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家庭中的界限,即是守护幸福
作者:星辰西米露 2021-10-04 18:54:54 心理百科

我住的小区,新的业委会主任就位之后,开始大兴土木,把往常小区破烂的围墙全部翻新,修补缺口。有些地段没有围墙,外来人员容易进出,也砌上红艳艳的砖墙。小区居民看着修缮一新的围墙,把小区和外界隔离了开来,纷纷赞扬新主任给力。

旁边紧挨着的一个小区,有一道可以随意进出的门,车辆行人来来往往很方便。昨天新加了一道智能栏杆,遇到系统里认证过的内部车辆,栏杆自动打开,遇到外来车辆,要保安登记才能放行。

这两个小区的业主,都很注意安全措施。把小区和外界隔离开来,代表着小区自身有了界限。小区住户之间,也凭借各自住处的防盗门,确保自己的空间不受打扰。业主生活在这样的小区里,感到安全,放松,隐私有保障。

现在让我们想象有这样一个小区,这个小区有围墙,但所有住户都不安装门,即使有想装门的业主,物管也派保安出手,禁止业主安装。你打个屁,你的邻居老远就闻着了;你在家做爱,邻居可以看现场直播;你新买的手机,放家里很快就丢了。

你喜欢哪一类小区?

如果用小区来比喻家庭,第一类小区代表着家庭内部界限明晰,互相尊重个人隐私,不随意干涉其他家人事务的成熟家庭。这样的家庭,各成员能充分发展自己的独特爱好,不断拓展自己的生命边界。

第二类小区代表家人之间没有界限意识的家庭,这种家庭和外界是有界限的,有一道围墙和大门,遇到外界的压力,家庭成员会一致对外。但这样的家庭内部,家人黏糊糊的共生在一起,彼此没有隐私和界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我的事你来插一脚,你的事我也想指点一下。

你喜欢哪一种家庭?

界限,是结构家庭咨询理论中的观点,倾向于从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来理解和调整家庭内个体成员的行为。

家庭成员的不同身份、角色、职责,形成了不同的关系角色。主要的关系角色包括夫妻关系、父母关系、子女关系、兄弟姐妹关系。在有些关系里,是同样的人在履行不同的角色和职能。

如果因为界限失衡,导致家庭中的某一个人出了问题,责怪他做事不妥当,批评教育并不会有任何作用,只会进一步激化矛盾。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评估家庭成员间的互动模式是否不妥当,特别是模糊混乱的界限。

守护家庭中的界限,即是守护幸福

在关系健康、界限明晰的家庭里,各种关系的家人之间能够互相交流合作,也尊重其他成员独立处理自己事务的权限,不会轻易干涉。自己界限内的事,各成员首先尝试亲自去解决问题,自己是各自事务的第一责任人。遇到难题,适当向其他家人求助,进退有据,并不强求。

咨询师陈若汐提到:合理家庭界限最根本的是家庭成员之间尊重、包容彼此在各自事务上独立的看法、立场、选择,而不过分干涉其他家庭成员的职能范围,同时也不会接受他人的过分干涉。

从我自己的体会出发,中国家庭,大多欠缺界限意识。最有危害性的界限缺失,源于原生家庭对成年子女生活的过度卷入,这成为很多家庭问题的肇因。六六所著“双面胶”小说,被搬上了电视屏幕。剧中的男主人公亚平母亲对亚平和丽娟婚姻生活的过度干涉,带来了惨痛的结局:电视剧版本,两夫妻闹到离婚;而在原著小说中,丽娟直接被老公亚平打死。

在我们强调孝顺的儒家文化里,家庭联系越紧密越好。“孝顺”要求听父母的话,即使有不同意见也以父母意见为主,不能反驳。按照父母的吩咐去做,是对他们养育之恩的一种回报。

提到和父母之间应该有界限,常常被认为是对父母的一种伤害。界限感与传统的孝顺文化不契合,容易为坚持守护自己界限的子女带来负罪感。传统观念告诉子女,父母是你最亲的人,老婆可以再找,父母只有一辈子。

孝顺文化,来自于物资保障极差的旧社会,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的附属和投资品,养孩子是为了在自己晚年时,有一份保障。在那些没有养老金的年代,为了确保辛苦养大的孩子能尽到赡养的义务,不发生孩子变成白眼狼,弃年迈父母于不顾的惨剧,强调绝对的孝顺是有必要的。

