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呐,认识你自己”。你,是否认识自己的亲密关系,是否曾想过:什么样的人更吸引你?
为什么你会被眼前的人所吸引?分手为什么让人痛不欲生?是什么导致分手?又如何挽救破裂的关系?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有关亲密关系的问题,而下面几种理论便是心理学家们为了解释上面问题所建立的理论和模型。
一、 亲密关系的定义
亲密关系的提出和建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早期的定义为彼此双方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现今学界普遍接受的定义是:建立在两个独立个体(通常是异性)之间信任基础上的社会合作,或是通过妥协使得具有不同目标的个体为实现他们共同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关系即为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亲密关系是指生活中个体与有重要意义的他人而建立起来的密切友好的交往关系,狭义上的亲密关系是指夫妻关系或浪漫关系,目前的研究中的亲密关系一般采用狭义上的定义。
二、 传统的亲密关系理论与模型
1. 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家和理性主义的角度来观察亲密关系,试图运用亲密关系的经济特征去解释结果,认为人们处理感情的态度由回报和付出的结果决定,结果=获得的回报-付出的成本。
同时,因为个体期待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存在动态的差异,结果也与个体的“比较值”(CL) 相关。
另外,“替代性比较选择水平”(CLAh)也影响结果,即潜在可选择的其他伴侣的功能性特征,如果优于现有伴侣,则个体倾向于离开现有关系。
不过,虽然可供选择的其他亲密关系会动摇个体,但是关系的破裂与否,中间存在着各种障碍,个体会评估关系中付出与回报的结果,也会慎重考虑破裂带给自己的损失。即是说,关系满意度并不是结果,但是,结果是满意度的基础。
2.社会学习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对亲密关系质量较低的伴侣展开研究,运用条件反射理论解释和预测亲密关系。关系中伴侣回馈的行为于个体而言,是奖赏还是惩罚,影响着关系走向及关系中个体的行为。
强迫性/逃脱条件反射会使个体使用消极惩罚带来短暂的积极效果,比如唠叨会使伴侣非自愿去做个体期望的事情。但是,亲密关系的满意感提升是积极主动行为,而非被迫的行为。
而且,消极性会积累,并进一步导致关系满意度的下降。因此,个体期待的好的关系,必须从消极对待的恶性循环中走出,必须做出改变。
3. 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认为依恋是婴儿与抚育者(一般为母亲)之间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情感联结,是一种终生心理现象,会对个体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儿童能够在与特定个体交往经验的基础之上逐渐形成内部工作模型以适应环境,当个体成年后这种工作模型依然会对个体的社会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这种稳定的认知模式或心理表征是以早期依恋经验为基础,但又不是早期经验的完整复刻,是融合了个体当前情感和期望的产物。
后来依恋研究逐渐深入到成人时期,心理学家们认为依恋不仅可以发生在婴儿与父母关系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亲密朋友、伴侣之间。
成人依恋就是个体童年期间依恋模式的回忆和再现,是个体与目前同伴的持续和长久的情感联系。不同的依恋模式会影响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成人依恋理论提出以来在心理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依恋理论进行实证研究和理论补充,其中一个角度就是关于亲密关系的研究。
4. 进化心理学理论
进化心理学侧重于研究进化的心理机制如何在进化和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进化而来的心理机制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某一类特殊的适应性问题而产生的适应器。
进化心理学家使用达尔文进化论解释亲密关系的主要特点,将性别差异明确提出并加以研究,强调男人和女人因其进化不同,造成不同的的心理偏好机制,即不同的配偶选择偏好。
为解决进化过程中所遭遇的特殊适应性问题,人类寻找特定的伴侣;人类的择偶偏好和择偶抉择被认为是一种“作用于其祖先环境里的选择性压力所导致的战略性结果”。
同时,该理论提出,由于亲子成本投资的不同,即父性的不确定性和母性的风险性使得男女双方在配偶选择上进一步形成巨大的差异。
5. 社会生态模型
关系学家把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关系研究中。认为亲密关系受到宏观系统、外层系统、 中介系统、和微观系统环境的影响。
“生态”指伴侣关系的各级环境。亲密关系受到很多关系外的个体意识不到的因素的影响,进而造成伴侣之间的关系压力。
在不好的环境中,亲密关系会面临更多的冲突和压力。在压力的危机之下,脆弱关系容易瓦解。社会生态模型更加关注环境因素,伴侣所处环境的压力、支持和限制会影响他们所在关系中的思想、感受和行为。
三、 自我扩张理论
自我扩张理论作为动机领域的新热点,研究多以亲密关系为背景,是近年较为新颖的理论。
自我扩张理论认为伴侣带来的新颖资源、观点和认同能增强我们完成目标的效能感, 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得不到满足时,会在其他地方寻求自我扩张的机会。
这类似于社会交换理论的观点,即人们处理感情的态度是权衡利弊的结果,我们往往寻求能够通过最小代价换来具有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
也就是说,人们利用自身某种优势换取伴侣的另一种优势, 当其他可选伴侣优于当前伴侣时,个体有离开当前关系的倾向。社会交换理论从经济学角度出发,以求付出和回报之间的最大利益。
自我扩张理论则更多从动机角度解释,强调关系带来的新颖性和兴奋性。自我扩张理论与依恋理论的区别在于,依恋取向主要受以往经验的影响,由儿时基本需求被满足或受阻程度决定,而自我扩张大小则由伴侣当前提供的新颖经验所决定。相对于稳定的依恋内部工作模式,自我扩张随动机、关系质量和长短等发生变化。
同样,相比进化理论主要关注男女差异和择偶,忽略了亲密关系建立之后的变化,自我扩张理论的关注范围更广泛,从关系建立到关系破裂与维持均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尽管社会交换理论、依恋理论和进化理论作为亲密关系领域的重要理论,产生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严格上说它们都在其他经典理论的基础上解释关系,并不属于完全独立的亲密关系理论。
自我扩张理论作为新兴理论,从提出开始就根植于亲密关系领域,这一步对亲密关系的研究具有跨越性意义。
这是岩读“亲密关系”主题的第一篇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梳理现今亲密关系领域主要的几种理论。
帮助大家理解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或许没有意识到的自己或者伴侣是如何思考、如何对待亲密关系的。
接触到这些理论后,或许我们会“豁然开朗”,因为我们的行为,我们对亲密关系的态度,其实都会与其中一种或者几种理论契合。
在接下来几期中,我们会分别对上面的理论和模型进行更加深刻的分析.
相信一定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亲密关系,帮助大家寻找到适合自己的、舒适的亲密关系状态。
参考文献
[1]齐海静、蔡颖.亲密关系综述.社会心理科学.2019
[2]宋晓雯.成人依恋和亲密关系研究综述.福建质量管理.2017
[3]赖晓璐、刘学兰、黎莉.亲密关系中的自我扩张.心理科学进展.2018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8256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98721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481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32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538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