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作者:店长王瑞 2021-04-18 18:08:41 心理百科

今天要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叫做《可爱的诅咒》,这名字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诡异,又可爱又诅咒?但是它的内容还是很让人受用的。这本书的副标题叫做“圣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册”。

这里说的“圣母型人格”,也可以理解成“讨好型人格”,是指那些关注所有人的感受,永远把别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尽全力满足“所有人”的期待,唯独不懂得关爱自己的人。像便利贴女孩、好好先生都是这类人,在书里把他们统称为“可爱的人”,而这种特质就是打了引号的“可爱”。如果你也见不得别人失望,却让自己崩溃,那你可能也中了“可爱的诅咒”。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这本书就是“可爱的人”的福音,书里给了我们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如何发觉自己内心的隐忧,怎样面对自我批评,如何挑战自己的恐惧等等。其中包含大量的案例和活泼生动的形容,将心理自救的很多方法都讲的有趣又清晰。即使不是圣母型人格,也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那今天让我们从圣母型人格根源开始说起,发觉一些“可爱”背后的“诅咒”是什么,再来看看怎么开启自我的升级成长之路。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那个“可爱”的小孩——“可爱”的来源

“可爱的人”都在不由自主的为别人考虑,而这些“可爱”的行为好像都在遵循着一些隐形的准则。比如这些话:“这没什么,千万不要小题大作”、“Ta是权威,我必须遵循Ta的话去做”、“我一定要待人友善,不要和别人产生争执”、“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如果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可能会被嘲笑吧”、“我要听话,不能让别人失望,这样才能被别人喜欢”等等。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有没有觉得很眼熟?它们可能是来自于我们成长过程中所接受的“做一个乖孩子”的要求,来自我们的童年,可能是我们的父母、长辈或者老师,甚至是成长过程中的朋友与恋人。这些隐藏起来的准则,就像一个鸟笼一样的围栏,把我们囚禁了起来,忽视了自己的需求,羞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好像这样才能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书中将这些“可爱”特质的来源,归纳为“对冲突的恐惧”和“对认可的渴望”,这都是正常的心理特质。每个人都希望融入社会,对冲突有恐惧,对认可有渴望,这是非常正常的事,自然要做出妥协和付出。但是“可爱的人”对于他人的认可过于在意,Ta们的鸟笼里关着的,是那个在充满恐惧和不安的孩子,就像Ta们小时候一样。

如果你也发现被你自己的“可爱”困住了,作者会提醒我们,你有爱自己的权利,选择不为他人“可爱”的权力。书中在「找出你自己的应该们」那一章列举了一系列“个人权益法案”,内容如下: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第一条 我有权表达自己的感受、意见及价值观第二条 我有权说“不”第三条 我有权犯错误第四条 我有权改变自己的主意第五条 我有权说“我不明白”第六条 我有权觉得自己对其他成年人的问题不负有任何责任第七条 我有权把自己放在第一位第八条 我有权不依赖别人的认可

大家可以在心里想一想哪一条是自己需要维护的,将它写下来或者发在留言区。当然,你也有权利选择改变,不再放低自我。这些不是自私,是内心正常的需求。

躲在角落的小孩——怎样找到ta

如果做“可爱的人”让你觉得不舒服了,希望能够突破诅咒的牢笼,那你可以尝试再多做一步。在本书中就介绍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方法,就是我们一起画一个“可爱的诅咒”之图。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这个图怎么画呢?第一步,画一个代表你的人的形状。最好画一个笑脸,因为你总是以笑脸迎人,要画一个笑脸作为主体。身体要画一个大袍子,方便写字。然后,画几个辐射的光芒,沿着这些光写上你觉得应该呈现的形象(你努力展现的样子)。比如,你可以在这个光芒上写上“随和”“善解人意”“不让人失望”等等,想到什么都可以写下来。

之后呢,在袍子上写下你被压抑的不能展现的部分,那些被堆积的可能随时要爆发出来的感受。例如:疲惫、无助、愤怒、甚至怨恨,即使最负面的想法,也可以对自己开诚布公的写下来。在都写完之后,看着这幅图,你能更直观的感受到自己对自己做了什么,更直观的看到做“可爱的人”对你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找到那个被隐藏的自己,就撕开了改变的口子。你也许会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的动态,当然也有可能什么改变都没发生。“可爱”会完全不受控制的流露,我建议可以监测并记录你没能表达出来的想法,从第三人称来审视自己的表现。你可以留心观察一下,当自己的“可爱”发作的时候,被你刻意删除掉的是什么。它可能是切实的感觉、自己的渴望、内心的恐惧等等。也许当你看到他们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到底隐藏了多少自我,再去衡量这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觉得委屈,觉得辜负了自己,那就可以尝试做出改变。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这本书里提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比如怎么调整自己的表达,怎么战胜内在的自我批评等等,可以完全陪你走过突破诅咒的这个过程。