时代在进步,观念在更新。新时代老人养老,大部分由国家负责。很多退休后拿着养老金的父母,在物质上并不需要儿女赡养。相反,现在还诞生了很多啃老族,成年后也不出去工作,靠吃父母养老金生活。

当养老的物质需要退居二线,情感联系成为父母与子女最重要的纽带。“常回家看看”这首歌里唱到: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总操心只图个平平安安。带着关怀和爱,多陪伴父母,是新时代孝顺的主要形式。

爱和关怀,来自于独立自主的个体,来自于充满活力的个体,来自于彼此之间的互相尊重。如果现在仍然强调父母对子女的绝对控制和绝对服从,收获的只能是被动木讷的木偶。当一个人的主见被抹杀,生机活力也随之失去。父母的威权和控制,可以得到子女服从的态度,得不到心与心的爱。

有一些家庭,父母和子女都想把关系搞好,往往见面说不到几句又开始互相生闷气。日常积累的小情绪得不到纾解,日积月累容易酿成大问题。新闻里经常可以看到报道,一些很小的因素引发惨烈的家庭血案,旁人难以理解。实际上,这是聚少成多的一次情绪总爆发,微小因素只是一个引子,缺乏家庭界限引起的情绪积累才是火药桶本身。

原生家庭对子女婚姻生活的控制与干涉,是导致“双面胶”里人伦惨剧的重要原因。很多父母缺乏成熟的育儿观,不明白子女的成长就是与自己分离的过程,情感上接受不了子女的独立,期望一辈子与子女共生在一起。

子女的伴侣,常常被他们当做潜在的敌人:是这些外人,抢走了我的孩子。他们常常争取和自己的孩子结成同盟,来共同抵御孩子的伴侣。他们破坏了原生家庭和已婚子女之间应该具有的界限,试图用亲子关系去干涉夫妻关系。

我结婚后,我妈经常说我不孝顺了,指责我被夫人迷惑,不像以前那么听她的话。她甚至怀疑我是不是有什么把柄被我夫人捏在了手里,不然为什么曾经那个对父母言听计从的孩子不见了,事事要和自己老婆商量?

我没什么把柄,改变来自于成长后的我,具备了界限意识。我认为,夫妻之间的事,夫妻先商量,商量过后,有需要征求父母意见的,再和父母协商。如果父母有事找到我,但这件事情不是关于我一个人的,是涉及夫妻双方的,我不会急着答应或者承诺什么,我一定要征求夫人意见后,再给他们答复。就是这一点,引起我父母的不满,他们指责我心里只有夫人,忘了他们的好。

大宝出生后,在怎么养育孩子的问题上,婆媳之间的矛盾空前激化。那时我老婆和我父母住在一起,我在外地上班,周末回家。

一次回家后,我妈偷偷把我拉到房间里,背对着我开始哭。

我慌了神:怎么了妈?发生什么事了?

我妈一边抹眼泪一边说:你要好好管管你的老婆,她算什么东西,一直气我。

我:具体什么事呢?

我妈:这么冷的天,她给大宝穿那么薄的衣服,我说要多穿点,她理都不理,还摔门出去。你看看,这是你找的好老婆。

而在我老婆的描述中,事情是另一个版本。孩子好动,体温本就比大人高,衣服穿的也不少,里三层外三层的,孩子都出汗了。老婆说,妈依据自己的感受,给孩子穿衣服,捂得太厚了。冷了要生病,热了也要生病啊。可这么一说,妈就生气了。

大宝三岁以前,类似的事情发生过多次,有时为了穿什么颜色的鞋,婆媳都能吵几句。事情本无所谓对错,养育孩子的理念不同。重要的是,面对这种情况,我该怎么处理?

是为了止住母亲的哭泣,怒斥老婆不孝顺,顶撞母亲;还是从事实出发,批评我妈不懂科学,育儿观念落后?

我首先考虑的是,这事应该谁做主?在哪个家庭的界限内?

