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理学: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
作者:黄嘉艾 2021-04-06 14:04:02 成长心理

《你好,李焕英》,攀比是对妈妈的爱,春节热映的《你好,李焕英》,感动了无数人。

故事一开始源于贾晓玲拿着假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参加自己的升学宴,主要不想给妈妈丢人,最后看到妈妈的“老对头”王琴女士秀女儿,她深深感觉到自己从来没有让母亲长脸过,哪怕一次,这份比较让她心里难受不已。

育儿心理学: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

她一度觉得是因为生了自己,妈妈才没有好的人生。在后面她和母亲双双出车祸意外在病床上穿越回自己出生之前,她开始为了让母亲比过王琴,做了一系列事:帮妈妈抢胜利化工厂第一台电视机、帮妈妈赢排球比赛、撮合妈妈和沈光临的相亲。

育儿心理学: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

她的攀比是想母亲过得更好,有一个人人羡慕的后半生和一个给她长脸的女儿。

其实在生活中的攀比现象屡见不鲜。

小时候很多家长互相攀比孩子们的学习成绩;学生和室友攀比吃穿用度;毕业后家长攀比别人家孩子的工作、工资、对象。

一提到 “攀比”,我们往往会与焦虑、抑郁、强迫、不幸福挂钩,常常听到诸如 “幸福不是拥有的多,而是比较的少” 的心灵鸡汤。

父母的攀比心摧毁了多少孩子

有多少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总是将别人家的孩子挂在嘴边。

“你看看,别人家的某某某为啥学习那么好?”“你看看,人家谁谁又漂亮又钢琴十级。”“你看看你姨家的妹妹,还没你大都做上团支书了”“你看看楼下谁谁考上北大”还有好多“你看看......”。

我记得《爱情公寓》里面的曾小贤说, “从小我就有一个宿敌,他叫做别人家的孩子。他天生脾气就很好,天天就知道读书,长得又帅,每次考试都考年级第一。长大以后他还交了一个又正点又有钱的女朋友,研究生和公务员全都考上了”。

育儿心理学: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

从小到大,别人家的孩子总是“形影不离”,而大多数家长没发现的是,自家的孩子在不知道的时候,已经距离别人家的孩子越来越远。这种差距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格发展和习惯养成方面。

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很多家长期待过高,一旦无法实现就心灰意冷。有的家长不仅有意无意地挖苦、责怪孩子考得不好,还经常拿自己孩子和别人比较,动不动就你看谁家那孩子考得怎么怎么好……

后来有的孩子不堪重负,厌学了、自闭了、抑郁了、自杀了.....

育儿心理学: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

因为攀比导致心理问题来我们医院就诊的人有很多,其中印象最深刻的一个叫小唐(化名)的小朋友。因为家长爱攀比孩子们之间的成绩,在小唐很小的时候,每天接踵而至的是各种高压的补习班。但是,成绩90+被说不如别人满分的孩子,吃饭打嗝要被说不如别人家的孩子,夹菜姿势不漂亮也会被讽刺不如别人家的孩子.......

最后这个小患者抑郁了,厌学,家里逼得紧了就自杀,未遂,送到我们这里来治疗,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孩子慢慢有了笑容,拿起练习题做作业,旁边的主治医师说“小唐今天真棒,好用功。”

父母过度攀比是相互投射

人有比较心理其实很正常。甚至,缺乏比较心理反而是一种对自我认知的缺失。人的生存,用比较能够找到自身的差距,进一步努力再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这种现象是值得肯定的。

然而,过度而扭曲的比较衍生出的攀比心理会引起不良的后果。多数人会激发出强烈的欲望而难以实现产生好胜心、自卑心、虚荣心,为了实现攀比成功可能把压力强加给别人身上,压力过度容易引起强迫、焦虑、抑郁等问题。

育儿心理学: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

中国的有些父母喜欢攀比,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太过相似,可比维度更多。

但是,当培育孩子的动机变成了“孩子能为我争口气”、“我的孩子牛逼是因为继承了我的优秀基因”、“我是最棒的父母”时;当孩子对父母来说,不是个体的存在,而是为了完成父母遗憾而转嫁的工具时;孩子在亲子关系之间的人格缺失会变成后面一辈子的时间来治疗的伤痛。

无意义的过度攀比、建立在别人的态度与价值赋予上的虚假自尊,会在父母和孩子之间会形成“相互投射”,无穷无尽的恶性循环。

真的只有别人的优秀的成功,才是值得被爱的吗?才不会被抛弃吗?

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让孩子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让他们正确对待外界的评价,认可自我价值,成为真正的自我,也是为人父母的终身事业。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各自的优势,都值得被关爱。

育儿心理学:对孩子少一点攀比、多一点认同

攀比,是自信心不足、内涵不丰富的表现,是没明白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表现;攀比,是在自找麻烦,自造苦恼,也在制造摩擦和矛盾,制造冲突与争斗,制造痛苦和磨难。

正如尺有所长,寸有所短;骆驼有身高的优势,山羊也有矮个子的长处一样。正确认识自己、喜欢自己、爱护自己,不要把自己盲目和别人比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做一个喜欢自己,疼爱孩子的父母、也被父母爱着的孩子,是多么幸福。

如果你正在为亲子关系而苦恼,如果你们由于攀比过度导致孩子焦虑、抑郁、厌学等不良行为或者亲子关系破裂,我们一直在这里为你提供专业的指导与援助,我们有专业的精神科医生团队和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团队,帮你找出孩子的心理问题,分析亲子关系的的不足之处。

在《你好,李焕英》的结尾,是父母疼爱子女的快乐,和追忆如同花季少女的母亲的柔情,愿天下父母和子女都幸福。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爱丁堡爱情挽回回避型人格障碍职场心理女人心理九型人格人际关系依赖型人格心理健康洁癖焦虑症霍格沃茨男人心理孤独症强迫症自卑心理恐惧症社交恐惧症绿帽癖亲子关系MBTI心理测评系统焦虑叛逆易怒症智商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