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法跟技巧,犹如武功的内外功
所有学习心理咨询的人,应该都曾经问过这个问题:
「身为心理师,究竟学习心法比较重要,还是技巧呢?」
这里的技巧,不单单指的是各家理论的技巧,
同时也包含了像是投射卡牌、艺术媒材(如水彩、折纸、沙盘、乐器)等专业素材,
心法则是深层同理心、对当事人身心状态的同步、助人信念等核心内涵,
心法与技巧,就象是学习武功时的内外功,
在每个心理师的心中,答案可能都不太一样。
当然,理想答案或许是「都重要」,
然而在有限的时间里,不太可能两者并进,
仍然需要以其中一个方向为主要考量,
那么,对于新手来说,到底先往心法学习比较好?
还是先把理论与技巧熟悉了再说?
我整理了个人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以及长期督导学生的经验,
试图归纳整理出下列的几个要点,供同样走在助人之路的伙伴参考~
(虽然文中以心理师为主要称呼,催眠师、牌卡咨询师等疗愈师也同样适用)
先学习心法,可以增加触类旁通的速度与深度
我自己的专业学习经验,是以心法为主,
因此很能深刻了解早期先学心法为主,可能会有的优势:
1.基本功稳定
以追求同理心、同步、对自身专业省思为主的学习方式,
最大的收获,是让我在研究所时期即打下稳定的基础,
因此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当事人,都可以迅速透过同理心建立关系,
也比较容易在稳固的谘商关系中,陪伴当事人找寻生活困境的出路。
2.后期对不同理论与技术,容易触类旁通
早期我接触了许多不同的治疗理论,后来更跨入心灵疗愈的领域,
因为以心法为主,所以我很擅长看见不同理论背后相似的地方,
同时也能对不同理论进行省思,看见彼此之间互补与差异之处,
这让我在成为心理师之后,每学习一个新理论与技巧,
都可以产生越来越快的学习效率,
因为虽然背后的治疗观与技巧,看起来可能差异很大,
但归纳到核心本质时,其实仍然有其共通之处。
3.擅长回归生命本质,来理解当事人的处境
学习心法的特色,在于需要通过自己的生命经验来理解学习的理论,
进而可以将理论知识、技巧,与独特的生命经验整合在一起,
因为这些知识与技术,都曾经运用在自己身上,
在使用上,比较不容易有照本宣科或过度机械化的问题,
也可以让当事人觉得自己确实在与活生生的人互动,打从心里觉得被了解。
学习心法需要时间与经验,是最大的瓶颈
早期以学习心法为主,当然也会有些瓶颈,
尤其如果对于各大基本理论不够熟悉,
或大学并非本科系直升的人来说,可能会遭遇下列困难:
1.不太容易确认自己的接案经验如何
虽说对大多数新手来说,都会有缺乏信心的难题,
如果在学习初期以心法成长为主,因为更加抽象,
可能会更不容易自我验证接案质量如何,
这时候有个值得信赖、愿意鼓励并擅长引导反思的督导,
会比较容易产生对自己的信心,
我很幸运在学习初期,刚好遇到的都是擅长引导我自我省思的督导,
因此在心法的奠定上,一路走来可能稍微平顺一些。
2.遇到目标导向的当事人,容易陷入困境
心理师绝非万能,不可能擅长服务每一种类型的当事人,
对于以心法为主要学习目标的新手来说,
可能会缺乏足够的技巧,来回应以目标导向为需求的当事人,
对于不擅长觉察与反思的当事人,
可能也会觉得自己只是单纯希望来索取答案与建议,
为何心理师总是要绕一大圈,问自己这么多问题?
先学习技巧,可以增加心中的踏实感
在我督导过的受督者里,有不少学习路径刚好跟我相反的学生,
比起心法,他们更需要在技巧上有所学习,
或者因为学习阶段的不同,比较强调技术跟理论知识的学习,
在我的观察里,先学技巧,其实有以下几项好处:
1.有技术在手,比较容易评估自己接案的进行过程
对于专注在技巧学习的新手来说,
因为有几项具体的操作技巧可以讨论,
所以会比较容易掌握学习进度跟结果,
毕竟比起抽象的同理心,如何使用空椅法或奇迹问句,
在评估与讨论上,会稍微具体一点。
2.当有具体操作技术时,对双方都比较容易有感
有些当事人除了希望心理师可以同理自己之外,
对于技巧使用是会有些期待的,
尤其对于目标导向的当事人,适时给予建议、出回家作业,
按照这些具体策略去评估进度,会很有感,
对于刚接触谘商的新手来说,也会比较知道如何评估晤谈进展。
3.心中感觉比较踏实
现在不少心理师想要学习牌卡或晤谈媒材,
除了希望因应不同类型的当事人,可以有多一些弹性之外,
有些人的动机在于增加心中的安全感,
当我们自己稳定下来时,确实也可以发挥较多的助人潜能,
而对理论、技巧或媒材的熟练,可以增加踏实感。
过于追逐技术,可能会忘记我们面对的是人
跟优先学习心法的人一样,太偏重技术学习,
或先投入技巧与素材的磨练,同样可能会遇到一些瓶颈:
1.为了使用而用
因为焦虑,也为了增加谘商晤谈时,
觉得自己比较有功能的正向感受,
有时候新手可能会为了使用技巧而用,
好证明自己这次的晤谈是有效的,
又或者因为不知道该做些什么,所以就把媒材拿出来使用,
这是在初学时期容易遇到的现象,
而这也是有丰富实务经验与弹性的督导,
可以在此时提供的最大帮助。
2.容易忘记因应人的复杂性,弹性变化
学习技巧,还容易遇到困境,
是所有助人者容易陷入的盲点,
就是过于追求技巧的精确性,而忘记当事人是活生生的人,
每个技巧需要因应不同人的特质,做出灵活变化,
这份灵活度,与心法有关,也是不容易学习的地方,
当初期先以技巧为主的时候,偶尔容易产生上述盲点而僵化。
选择哪一条路,需要我们对自己有足够的认识
坦白说,我过去有段时间,会认为学习心法优于技巧,
直到开始接触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当事人,
才发现空有一身内力,却少了具体的技术时,同样会陷入瓶颈,
在经过这番省思,以及督导过不同类型的学生时,
我才发现,要先以强调自我觉察、同理心、反思为主的心法为主,
或是先好好熟悉特定理论知识、技巧甚至是媒材,
其实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一切都跟我们自己的生命有关。
就象是不同类型的心理师,适合服务不同类型的当事人,
先学习心法,还是技巧,也跟我们自己的生命经验有关,
增加对自己个性、能力与专业学习阶段的认识,
比较容易帮助我们判断,在有限的心力之下,究竟该以何者为主要学习方向,
其实只要我们愿意不断认真学习,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出发,
到最后都会殊途同归,将两者组合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这也造就了即使我们与另一个心理师,
专精同一个学派、服务同一个族群,仍然会有自己不可取代的位置,
至于如何将这个特性呈现给社会大众,这就是另外一个功课了~
距离这次的心理师考试,只剩下不到1个月,
祝福这次的考生们都能顺利通过,迈向专业之路的下一个里程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05404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773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5264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3533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69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