作为大宝法律上的监护人,血缘上的父母,很显然,给大宝怎么穿衣服应该是由我和老婆决定,在我们这个小家庭的界限内。如果我妈的建议合理,我们可以采纳,不合理就不采纳。在这件事情上,我妈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

当我妈向我老婆直接争夺大宝的穿衣权失败后,转而向我施加压力,希望我和她结成同盟,孤立我老婆。她的哭泣,是一种心理武器,可以增加我的内疚,迫使我同意她的观点。

我很庆幸,相应的心理学知识给了我指导,使我可以在这件事情上做出正确的选择:我温和的阐述了依据孩子感受穿衣的道理,坚定的维护了老婆在这件事情上的自主权,请母亲放手,少管就是幸福。

母亲听完就骂我,说我被老婆洗脑了,就知道维护她。我默默承受她的怒火,但守护自己家庭的界限,我绝不退缩。

父母试图突破界限,干涉我小家的生活,代替我和夫人做决定。我坚持不断守护合理界限。慢慢的,发现我态度始终温和又坚韧后,父母开始了转变:他们逐渐懂得了界限的重要性,开始尊重我和老婆的决定,做事比以往多了些商量的味道,少了一些必须和绝对。

这很奇妙:你想改变一个固执的家人,很困难;你并不想改变他,只是始终做好自己,坚持好自己的界限,他反而慢慢发生了转变。

现在大宝六岁了,我感觉到,父母和我们这个小家的关系,融洽了许多。彼此都多了笑容,也更愿意分享和交流。这在以前僵化的关系中,是不可想象的。

家庭里的事情,很多都不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鸡毛蒜皮的小事。父母通过一件件小事,来试探我的界限在哪里,并一步步侵入我和夫人的生活。我通过对每一件小事坚定的回应,温和的答复,来宣示我们夫妻和父母之间的合理界限,维持自己家庭的完整。

我妈经常向我讲诉,邻居家有一个好儿子A特别孝顺父母,遇到媳妇和父母有了矛盾,一定第一时间打燃火(四川话发火的意思),指责媳妇的不是。我妈特别希望我像A学习,对自己老婆凶一点,该吼就要吼。

有一段时间没听到我妈念叨这个榜样后,我有点奇怪,问她才知道这家媳妇受不了家庭压抑难受的氛围,在家里哭哭啼啼了几个月后,趁夫家不注意,抱着孩子坐火车回了江西娘家,什么东西都没要,坚决要求离婚。他们一家赶到江西去,被对方的娘家人打了出来,只能签了离婚协议,草草回到四川。

A没房,他爸死得早,一直和他妈住在一起。回来后,A又迅速找了一个女朋友,一起住在他妈房子里面。和离婚前不同的是,A把他妈赶了出去,让他妈自己到外面租房住。

这样没有界限的家庭,好可怕。这个儿子哪里是为自己娶老婆,是为妈找一个传宗接代听使唤的工具。还好前妻有娘家做依靠,自己胆子也大,自主性强,跑了出去。若一直这么忍受将就,为了保护自己,要不关闭自己感受,活成木头人,要不就可能伤害自己,只为求得解脱。

爱子女并不代表可以随心所欲干预他们的生活,孝顺父母也不等于要接受他们的过度介入。合理的家庭界限,实质是用一种成熟的心态来爱我所爱,包括夫妻关系双方和彼此的父母家人。

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团聚,唯有父母的爱指向别离。母亲十月怀胎,从把孩子生下来开始,就在一步步把他推向独立。从妈妈的怀里出发,走向广阔壮丽的星辰大海,这是成熟父母之爱的表达。

角色分化不好的家庭,父母与孩子没有界限,互相卷入对方的生活,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也是你的事,看起来是一团和气亲密无间的生活,然而每个人都得不到成长,并在这种关系里彼此煎熬:孩子心理上一直停留在婴儿期,没有独立处理事务的能力,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照顾的同时,也不得不承受无处不在的控制。

退化严重的孩子恨不得回到母亲的子宫里,心甘情愿被母亲吞噬。父母意识不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只把他当做自己意志的继承者,否认他的自主性,用自己的付出作为控制孩子的道德筹码。

如果把家人之间的亲近也划分不同层次,有合理界限的子女和父母有成熟度更高的亲近。这种亲近尊重对方,支持对方以及对方的选择,不勉强对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不干涉对方的自主能力。界限本质上是一种守护,为自我认知和人格的发展,留下了可能。

万物皆有界限,那是保持自我成长发展的空间。人体的最小结构细胞通过细胞壁区分彼此,表面皮肤构成了人体物理上的空间与他人的界限。家庭中的人际界限没有实体,看不到摸不着,然而重要性远胜于看得到的界限,这是幸福家庭的必由之路。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自闭症亲密关系社交恐惧症冥想抑郁症心理测评系统性取向产后抑郁洁癖自愈能力自卑心理心理效应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智商易怒症PUA悲观主义焦虑抑郁症测试九型人格爱情挽回社会心理学心理医生心理测试焦虑症绿帽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