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篇文章相当于是一个读者问答,之所以单写一篇,是因为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
我先说结论。
其实这个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看似是个缺点,但换个角度也是优点。
为什么?
不大,是因为这一般是这一类孩子的性格所致,他们很敏感,跟教养没有太大关系,家长过分担心反而解决不了问题。
不小,是因为如果不进行引导,或者进行错误的引导,那的确会让孩子发展成“老好人”性格,过分在意别人,而压抑自己。
那为什么换个角度也是优点呢?
这是因为,这一类孩子,其实一般来说,同理心都很强,这是他们的优势,与完全没有同理心的“霸道”孩子相比,这一类孩子其实更容易交到朋友,而且讲实话,你为孩子担心,但其实他们在学校里反而更受欢迎(这一点,你可以和孩子的老师确认一下,看看老师观察到的情况如何)。
但任何事情,过度也不是好事,同理心也是如此,没同理心不行,同理心过度也不行。
孩子出现这种情况,常见的错误引导有两种:
第一种是:家长本身也是老好人性格,本身也在意别人的看法,所以当孩子在意的时候,家长的反应是,“人家说啥就让人家说吧,咱们绕着他们走”。
第二种是:家长自己是个暴脾气,遇到这种事情就觉得窝囊的很,无法理解孩子的做法,于是冲着孩子一顿发火,甚至顺势吓唬他,骂他:
“你怎么回事啊?别人不跟你玩你不会跟其他人玩吗?”
“你怎么回事啊, 有必要紧张成这样吗?
“你怎么回事啊,你这样别人跟你玩才怪呢。”
这两种方式,之所以错误,是因为这一类孩子本来就敏感,而这两种方式并没有帮助孩子梳理问题,面对情绪,其实孩子自己并没有掌握方法。
小时候他们遇到的都是“谁谁不跟他玩了”这样的小问题,长大后可能遇到的就是边界感的过度侵犯,常见的有如PUA,职场霸凌等等。
小胖也是敏感型的孩子,自然也很在意别人的看法。
他是他们班最受欢迎的孩子之一,有一个男孩(我们简称小A吧)还特别粘他,基本上小胖去哪他去哪,小胖干啥他干啥。即便如此,过去的他,仍然很在意别人的言语,哪怕人家是在开玩笑。
比如说吧:
有一回这两个男孩在小区的滑梯上玩,小A先上了滑梯,然后挡着小胖说不能上来,你不能玩。
这个场景我看到了,其实小A是笑着说的,从我成年人的角度一看就是在开玩笑,但是小胖就愣住了,人家说不让上去,他就老老实实从滑梯上下来,情绪不高。我找了个机会问他,我说你怎么不上去呢?他说小A不让他玩。
再比如,有一次,幼儿园的其他小朋友弄丢了学校里的玩具,他就担心了一天,怕老师“惩罚”他们,不让他们出去玩了。我说不是你弄丢的,你担心什么,他说就是会忍不住担心。
这样的情况其实并不少。
那怎么引导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
第一,“淡定”;
第二,结合实际场景,有条理的分析问题。
首先,你自己要跟个没事人一样,若无其事的说“哦,这样啊”,然后在一个个你观察到的场景里去引导孩子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就拿不让小胖上滑梯这件事情,我就很淡定的说:
“哦,这样啊,他不让你上去啊。那你自己想上那个滑梯吗?”
“想。”
“这个滑梯是公共的,你觉得小A有没有权利不允许别的孩子上去?”
“没有。”
“那你有什么办法吗?”
“我可以告诉他,这个滑梯是公共的,大家都可以玩。”
“对啊,他没有资格阻止别人。不过有可能你说了,他还不让上去怎么办?”
“我跟他好好说,他不同意,我就非要上,要不就找老师或者找家长解决。当然,如果我不是很想玩的话,我也可以去玩别的。”
(注意,对于敏感型的孩子,他能说出非要上,其实是件好事,此时家长不必矫正他说不可以非要上,要讲道理,很明显,此时不讲道理的是对方)。
“你这个办法特别好,咱们尊重别人,但也要尊重自己,如果对方不讲理,你就没有义务配合他,勇敢的说出你自己的想法。如果对方不跟你玩,不玩就不玩,咱们可以跟别人玩。”
其实这个聊天的过程,就是帮助孩子有条理分析情况,分析自己情绪的过程。
对方做了什么,对方做的有没有道理,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自己可以怎么做。
根据孩子自己经历的场景,去做这样一个流程的梳理,对于他们逐步掌握“度”非常有帮助。
如果你很忙,平时无法观察到孩子交往的场景,那可以在家里练习。
就比如有一阵子,我就和孩子模拟场景,通过刻意练习让他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比如:
“我不喜欢你这么做”;
或者“这个地方是公共领域,你没有权利不允许我玩”;
或者“不玩就不玩,我去和别人玩。”
在刻意练习中,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等待孩子能最后自然而然的做出正确的反应,表达自己的想法。
并且对这一类型的孩子,你也要及时鼓励他,比如:
“你刚刚一点都没犹豫,直接说出了你的想法,太棒了吧!”
“我听到你的声音非常坚定,太厉害了。”
最后,我再说一下,没有什么“一招鲜吃遍天”的育儿方法,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家长采取的措施也会完全不同,所以大家实际情况下要结合自家孩子的具体情况,灵活变通的采取引导措施。
我一直觉得,相比起上各种培训班学习知识,花时间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教他们学会基础的情绪认知,自我感知,学会和外界相处是更重要的事情。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8605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59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951799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778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17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