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英国伦敦。一名大龄男青年,大概是单身太久,发出了一个天问:为什么我没有女朋友?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闲得蛋疼的他,认认真真算了一笔账:
在我附近的人口数大概是400万,其中大约20%的女性年龄上适合我,剩下80万;
年龄适合同时单身的女性,约占50%,剩下40万;
在学历上能够大致匹配的约26%,剩下10.4万;
其中可能有魅力的女性,占5%,剩下5200人;
对方同时可能觉得我有魅力的女性,占5%,剩下260人;
其中有可能和我合得来的女性,占10%,剩下26人。
得出的结果是,偌大的伦敦有可能交往的姑娘也就是26个。
要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简直跟大海捞针一样难!
看到这里,你或许以为,这是一个网络段子,但事实上,它是认真的。
作者彼得·巴克斯,任职于英国某高校,是一名货真价实的数学家。以上内容,来自他发表的学术论文。
用科学方法论证你为什么是个单身狗,看起来很有道理…
据说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拿着自己期望的条件,比如长相、年龄、学历、收入、兴趣爱好等条条框框去相亲,最后发现满足条件的,几乎没有…
也难怪还有人怀疑:400万人当中,有26个人适合我,有那么多吗?
与数学家的结论不同,心理学家却要乐观得多。
1997年,美国一名心理学家做了一个实验:让陌生的男女大学生面对面,问彼此36个问题,最后再对视4分钟。
这些问题,有的看上去有点无厘头:
上一次唱歌给自己听是什么时候?
拨打电话前,你会先练习要说的话吗?
假如明天早上起床后能获得任何一种能力或特质,你希望是什么?
但也有一些非常私密:
你是否觉得自己的童年比大部分人快乐?
你与母亲的关系如何?
上次在别人面前哭是什么时候?
据说当年参加实验的人,30%在聊完后,立即表示,彼此关系已经变得比他们人生中其他任何一段关系还要深。
而隔了一段时间之后,有35%的人已经开始在约会了。
还有一对,在六个月后结了婚,他们邀请了所有人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问几个问题就能找到真爱,这是什么神仙脱单秘籍,还是说,成就的只是塑料爱情?
几年前,美国一名教授,抱着打死不信的态度,决定也做一次实验。
结果打脸了,她真的跟一起实验的男人相爱了…
她把这段经历写了下来,发在《纽约时报》上…
种种心理学实验告诉你:脱单,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心理学家说,数学家找不到女朋友,是因为他太宅了,不主动去找寻和交流。
事实上,每100万人里面,就有6000个人是你的最佳配偶。
根据“六度分离理论”,每个人最多通过5个人,就能认识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
可能只是一次普通的交流沟通,就把你跟对的那个人的距离,拉近了一步。
《幸福实验室》是一部聚焦爱情、婚姻的心理学真人实验体验类节目,目前已播出3集,豆瓣评分8.6。
节目邀请海量素人,参与重现经典心理学实验,并请顶尖心理学家观察,并解读实验,探讨如何才能收获幸福。
嘉宾阵容可以说是非常强大了:清华大学心理学教授彭凯平,浙江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知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知名社会学家李银河…
有网友评论:终于有专家学者正儿八经给我们这群恋爱废柴上上专业课了!
你可能以为这样一档节目,要么是专家学者唠叨一大堆听不懂的术语,要么是不管三七二十,上来先灌一碗心灵鸡汤?
可事实上呈现出来的效果,却是金句频出,相当真实扎心。
比如,如何给约会对象留下好印象?
心理学家:实不相瞒,初次约会就是看脸。
比如,男女之间到底有没有纯粹的友谊?
