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糖丸儿们大家好,我们的心理学好书系列回归啦!回归的第一本书就很特别,是诺奖得主德国作家赫尔曼·黑塞的代表作——《荒原狼》。
我喜欢像诗人一样的小说家,这是我把《荒原狼》作为回归第一本书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最近看着我手机里那么多好友群,却没有点开一个群的动力,所以很想跟大家聊聊社交孤独这个话题。
《荒原狼》这本小说讲的就是在时代巨变下,作者本人内心孤独、割裂、社恐、格格不入的真实映照,挺适合我现在的状态。如果你也正处在这种状态中,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们从主人公“荒原狼”的困境入手,聊聊它和我们现代人的共鸣以及这些问题的成因,还有书中针对内心冲突开出的良方。
这本书的主人公叫哈利·哈勒,他自称是“荒原狼”。50岁、独居、社恐、过着体面的小市民生活,却对这一切深感厌恶,哈利觉得自己内心住着一匹“荒原狼” 。
为什么说哈利“社恐”呢?书里有一段描写他去一位教授朋友家做客的场景,这样写道:这位东道主其实也并不怎么舒服,他们此刻所表现出来的欢快与惬意,实际上都是假装的……他们问了我各种没有办法给出诚实答案的问题。很快我就变得谎话连篇,讲出的每句话都在跟自我厌恶做斗争。
是不是像极了过年的时候被七大姑八大姨盘问的你,或者是在一个虚伪的社交场合需要被迫附和的你。
其实这种“社恐”有他更深刻的原因——哈利顺从地扮演着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但精神上追求深刻高雅,然而求而不得,这种不满被深深的压抑,汇集成了一匹愤懑、孤独的“狼”。当他扮演“人”的时候,那匹“荒原狼”就在一旁观察、嘲笑。
现在很多人其实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披着顺从的外衣,庸庸碌碌,而内心其实满是不满愤恨,在网上则像一匹饥不择食的狼,随意站队、口无遮拦。
现在很多人其实也是如此——在现实生活中披着顺从的外衣,庸庸碌碌,而内心其实满是不满愤恨,在网上则像一匹饥不择食的狼,随意站队、口无遮拦。
荒原狼的困境,也是现代城市生活中既努力又愤懑的我们的困境。我有时候常常在想,网络上那些乱说话的网民,现实生活中可能是唯唯诺诺、一句狠话都不敢说的,面对自己的这种撕裂,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
是什么造就了哈利的困境呢?《荒原狼》成书的时候正值一战,黑塞因为反战受到德国国内的强烈排挤,不得不迁居瑞士,个人生活也遭受各种不幸,内心孤独压抑。由此可以看出,荒原狼的危机分为“自身困境”和“时代困境”。
有时候我们内心挣扎割裂,觉得心理出了问题,不断从心理学中寻找解脱的办法,但其实应该考虑一下,自己面对的是“心理困境”还是“现实困境”?
比如写《荒原狼》的时候,塞黑被自己的祖国排挤、诋毁,家庭也出现了危机,这其实是一个现实困境,这种环境下压抑、孤独是很正常的,要去接纳自己的情绪。
众多人的现实困境背后其实是时代的困境——在时代更迭时期,旧的秩序不断被打破,新的秩序悄然建立,人的内心也会随之割裂成很多互相矛盾的部分,这也就形成了对立的人格。
时代是我们改变不了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去理解和接纳。
哈利一边追求永恒的智者,一边无法忍受世俗的生活,但又对“彻底的解脱”充满恐惧,所以转机也在这种内心的撕扯中出现了。
一、幽默针对内心的割裂,书中开出的第一个药方是“幽默”。
书中说:“当精神世界在持久痛苦中逐渐变得强大而富有韧性时,能够提供与生活和解唯一可能性的途径,也就只剩下幽默了。”
这里的幽默指的是用戏谑的方式面对生活的荒诞,学会嘲笑现实,不要过于认真。哈利把莫扎特、歌德视为“不朽”的先驱,但在书中,哈利每次与这些圣者对话的时候都有点无厘头,这些“圣人”也在用幽默对待世界。
二、打破僵化的“人格囚笼除了幽默,书中反复提醒哈利,人不是由两个要素组成的,而是由成百上千个要素共同作用而成的,他不是只有“人”和“狼”两种人格,而是有不计其数的灵魂。
我们之前解读过的《突破天性》,里面也说到提到了人格是“我”和众多“我们”的舞蹈。
《荒原狼》里面认为,人被自己定义的所谓“人格”抑制、蒙蔽,“人格才是囚禁着你的牢笼”。我们要打破自己对人格的僵化认知,看到更多维度的、不同立场的自己。
比如你觉得自己是“内向”的,可能在社交场合会给自己贴标签——因为“我是内向的”,所以“我不会和陌生人相处”。但其实完全可以打破这个定义,随着自己当时的状态而变。
在我自己身上这种矛盾还挺明显的,我肯定更多的时候是内向的人,我喜欢自己一个人安静地做事,在人群中会觉得吵杂和混乱。但如果一定要进入社交场合,而且有一定的社交目的,我也有和陌生人相处的能力。
未必喜欢和内向的人就不会和陌生人相处,这两件事情并不是必然绑定的。所以我们可以给自己贴标签,但千万别瞎贴,贴正确的标签也是爱自己的表现。
另外,小说还给了我一个启示,我们可以像小说后半段一样给自己做一些思想实验,设置一些与日常角色完全不同的场景带入其中,想象自己会怎么思考、做出什么样的决策,你会发现,深度带入以后,你和自己最初的判断完全不同。
三、不再过于认真地对待自己书中还给出了另外一个建议:“不再过于认真地对待自己。”这听起来和我们总说的“看见自己”好像有点背道而驰,但其实殊途同归。这里说的“不再过于认真的对待自己”,是指不断打破对自己设置的限制和要求。
哈利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很严谨、高雅、彬彬有礼的人,他对自己作为“人”的要求其实特别高,反倒这种对自己的高要求让他把自己的欲望、愤怒全都压抑下来,形成了“狼性”。后来的哈利逐渐放下这幅铠甲,学会了跳舞,当他开始享受即刻的欢愉的时候,也是他感受到快乐、冲破“人”和“狼”的界限的时候。
这种“不过于认真”的态度,也就是——看到自然的自己,允许自己去发泄、去感受内心的感情和渴望。
书中说:“您最好先学会聆听!学会认真对待那些值得去认真对待的事与物,笑对其他所有不值得认真对待的玩意儿!”
《荒原狼》这本书在二十世纪30年代的欧洲和60年代的美国都曾轰动一时,也许这本书所描写的心理状态就是时代交替的必然产物,也是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
其实很多人内心的割裂也是时代巨变必然经历的阵痛,并不一定是你做错了什么,也不要去归罪于谁——什么原生家庭、童年伤痛,甚至不要怪罪时代。
你对世界的期望很高,但世界达不到,你对它不满意,这个时候你产生了社恐怎么办?这本书解决了这个问题。
你需要做的就是面对当下的自己,用幽默做锤子,打破那些僵化的概念,重新选择该如何对待自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1648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492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5952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57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48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