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的时候,心理学家艾因沃斯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叫“陌生情景实验”。
研究者会让每对母婴来到实验室接受测试,测试时间大约持续20分钟,以观察一岁的婴儿被单独留在“陌生情境”中,要么与陌生人在一起,要么独自一人时,会发生什么情况。
将一岁大的婴儿与妈妈分离,本身就会带来很大的压力。该实验将会激活婴儿的依恋系统,发现婴儿与照顾者之间的联结方式。研究者观察了婴儿对分离有怎样的反应,以及当他们妈妈回来时,他们有怎样的反应。
研究者最终发现,婴儿有4种依恋模式:
安全型依恋
大约2/3的婴儿拥有所谓的安全型依恋模式。当妈妈离开时,孩子会表现出明显的想念迹象,通常是哭泣。当妈妈回来时,孩子会主动问候妈妈,会寻求直接的身体接触。
接着,孩子会很快安定下来,重新去探索和玩耍。通过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很乐意与孩子进行联结,能够读懂孩子的信号,并有效地满足孩子的需求。
回避型依恋
20%的孩子会表现出回避型依恋。他们始终全神贯注于玩具或探索这个房间,当妈妈离开时,他们没有显露出悲伤或愤怒的迹象;当妈妈回来时,他们要么视而不见,要么主动回避妈妈。
研究者发现,这些孩子的父母不是以可信赖的、敏感的方式来回应孩子的信号,他们甚至会忽视这些信号 ,对孩子的悲伤漠不关心。
矛盾型依恋
大约10-15%的孩子具有矛盾型依恋。他们会抗拒别人的安慰。经观察发现,这些婴儿的生活充满了不一致性。父母有时能与孩子协调,很敏感,会应答,但有时不能。
对于婴儿来说,在陌生环境中,他们在分享之前也会显得小心翼翼或痛苦忧郁。在重新与母亲团聚时,他会会寻求父母的安慰,但不容易被安抚,他们不停地哭,而不是很快回去玩玩具,他们也可能一脸担忧或失望地抓住父母不放。
紊乱型依恋
大约占有10%。但在父母吸毒的孩子中,则占高达80%。当妈妈回来时,他们看起来吓坏了,会接近妈妈,但很快又退回来。他们要么僵住不动,要么倒在地上,要么粘着妈妈哭闹的同时又会转身离开。这些孩子的父母与孩子严重缺乏协调。
那个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通常能发挥他们的智力潜能,与他人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同事的尊重,并能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
同时,这些孩子也会有很好的身体调节能力以,有与他们相互协调,能保持情绪能地回应,调节恐惧,具有共情能力、洞察力与首先意识。
而回避型依恋的孩子长大后,会比较容易受到情绪的局限,通常会被同伴认为是的、爱控制人、不损毁人喜欢。
具有矛盾型依恋关系的孩子长大后,会表现出很多焦虑感的不安全感。
具有紊乱型依恋型的孩子长大后,与人交往以及调节自己情绪方面的能力都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且,他们很容易在经历创伤性事件后,患创伤后应激障碍的风险大大提高。
还记得我们讲得前两天讲的定力么?(链接:如果你的人生想走得更远、更高,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聪明)所谓定力,即降伏烦恼妄想的能力,面对外界变化和把握自己的意志力。
你觉得哪种依恋类型的人,会有比较强大的定力?我相信你肯定会说,一定是安全型依恋的。答案确实如此。
当我们面对外界的变化甚至面对危机时,需要有足够的安全感才能够令我们冷静地思考,需要有很强的价值感才能令我们坚持下来。这种强大的意志力,也即定力究竟来自何方?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与父母的亲密关系,以及我们在父母心中的位置,影响到了我们一生对自己的定位。
如果和父母关系很亲密,将来我们会很容易与朋友、恋人建立比较亲密的关系,令我们对陌生人、陌生环境有着某种程度的信任,这样我们将会有着较强的安全感。
如果我们在父母心中的位置非常重要,我们知道自己被人惦记着,也就会认识到自己在这个世界活着是有意义的,值得的。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境的时候,坚持下去也是有意义的。
因此,当我们面对外界的变化时,自然会有很强的定力。这定力来自我们内心对自己的认可,以及他人对我们的认可。
然而,如果在婴儿时期,我们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会怎么样呢?如果我们婴儿时期是回避型依恋模式,我们又是否能改变呢?我们的定力是否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提升呢?
记得我几年前接过的访客“多多”,她生下来的时候,在父母眼里就是多余的,父母重男轻女,无论她多么乖巧、听话、能干,都无法从父母那里获得认可。
当她的哥哥夺走学校奖给她的钢笔时,她没有从母亲、姥姥那里获得到帮助。甚至,当爸爸骂了哥哥几句的时候,她的姥姥还对哥哥说:“打她,就是因为她,你爸爸才吵你!”
于是,她的一生,都是在对父母、同事、领导进行讨好。因为,她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使命与价值。
她在乎别人是如何看自己,在乎同事是如何评价自己。因此,在别人眼里鸡毛蒜皮的事情,在她的眼里就差不多是天大的事情。
那时的她,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定力。因此,她崩溃了,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无法上班,无法正常生活。
我们用了将近两个月的时间,帮助她重新建立了自信,寻找到了自我价值。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有一天告诉我,“李老师,我昨晚做了一个梦。我梦到发洪水了,所有的人都在逃难。最初的时候,我也在逃跑。突然,我头脑中出现一个念头,‘这样跑也没有用,根本跑不过洪水的。’于是,我就不再逃跑,我坐了下来,在那里看着洪水过来,非常平静!”
于是,我知道,她已经有了强大的定力,我知道这场艰难的疗愈终于到了能够结束的时候。
通过多多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婴儿时期形成的依恋类型,是可以发生改变的。我们的定力,也是可以得到提升的。
而在这场艰难的疗愈中,是什么样的力量帮助她走了出来?我们的定力又当如何进行提升呢?敬请关注近期的更新内容。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881774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930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58644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255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4277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