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作者:心澈 2020-07-03 09:35:10 成长心理

15岁的初三男生小豪,最近学习一直不在状态。下课后,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里,准备跟他谈谈心。小豪却一脸痛苦地对我说,他早就写好了遗书,如果爸爸再逼他学习,他就自杀。

旁边的老师们,听到小豪的话后都哄堂大笑。其中一位男老师更是笑着打趣他:你又没有老婆孩子,父母有你哥照顾,不用你养老,你一无所有,还写啥遗书?

那一刹那,我分明看到,孩子的眼神由愤怒转变为羞耻,脸都涨红了,我担心老师们会继续说出什么话刺激到他,赶紧拉他走出了办公室……

近年来,孩子自杀呈现出越来越低龄化的趋势。尤其是近两个月复工开学后,陆陆续续看到不少孩子自杀的报道,有高中生、初中生,也有小学生。说实话,我之前并未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总感觉这是小概率事件。

但是,当这样的新闻报道越来越多,身边孩子自杀的事情也屡见不鲜,尤其是现在学生当着我的面直接说出想要自杀时,我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我认真查阅了很多关于青少年儿童自杀的数据和资料,心情愈发沉重。

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2019年《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显示:在我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多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24.39%的中小学生,曾有一闪而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认真考虑过该想法的占15.23%;有5.85%的孩子曾计划自杀,并有1.71%的中小学生自杀未遂。

全国中、小学生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6~32.0%。约有20%的大学生有心理问题,其中15%属于一般心理问题,需要学校、亲友进行疏导;3.5%有心理障碍,出现失眠、消瘦等症状;1.5%有精神病,失去自制能力,分不清现实与幻觉……

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陨落、在挣扎!

相信很多人看到这些数据,和我一样心痛:我们的孩子到底怎么了?!

孩子本该像种子和蓓蕾一样,充满热情、希望和无限生机。当他决定要去死的瞬间,心里经历了怎样的绝望?真的只是因为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太玻璃心吗?背后是不是还有更严重的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据《中国儿童自杀报告2019》显示,儿童自杀原因中,学习压力过重占第一位(45.5%),其次是早恋(22.7%),第三大原因是父母离异(13.6%)。在另一份调查报告中,儿童自杀的具体原因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师生冲突,包括言语羞辱和体罚等。这类原因在中小学生自杀案例中最为明显。根源是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无奈将成绩指标的压力传递给学生,使学生成为最终受害者。

第二类:家庭冲突,包括对孩子成绩的过度关注和家庭关系紧张。孩子所承受的学习成绩压力,一方面来自学校和老师,但更多地来自父母。通常来说,过度关注孩子成绩的家庭,家庭关系往往都比较紧张。很多父母只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健康,等到孩子崩溃自杀的时候,才蓦然发现自己和孩子之间疏远太久、隔阂太深。

第三类:相约自杀,包括同伴的引导和约定。柴静主持的《看见》节目中,曾播出这样一个故事:在甘肃一所乡镇小学中,短短几天内,同一个班级中有5名小学生连续服毒自杀。节目组深入调查了解后发现,这是一起集体自杀事件,这些孩子早就事先约定好要一起去死。他们在日记本上,用稚嫩的字体郑重地写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初中和高中阶段,正是孩子最看重友情的时期。同伴的影响,对这个阶段的孩子不容忽视。父母务必把好孩子的友情关,不宜强力干涉,但要默默关注,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第四类:其他原因。比如,电影电视剧及网络游戏中存在很多少儿不宜的内容,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变得血腥暴力、漠视生命。

可以看出,前两类原因归根到底还是跟学习相关。两份调查报告的结论其实是一致的。面对惊人的数据和血淋淋的现实,我们必须要警醒了!

孩子自杀,表面上看是学习压力过大、师生冲突激化和家庭关系紧张等原因导致,其实背后还有更深远的社会和心理原因。

(1)经济在高速发展,情感却日益冷漠

前几天,江苏常州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妙妙(化名),疑似因作文不合格被老师批评后,从教室跑出跳楼身亡……妙妙自杀后,她所在的班级群里出现了魔幻的一幕:妙妙尸骨未寒、死因未明,微信群里竟然有很多家长忙着站队表态,为老师点赞,丝毫不顾忌刚刚失去心肝宝贝的妙妙父母也在微信群里……

看到这荒诞的一幕,我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妙妙会对这个世界生无可恋。当她周围的人们,在这种沉痛的时刻,连最基本的同理心都没有,连前因后果还没搞清楚就忙着给老师拍马屁,这样的世界让孩子如何接受?

我们大人亲手营造出这样一个残酷冷血的社会,却去责怪孩子太脆弱、不抗事儿。这到底是谁的责任?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

(2)父母极度焦虑,催生出建立在恐惧感基础上的教育

如今全社会都在无限放大生存焦虑,整天想着如何谋生赚钱、阶层跃迁。父母压力过大,就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一味逼孩子学习,却忽略了孩子的自身发展规律和心理承受能力。

很多家长在用制造恐惧感的方法抚养孩子:如果这次考不好,你就完了;不好好上学,将来你就得去捡垃圾、扫大街……

建立在恐惧感基础上的教育,其实是一种诅咒和负性催眠,会让孩子对社会、对自己越来越绝望,最终彻底放弃。

孩子就像一粒种子、一棵树,有自身的生长规律。天天活在被社会淘汰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中,对他们的心灵是一种巨大的摧残。

