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作者:任群芳 2021-09-26 21:21:31 成长心理

心理学的学习和知识学习模式差别很大。

心理学的学习要把自己带入,多用心少走脑,甚至暂时让大脑进入冬眠状态,用心去体验去感受。老师经常问:“你有什么感受?”

杨凤池老师在他的分析体验式研修班(二阶)的一次地面工作坊里让我们把脑子先割下来放冰箱里,好好跟着感觉走,用心体验、感受。

拿着小本本认真做笔记的我,有点蒙圈,以为老师开玩笑,不知道为啥要停止用大脑思考。工作坊让我有了切身体验,我头疼欲裂,老师说这个反应代表平时非常压抑自己的情绪情感。尽管我的大脑依然在高速运转,但是我知道了感受代表了更真实的自己。

为什么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感受呢?

简单说就是我们的情绪、情感及伴随着的身体反应。

我觉得自己平时比较理智,比较冷静,很少情绪反应和身体感受,我一直以为这是我的优势所在,原来是我压抑情感而已。

心理学为何如此强调感受呢?

因为感受更多来自于潜意识。所谓潜意识呢,就是海面下的冰山,我们看不到,而这部分冰山呢,占全部冰山绝大部分,大体比例为90%~95%。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人生由他的潜意识决定,这里的潜意识包括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

为什么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佛家讲命运天定,其实是命由天定,运由己定。命就潜意识给我们的人生脚本,而运呢,我们可以通过心理学的学习,将潜意识意识化,从而改运。心理学的学习,就是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觉察能力。

觉察什么呢?觉察感受是最主要的工作,感受是我们了解潜意识的必由之路。杨老师非常注重感受的训练,他认为这是一个心理咨询师的基本功。

他的地面工作坊里,感受大戏轮番登场,一会儿有人泪流满面,一会儿有人开怀大笑,一会儿有人愁眉苦脸,一会儿有人呼吸困难、想吐,大家的感受怎么如此丰富着呢?

杨老师反复强调,能参加地面课一定要参加地面课,因为场的力量很强大,对人的影响更大。每个人都是一个能量体,在老师这个能量体巨大能量的搅动下,很多人的内在都在翻江倒海了。

所以,工作坊结束后,有的人回家会发烧,有的会浑身酸软无力,有的人则精神抖擞,具体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取决于这个人本身的心理健康情况。

对于理性强大的人来说,尤其要多多训练感受能力;对于感性强大的人,则要多多训练在感受里进退自如的能力。

随着心理学的学习,我越来越注重自己的感受,“跟着感觉走”对我来说不容易,所以我就和几个伙伴一起共同读书,来训练自己的感受和观察能力。

最近正好在带领《非暴力沟通》读书会,而非暴力沟通四要素之一就是感受。因此,读书会上,我会强调让大家觉察自己的感受。

有次读书会活动,我让各位参加者注意那天读书的感受,什么样的情绪涌上来,什么时候情绪又走了,注意浑身感觉冷,或者头顶沉重、犯困、走神等身体反应。

内容读完后,大家开始轮流分享,态度很积极,气氛很热烈,最后一位分享者分享完毕后,问:“芳馨老师,我记得你让大家分享感受,可是我刚才听大家分享的都是看法和想法啊,难道我听错了?”我肯定她说的没错,我确实让大家分享感受。同时,她的感受没错,其他人确实在分享看法和想法。

我知道让大家说自己的感受很难,面对真实的自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一个团体里,打开自己需要很大的勇气。所以,我接纳大家答非所问,我感受着他们的感受,也许他们有担心和害怕,或者对感受很陌生,不知如何表达。

我也体会我自己的感受,失望一闪而过,期待落空带来的些许难过,我希望能帮助大家看到感受的好处,我希望自己是一个有用的人,我希望得到大家的认可。然后想到我自己觉察感受的艰难旅程,我深深的理解了他们。

为什么自己的感受是最重要的?

其实,表达感受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我们更擅长的是表达想法,这也是懂了所有的道理依然过不好一生的本质原因。读书小组里有个人特别爱说“没感受”,人怎么没感受呢?

但是我知道这是存在的,我就无数次的回答老师“我没啥感受啊”。我知道没感受也是一种感受,因为任何感受都会带来惊涛骇浪的情感冲击,所以只有让自己把感受都割舍掉,才能生存下来。

同时,我们要有好奇心,对这个人保持好奇,这个人的没感受模式怎么来的?心理学强调的好奇不是为了八卦找乐,而是为了更好的了解他人。

有了好奇心,我们才可以清空自己,去体验去感受自己和他人,进而去更好的共情他人。

了解自己都很难,何况了解他人。

佛教说,因为懂得而慈悲,所以通过更好的懂得自己和他人,我们会有更多的慈悲心,我们将会发现,这个世界是如此美好!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外貌焦虑社会心理学情商心理恐惧症性取向无性婚姻心理测评自卑心理双向情感障碍绿帽情节PUA产后抑郁强迫症心理测评系统抑郁症负面情绪洁癖依赖型人格聊天心理健康心理效应MBTI测试正念弗洛伊德咨询师社交恐惧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