心理学家:有的,可能是对那个你看不上的异性。
比如,有人说:我失恋了,太难受了,可能再也遇不到这么好的了。
心理学家:失恋者都喜欢给过去的感情加很重的光环,给对方加,也给自己加,但光环散去后,是不堪的庸常。
通常我们觉得,感情的事是理不清的,是不能用理性去解释的。
但心理学却用严谨理性的实验和统计,换个角度告诉你,其实幸福是有迹可循的,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比如说,“门当户对”有一定道理。
美国一项针对5000对夫妻的调查显示,合适的夫妻是经济、门第、性格、相貌等多个方面的匹配。
也就是说,两性交往,相似比互补更为主要,中国传统的“郎才女貌”并不科学。
比如说,民政部门有数据统计,离婚的家庭中,丈夫管钱的比例比较高。
婚姻的稳定除了靠感情维系,也靠财产制度的约束。
还有一个统计,是关于收入差异对出轨的影响。
调查显示,一对夫妻中,男性收入是女性的1-1.5倍,关系最为稳定。
当男性的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70%以上,出轨的比例开始上升。
有意思的是,当男性收入为零时,男性出轨比例高达15%,而当女性收入为零时,女性出轨比例是5%。
扎心的真相就是,男人太有钱或太没钱,都容易出轨…
除了这些有趣的研究成果之外,这档节目还在试图揭示一个现实:寻找真爱,从来不是一件靠感觉、凭运气就能成的事。
正如节目里所介绍的,人类历史长久以来,婚姻不是建立在爱情之上的,古人结婚是经济、声誉、血统等因素的考量。
爱情是婚姻的基础,这是文艺复兴、工业革命之后产生的新观念。在中国,自由恋爱也不过是一百多年的历史。
如何经营好一段感情,其实人类群体没有太丰富的经验…
父母不会教,学校也不会开一门“幸福课”,来教授如何跟异性交往,如何选择伴侣,什么情况下应该分手,分手的伤要如何疗愈…
尽管这些真的非常重要,常常让人困惑迷惘和痛苦。
这档节目就试图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帮助人们缓解焦虑,走出困境。
这些疑问或许你也有过,或者正在为此困惑——
1、虽说第一眼看脸,但,不靠颜值还能找到爱人吗?
心理学家说,当然可以。
女性在帮助别人的时候,展现出的魅力,会让男性被感动,因为大脑会产生一种神经化学递质,叫催产素,让人产生柔情蜜意。
2、对方不喜欢我,我还有机会吗?
心理学有个“简单曝光效应”,人们对熟悉的人或物更容易有一种偏爱。所以经常刷存在感,能够博得更多的好感,这也是“备胎”能够胜出的原因。
3、激情褪去,感情就走下坡路了吗?
激情,也就是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在起作用,它必然会消退。
所幸的是,人体内还有催产素在起作用,两个人熟悉的时间越久,催产素越高,越有亲密感,越能促进对伴侣的忠诚。
以往我们过分强调了多巴胺,而忽略了催产素,实际上在两性关系中,这两个系统都很重要。
4、分手就应该丢掉对方的东西,把对方从生活中彻底抹掉吗?
你越是提醒自己不要想,越是会常常想起,这在心理学上叫“白熊效应”。
情感疗愈有它自然的过程,你越是想要改变过程,反而让事情更糟糕。
最好的方式是,顺其自然,不要和情绪做斗争。
好的分手是,这段关系活在你心里,关系里美好的部分变成了记忆,不好的部分变成了经验。
坏的分手是,你还活在这段关系里,关系里美好的部分变成了你不肯放手的执念,不好的部分,变成了你不敢重新开始的创伤。
节目中特别触动我的,还是那个“36个问题,爱上陌生人”的实验。
这些问题由浅入深,从兴趣爱好到人生态度、家庭关系,再到难以启齿的隐私…
实验刚开始,男女双方都觉得尴尬、莫名其妙,甚至互相嫌弃。
一个男生说:我从来没感受过为一个人无条件的付出。这给对方女生的印象是,有点“渣”。
女生说:我跟你完全相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会想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他。
但再聊下去,当男生说出,从小父母离异,人生中每隔四五年就得换一座城市生活,爸爸妈妈都是通过电话来表达他们的爱,他没有体验过太多的温暖…
女生开始理解了,他的害怕与自我保护。
男生坦诚地说出脆弱的一面,传递出信任,也让女生愿意敞开心扉,开始倾诉自己的人生。
看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最终却认可对方能成为朋友…
36个问题中,还有这样一个:哪位亲人的离世,让你最难以接受?
一个男生沉思了良久,谈起了8年前奶奶去世那晚的情形,讲到动情之处,差点落泪…
事后他说:我从没想过,会跟人聊生离死别的话题…
但当聊起这个让人有些恐惧的话题,不知不觉间,双方的关系被拉近了。
心理学家陈海贤说,现代人的焦虑源自一种恐惧,当恐惧占据主导,人就不会相互靠近,了解彼此。
但这个实验让我们看到,人们可以带着心中的害怕,慢慢靠近,然后理解和接纳。
陈海贤说:亲密关系的核心,就是人需要学习相互依赖。
有一个常常被大家忽略的常识:每个人都渴望被看见,每个人都渴望彼此靠近。
这个世界太忙碌了,我们有多久,没有这样深入地聊过天了?
我们对身边的人,有没有毫不保留地倾诉,有没有用心去聆听?
这个节目给人最大的启发或许就是:亲密关系是一条必须去走,却从来没有捷径可走的路。它像一场冒险,必然存在问题和矛盾,只有去克服解决,才能收获成长。
毕竟,人的关系带来的爱恨情仇,这种真实的感受和经验,才是活着的意义。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9899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788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510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219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4264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