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的是2013年迪士尼公司3D魔幻冒险巨制《魔境仙踪》。
除了电影精湛的特效,电影的剧情也深深的打动了每一位观众。《魔境仙踪》是童话《绿野仙踪》的前传,讲述了马戏团魔术师奥斯卡在一场意外中来到了奥兹国,成为“奥兹国的魔法师”,他与心爱的“南方好女巫”格林达(Glinda)一起对抗“东方坏女巫”伊瓦诺拉(Evanora)和“西方坏女巫”西奥多拉(Theodora)的故事。
我们阅读了大多数的童话故事,都是把“好人”和“坏人”完全的分开。在电影《魔境仙踪》中,“南方好女巫”格林达和“东方坏女巫”伊瓦诺拉就承担了“好人”与“坏人”的角色。格林达具有温柔善良,对人民富有爱心的美德,而伊瓦诺拉则具有自私残暴,对人民压迫欺凌的品格。这样设计有利于故事的叙述,也有利于让一个儿童去读懂故事。这样的设计也符合儿童心理的发展过程。
《客体关系心理治疗》一书谈及这样的过程:当婴儿饿了渴了冷了热了时,妈妈能在第一时间觉察到并及时地给予照顾,对婴儿来说,这就是“好妈妈”。相反,就是“坏妈妈”。而且婴儿天然是自恋的,他总是自我归因:妈妈对他好,那一定是因为他好;妈妈对他不好,那一定是因为他不好。这样在婴儿的心理,世界被分裂为“好的”和“坏的”。“好的”就绝对的好,没一点瑕疵,“坏的”就绝对的坏,没任何优点。
随着逐渐长大,婴儿变成了幼儿,他能处理比较复杂的信息的时候,他需要去调整这样的“人性观”来适应这个社会。因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会发现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任何的人都会有着优点和缺点。原有的人性观是破裂的,不统一的。于是幼儿能够做一个复杂的工作——将“坏妈妈”和“好妈妈”视为一体。
尽管妈妈并不完美,但妈妈整体上是个“好妈妈”,而这个尽管不完美但足够好的妈妈是幼儿乐意接受的。并且,幼儿对妈妈的辨证的看法也会延伸到他自己身上,他认为自己也是不完美但却是足够好的。能做到这一点,这个幼儿就已经拥有了一个基本健康的基石,他以后就能比较宽容地对待自己,从而也能比较宽容地对待别人。
在电影《魔境仙踪》中也设定了这样的两种人。主人公奥斯卡,一开始表现虚荣自私、不忠实爱情,但是当经历许多事件改变了原有的性格缺陷,靠着团结群众依靠科学打败的坏女巫。而西奥多拉本来也是好女巫,但在欲望受挫,在女巫伊瓦诺拉教唆下变成了为泄私欲不择手段的魔鬼。可以说主人公奥斯卡经历了由坏转好的过程,而西奥多拉经历了由好转坏的过程。所以电影在精彩的剧情中告诉了儿童,人性是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好坏之间又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分裂的人性观统一起来,人的心理也实现了成熟。
《论衡.本性》有言:周人世硕,以为人性有善有恶,举人之善性养而致之则善长,恶性养而致之则恶长。如此,则此各有阴阳善恶,在所养焉。人性有善有恶,所以我们可以用整体观去理解一个人,我们可以更加理性的看待社会的发展。对于自身而言,我们需要后天的教育不断地完善我们人性。孟子曰:仁者爱人。与人友善,与人有爱,控制好私心、欲望。电影《魔境仙踪》给予观众以精彩的视觉享受外,还传达出理性的人性观,的确是上乘之作。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23433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13178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302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93795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432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