子独特的样貌,父母能够做的是放手与陪伴。而最后,前面18年积累与规划,你终将在孩子进入成年期后,陪伴与倾听孩子在生命中实践性的喜悦与困扰,亦师亦友的分享与参透。
在嘉惠细腻温柔的讲解中,你会看见孩子的性发展是一个过程,有它自己的规律和节奏。而父母要做的,是尊重与守护这个过程,允许它慢慢发展,保护它不受打扰不被中断。从生命的全程来看,任何阶段的性发展都没有停止的,如果被干扰或被阻碍,孩子的性发展会迟缓,或者选择“地下化”,不再在你面前做这样的呈现与表达,同时也学会了社会化。
这样的结果,你就会逐渐失去协助孩子性的自然发展的机会,有的时候,更遭的情况是,你要停下来寻找资源来纠正你的错误,帮助孩子疗愈发展历程中的创伤,让发展重新回到发展的轨道。因此,无论你的孩子几岁,你都可以从当下开始,往前了解和回顾,重新评估和了解你的孩子和TA的性发展,往后开始练习和增进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建构。
人格脊椎的五个基础能力
跟随嘉惠老师学习以来,就一直在学习嘉惠的人格脊椎理论。看了这本书,才真正的开始理解人格脊椎理论要如何灵活使用。
人格是什么?人格是我们看不见摸不到的心理脊椎,支撑着我们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和他人,如何与自己和他人建立关系,以及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嘉惠认为,人格脊椎由5种基础能力构成的,分别是依附能力、情绪能力、人际能力、资源使用(求助能力)和人生哲学。
我经常会想起上嘉惠老师的课时,嘉惠老师常说的,她的性咨商理论架构是综合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各大门派,博采众长取其精华整合而成的。理解这个5个人格脊椎的架构就是这种感觉。
依附能力,是心理学上很重要的依附关系理论的核心概念。依附关系是性教育的核心基础。《爱与放手》整本书嘉惠老师一直在阐述性教育是全人教育,是以依附关系为基础的性教育。家长要看见关系的力量,基于爱的关系出发,性教育才是正向有帮助有影响力的。
我们能够看见和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需求,会决定我们如何在关系中对待孩子。爱孩子不是一句口号,是懂得如何倾听孩子,尊重孩子的感觉,保护孩子的敏感,是不利用孩子对你的依附来威胁控制孩子,不滥用父母的权力。
嘉惠老师有一段原话,在很多地方都出现过,我非常喜欢。也摘录在这里:
爱孩子是说,让孩子能够尊重自己的感觉,爱自己的身体,爱自己的性别,爱自己这个人,且知道有人(最好是父母)会爱他,有人会放下权威和面子去倾听他的感觉、在意他的感受,协助他理解自己的感受,愿意跟他协商讨论,并找到对应方法,让他相信,无论经历了什么,他都是被爱着的。
如此才能让孩子在亲子关系中逐渐发展出健康的人格脊椎,呈现出好的人格状态。如果没有好的依附关系,那么性教育,教与不教都会造成伤害。
情绪能力,包括情绪安顿和建立情绪界限的能力。我感触最深的是,在依附关系之外,嘉惠老师一直在诠释和强调情绪分化能力,分化决定个体是否能够形成独立的自我。
人际能力,与人互动的能力。人际能力能帮助我们在人群中看见自己,良好的人际能力能够帮助我们安顿情绪,在人群中有联结又有独立。
资源使用(求助)能力,运用资源帮助自己渡过难关,是生命中很重要的能力,是智慧与力量的展现。
人生哲学,适合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是自己在人世间安身立命的人生哲学。而重要的是,价值观是会代代传承的,也需要在传承中审视和重新整合。
嘉惠在整本书中用了大量的个案来说明人格脊椎的这5项能力的评估与使用,读来让人清晰又明朗。
在性议题上,处理成人的伤是至关重要的
在关系中,我们成人要看见自己在性的伤,寻找资源处理,才不会无明地无意识地传承给下一代。强调依附关系的重要,同时我们也看见成人自己生命中的依附关系样貌,理解和诠释自己生命中的性的经验,重建成人内在父母的依附关系,疗愈成长。
整理和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尤其是性发展历史经历是很重要的事情。带着意识去看见我们所持有的性的态度和价值观是如何被塑造的。哪些是贴近性的真相,带给自己快乐和幸福,哪些是扭曲的状态,带给自己伤害和痛苦。
成人处理好自己的焦虑,才可能重新评估和建构与孩子的亲子关系,从而在处理性议题时,帮孩子的性发展回归自然,不因家长的焦虑制造更多的问题。
理解与涵容,陪伴与支持
嘉惠老师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讲解和示范性发展和性议题的处理过程。我印象深刻的是关于涵容的理解。
涵容指的是,即使孩子的行为出现了偏差,也要尊重孩子现在的样貌,同时寻找拓展他视野和能力的方法;也指的是,如果父母无法在当下让孩子理解你在他身上所做的行为,事后你也需要反复帮助孩子解释,释放他的情绪,反复让孩子理解,告诉他你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造成他痛苦并非你的本意,帮助孩子理解你的决定。
因此,当孩子还在幼儿时期,父母的任务是学习帮助孩子有能力涵容我们的决定,而孩子长大到了青春期,父母的任务则是倾听孩子,并相信他的决定,支持他的决定,耐着性子去看孩子此刻的成长。青少年的父母需要转化位置,从全知全能的权威感与效能感中,转化到与孩子一起探索问题解决之道。 理解包括理解孩子和理解自己,对自己过往生命的诠释和理解会帮助父母更加清楚当下的状态是如何形成的,以便决定是否要对未来做出调整。
书中通篇都在讲陪伴与支持,在孩子的性发展过程中懂得如何有效地陪伴和支持对孩子的性健康是至关重要的。
其他还有很多很多,比如性教育的系统教育观念,很像家庭治疗中的系统思维;跟孩子谈性的原则就是,当父母有困惑不知该如何处理时,要跟孩子一起找方法解决;爱情的四个阶段情欲的发生过程,合作设限与良好的性沟通模式,性价值的反思与整合等。
最喜欢的是,嘉惠对青春期孩子的性心理过程的阐述和讲解,结合亲子关系的调整和变化,帮我看见了很多性发展或性行为呈现背后的动力和真相。嘉惠不仅站在孩子的位置,也站在家长的位置同理家长的伤与痛,示范咨询师在处理青少年意外怀孕时如何照顾双方的情绪。
读《爱与放手》的过程,仿佛你会重新经历你的过去,看见和理解你自己的生命深处某个角落焦灼的部分是如何形成的。在嘉惠温柔的文字之下,你会想要重新生长,如我那样。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12316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802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094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4383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701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