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索寓言》中有一个《狐狸吃葡萄》的故事:
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葡萄架上挂着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口水直流,非常想要摘下来大吃一顿。但他想尽了办法,葡萄藤太高摘不到,狐狸用尽了力气,累得汗流浃背。于是他又看着葡萄架上诱人的葡萄,无可奈何地走了。一边走一边安慰自己说:“这葡萄一看就没有熟,肯定是酸的,一定不好吃。”
这个故事可以简单概括成一句广为流传的谚语,“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通过这则故事也可以反映出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当人们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内心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一种希望解脱紧张状态、恢复情绪平衡的适应性倾向,以避免自己受到伤害。
对于我们的能力得不到的东西,有时候可能会借由一些借口对它们进行贬低,以达到自我心理平衡的目的。
这可以称作一种自我保护的机制,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有名词来形容,就是「酸葡萄效应」。
看待「酸葡萄效应」需要通过正反两面。
积极意义而言,「酸葡萄效应」的心理防卫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自我,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生活、适应社会,减少出现心理上的负面影响。
而从消极意义上讲,「酸葡萄效应」可能会让我们产生嫉妒心理,遇到问题第一反应不是去想办法解决,却总是找寻理由为受到的委屈开脱,不去反思自己自身的问题,而总是怨天尤人。
现在网络世界中有一句流行用语“柠檬”,和葡萄的故事有相识之处。“酸葡萄”与“甜柠檬”机制在心理学中都是合理化作用的典型表现。
「酸葡萄效应」如果合理化,就能够发挥出显著积极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我们莫名其妙地讨厌一个人或莫名其妙地被别人讨厌的情况。尽管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别人也没有做错什么,但就是越看越不顺眼,越看越讨厌。
这其实就是「酸葡萄效应」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自己真正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产生挫折感,可能对方有比我们优秀的地方,我们潜意识中明白无法超越甚至达到对方的程度,为了解除内心不安编造的“自我安慰”理由。
产生这样的感觉是正常的,但我们不能将这种「酸葡萄效应」进一步恶化下去。不能在偶然的情况下发现别人的缺点就要定不放手,也不能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一味地指责别人。
我们应该充分认知到比我们出色的人还有许多,需要有更宽广的心胸和格局。要学会去承认并欣赏别人的优点,去赞美、学习别人。将「酸葡萄效应」作为激励我们前进的一个催化剂。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9370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335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88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382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413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