(3)孩子长期以来形成的习得性无助

前段时间,贵州一个小女孩自杀时留下的遗书上写着:“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这句话,透露出孩子心底深深的迷茫和绝望。

习得性无助犹如钝刀子割肉,对人精神状态的摧残是非常可怕的。大家可能听过如何驯服大象的故事。驯象人把小象拴在一棵小树桩上,几经挣扎,小象仍然无法挣脱绳子。慢慢地,小象就会彻底放弃反抗。即便后来它长成了大象,力大无比,也不会再试图逃脱。

孩子一旦形成习得性无助,他就会不再挣扎、不再反抗,彻底失去生命的活力和动力。我见过好多这样的孩子,整个人都木木呆呆,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这样的孩子,人虽然活着,但是心灵早已枯萎。

(4)青少年儿童的情绪具有两极性和易变性

由于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情绪波动比较大,喜怒无常、自控力差、容易爆发,这也是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的普遍规律。

孩子处于剧烈的情绪中时,很难冷静下来思考对策。当内疚、羞耻、挫败等多种负面情绪交织在一起,再加上本身对死亡的无知、对生死界限的模糊,瞬间就能将孩子的理智吞噬。

面对“中国儿童自杀率世界第一”这样一个残酷的事实,谴责是最容易的,但无疑也是最无用的。比起谴责社会、父母和学校,更重要的是预防,以及我们每个人的高度重视和切实行动。

(1)学校和家庭都必须加强死亡教育

在很多家庭中,“死”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不少父母认为孩子太小,不懂什么是“死”,谈死亡教育太早了!

死亡这个话题的确很沉重,但回避绝对不是个好方法。

死亡教育,是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的一堂课,越早接触越受益。生命教育和死亡教育要从小抓起。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生命安全教育视频,引导孩子明白死亡是一件不可逆转、无法挽回的事情。还可以让孩子养花草和小宠物,带孩子参加葬礼,从身边的真实事件中让孩子知道死亡到底意味着什么。另外,父母要以身作则,一言一行中向孩子传达对生命的珍惜和热爱,孩子才会懂得生命的可贵。

一位朋友曾给我讲过发生在他身上的真实事情:他在青春期时非常叛逆,经常拿跳楼威胁父母。父亲听后,没有批评他,也没有劝导他,而是出去买回来一个西瓜,当着他的面,把西瓜从阳台扔了下去。西瓜从六楼掉下去后,汁液四溅,满地鲜红,触目惊心。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动过跳楼自杀的念头。多少年过去了,那个画面仍然深深刻在他脑海里。

(2)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学会情绪管理

首先,要先理解和接纳孩子的负面情绪。成年人可以有很多渠道化解负面情绪,但孩子却无力抵抗,只能忍。忍到最后,压抑已久的情绪便会如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负面情绪很正常,也很必要,父母和老师不要一看到孩子有负面情绪就如临大敌。这个时候,疏导情绪比说教更重要,抱持接纳比打压更有效。不妨先让孩子把情绪发泄出来,等他回归理智时,再去教育和引导也不迟。

其次,有效倾听孩子的心声。当孩子想要倾诉时,无论什么话题,尽量都耐心去倾听,给出适当的建议,千万不要敷衍,更不要呵斥。青少年儿童的心理非常敏感,一不注意,孩子的倾诉愿望就会退缩,久而久之,他们再也不愿敞开心门。如果家长实在不擅长和孩子沟通交流,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的帮助。

第三,充分共情孩子。当孩子遇到困难,先去理解和共情他,然后再一起讨论解决的办法,这样,孩子会得到一个信念: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是被支持和关注的,父母和老师会帮我想办法一起把问题解决掉。

第四,学会正确疏导情绪,比如运动、倾诉、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等都是非常快速有效的方法。刚开始,孩子需要在大人的引导和帮助下完成。慢慢地,孩子自己就能学会情绪管理。

(4)学校和家庭要加强孩子的意志训练

每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承受能力是不同的,有性基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后天环境的塑造,这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

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说过:锻炼孩子意志力比较有效的办法是加强体育运动,比如游泳、跑步这种考验耐力的运动,最好是由父亲陪伴完成。

学校可以组织孩子军训、社会劳动实践、野外生存训练等,让孩子从温室中走出来,培养孩子的逆境情商和适应能力。另外,还可以组织孩子阅读和观看名人传记和电影,通过了解名人遇到坎坷时的心态经历和现在的成就,激发孩子应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总之,学校和社会要想尽办法让孩子明白:活着就有希望,办法总比困难多,生命的伟大就在于百折不挠的韧性。

儿童和青少年,如初升的朝阳,如含苞待放的蓓蕾,是我们的未来和希望。当最有活力、最富朝气的他们选择了自杀,将是这个世界最黑暗的时刻,也是最不该出现的一幕。

孩子自杀,并不是单方面的原因,家庭、学校、社会、朋友……层层相叠、环环相扣,最终形成了蝴蝶效应。青少年儿童是未成年人,身体、心智等各方面还不成熟,需要成年人的陪伴、引导和教育。也正因此,我们每一个成年人都责无旁贷。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对孩子多一些关注,多一些耐心,让每一个孩子都不后悔来到这个世界上,不要让他们陷入生无可恋的绝境。

救救孩子!!!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MBTI测试分院测试叛逆倾诉治疗师产后抑郁职场心理恐惧心理焦虑症回避型人格障碍心理医生亲密关系心理测试心理测评系统依赖型人格职业价值观亲子关系九型人格社交恐惧症正念双相情感障碍智力测试控制情绪强迫症思维反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