自我的升级成长之路——挑战恐惧

打破诅咒中最困难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突破恐惧和不安,书中推荐了一个行为实验,也就是系统脱敏法。它具体是这样的:首先,我们要仔细想想是什么阻碍了我们为自己发声、维护自己的权利,我们害怕的到底是什么。可以把这些场景逐条列出来,然后把它们从害怕的程度从低到高排序,标出恐怖等级。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例如,最不害怕的场景是1,最害怕的场景是10,这样按等级排序。在这个过程中,不要在意别人会不会觉得你小题大做,这是你自己的恐怖清单,它对你来说就是重要的。就像有人可能会把“跟家人发生冲突”列为2级恐惧,但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顶撞妈妈”可能是10级的恐惧。所以大家要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恐怖的等级,可以试着把自己想做但害怕的事写下来。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这个挑战实验就是从比较低级的恐怖事件开始,列出你的实验方案。这个实验方案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实验内容。在恐怖清单里选取比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从比较安全或者没有那么可怕的事件开始尝试。

2、凭空的预设/想象。即你担心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3、给它列出当前的恐惧系数。

4、更切实际的预测。即你觉得大部分人会怎么看待这件事。

5、可以利用的技能和资源。指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

6、标出改进后的恐惧系数。

举例来说,比如这次你的实验内容是“拒绝朋友”,你的设想和想象就是:Ta会很失望。可能会生我气,可能会不理我,这个恐怖等级可能是6级。然后我们可以从当前的设想和想象中抽离出来,理性的考虑之后,想到大多数人被别人拒绝都可能会不开心,但一般很快就过去了。把这个切实的预测写到“预测”一栏,认真思考和填写“可以利用的资源和技能”这一项,设计好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应对方式。

比如说当你要拒绝说“不”的时候,可能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大脑里有个声音一直说:“你让别人失望了,你真差劲”。这时,我们的解决方式可以是跟这个声音说:“走开,我要试一试”。如果你真的紧张了,可以提醒自己做几个深呼吸等等。最后,在这个应对方式之下,恐怖等级可能降到2级。

圣母型人格,总是习惯性讨好别人怎么办?

我建议大家可以抱着“这是一个实验”的态度行动起来,虽然整个过程可能特别纠结和忐忑,但要记着你的应对方案。如果实验完成了,可以再进行复盘,注意复盘的时候要在实验方案的最后写下结果这一栏。这里可以写:如果你这么做了,会带来怎样的具体结果,不要只写对方的,也要把自己的感觉写出来。再写出现在的恐惧系数,最后总结一下为接下来的实验可以获取到哪些经验。

书中有个例子,“可爱的”莉兹鼓起勇气拒绝了朋友的邀约,这次实验让她非常忐忑,而她的朋友看起来毫不介意。事后莉兹在结果那一栏写下:她的朋友都不敢想象莉兹会那么担心让她失望,她发现自己之前的设想都是过度的担心。

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这些可怕的事情大多都没有自己预设的那么可怕。预设可能来自过去某一次特别可怕的经历,当然有时候改变和挑战的确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但预先设计的应对方式会让你知道,这次你并不是完全束手无策的。另外也要记得关注这些挑战恐惧的突破,给你带来了什么改变。是更多个人的时间,还是更轻松的生活?这些会让你更爱自己,更能享受生活。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书中并没有说“可爱”有什么不好,如果你并不被它困扰,是不一定要改变的。是否改变只是一个选择,这本书其实是在提醒:我们不是必须表现得“可爱”才会被爱,每个人都有权利爱自己。“可爱”的这个特质是没有错的。但如果是以委屈自己为代价,我们会不断失去真实的自己。以及对Ta的关爱。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容貌焦虑树洞恐惧心理九型人格智商测试心理健康测试存在主义焦虑症洁癖双向情感障碍俄狄浦斯情结抑郁症测试产后抑郁症叛逆期社交恐惧症无性婚姻社会心理学绿帽情结社交恐惧自闭症焦虑症九型人格弗洛伊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