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我们发起了这样一个征集:
直系亲属的去世,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产生了哪些影响?
死亡的确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所以我们平常不愿意轻易讨论,担心承接不了那喷涌而出的情感。
但意外的是,留言很多,而且特别长。
有读者写完自己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后,说自己松了一口气,情绪终于得到了释放。
确实,痛苦是需要被看见、被理解的,在被诉说的那一刻,它就在慢慢变轻。
而通过聆听他人的故事,我们也会知道,每一个人类个体都无法逃开这种无力和悲伤。当它获得共鸣,我们也可以逐渐与心里的伤痛和解。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近大家的内心。
“我会想你,你也要记得想我”
@巧克力黑森林
爸爸去世时因为疾病瘦得脱相,我每次看到他都觉得有点陌生,出殡时我并没有哭得很厉害,自己感觉整个人是飘的,很不真实。
没几天就开学回了学校,朋友见我一切如常都说我很坚强。
直到半年后的一天,我有一件很开心的事想要分享,我就在心里想:一会回去打个电话和爸爸炫耀一下。
突然就意识到,我再也听不见他的声音了。
忍不住坐在路边大哭,那时我才真的接受爸爸去世的事实。
@As you wish
我妈妈在2008年去世,她去世时我没有流一滴眼泪,内心确是万分的不知所措和无力悲伤。
亲人们都说我不该不哭不流泪,但平时我也流泪很少,从不当众哭泣。
一直到2014年我有了自己的孩子后,频繁的梦见妈妈回来了,总是在梦中哭醒,白天抑郁。
那段时间好像是触碰到了妈妈去世时我没有完结的悲伤,真正理解一个女孩子失去妈妈的后果。
用了5、6年时间摸爬滚打,一个人走了出来,不再因为妈妈而伤心,而是尽自己的努力过好生活,善待自己,我想这是妈妈对我最大的期望。
@匿名
2018年的7月,我的爸爸永远离开了我,重度抑郁症。
我目睹了他从17楼一跃而下的惨状,从此以后,我每一天都会再现那个场景:中午人还好好的,还在讨论晚上吃什么。下午就永远离开了我。
试过开导自己,说他会在黑暗处静默看着我,会在我的背后拥抱我。
可是每当我脆弱的时候,一想起他我就会失去勇敢的理由。我开始变得很自卑,很敏感,不敢去接触任何关于父亲的话题。
在我的记忆里,总有那么一个画面:
一个小女孩蹦蹦跳跳地穿着雨衣雨靴回家,旁边高大的男人还是在她的头顶上撑伞。
“爸爸,我有穿雨衣耶,不用撑伞的。”
“没事啊,这样就一点都淋不到了。”
我很想他。
你知道吗,我有无数次在想,如果我当时听话一点,懂事一点,读书好一点,你是不是就不会那么绝望了。
又或者,那天我没有午睡,陪你在客厅聊聊天,可能你就会打消这个念头。
又或者,这对于你来说,是最好的解脱。是吗?那接下来的路我会替你走,我会是一个很勇敢的小孩,因为你我才会比谁都热爱生命,
我会想你,你也要记得想我。
@喜欢Na啊a
2020年8月19日上午九点多,外婆因肝癌晚期离世。那天我正在出外勤,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外婆走了。
在此之前我回去探望过外婆,我亲眼看着她每一天都变得不一样:
刚回去那天她还认得出我,能勉强站起来,第二天就站不起来了,第三天开始漫长的昏睡,第四天开始,鼻子嘴巴歪斜.......
返岗上班那天走之前,我贴在外婆耳边说:外婆,我走了,外婆,我走了,外婆,我走了.......
她没有像往常一样送我到路口,跟我说“过年了早些回来”,甚至都没能睁眼看我一眼。
办葬礼时我几乎没怎么哭,但葬礼结束回程途中,看到2020年11月1日开启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的宣传广告,情绪突然失控,从心底里钻起来的悲伤遍布四肢百骸,坐在公交车站哭的不能自己。
我想:全中国十几亿人口里面,这个老太太的名字永远不会再出现在普查名单上了。
@小葛
我从小由姥姥带大,跟姥姥非常非常亲,年近40,回到家依然跟姥姥撒娇,耍贫。
但去年,98岁的她走了,最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里,她活的很艰难,受了很多罪!
在她生病的日子里,我也曾日夜不离的陪伴了十几天,看着她那么难受,听她说想赶紧离开解脱,我当时也觉得,活着还不如死了呢!任何人都无法代替她承受病痛!
可当那一天真的来临,内心的悲伤无法想象,直到现在依然觉得她还活着。
当我回到家喊一嗓子“姥姥”,那个满头银发的小老太太就会一边答应着,一边拄着拐杖挪出屋迎接我,满脸笑意!
可是再回不去了!
“除开生死,没有大事”
@匿名
看到自己养了10年的孩子的棺木被送进火化炉的时候,我那时候是空洞的,哭不出来的。
如今两年多了,我还没能走出来。但当今年流产时,外婆去世时,我开始变得能接受了。
接受这种人生终极无解的残酷是极致的痛苦。但如果能接受它,就能理解那句:
除开生死,没有大事。
很多矛盾,往往就会自动解开了。
@三木小子666
七岁那年爷爷突然去世了,回到老家时连灵堂都搭好了。
我跪在棺材旁边,看着大人们有的打牌有的开玩笑有的说谁家还没上帐等等等等……就觉得:
活一辈子到底是为了什么?长大以后该去哪里该做什么?
想不出来就开始哭。到了晚上下定决心,长大一定要做我喜欢的事情,不然的话真就白活一场。
@。
太奶奶重男轻女,却对我这个姑娘十分疼爱。
去年腊月,太奶奶在家里突然摔倒,手术后的太奶奶,在她九十二岁生日那天寿终正寝。
前一天还计划着怎么过生日的我们,面对的却是一具冷冰冰的尸体。
我站在床旁,摸了摸太奶奶的手,只剩冰凉。可她的脸那么安宁慈祥,完全是睡着的模样。
装棺入殓。六天之后一切仿佛恢复了原样。我站在太奶奶住过的卧室的窗前,原本鲜红的花朵缺凋零了枝条。可大家都说是喜丧。
原本一心想往大城市飞的我,这学期开学却恋家异常,并迅速做出了毕业回家乡的决定。
金钱名利,实在无趣。只觉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美好的时光。
“只要我还记得,就没有真正的离别”
@如是我闻
再过几天是外公逝世十周年。
一直以来,我都和外公一起生活,对于小时父母不在身旁、性格孤僻的我来说,我眼中尽是他对待周遭人的温柔与善意。
当时,他是我生命的全部。他走后那几年,我也不曾想过自己会坚持活到现在。
我学他喝茶加糖,在秋冬的午后躺椅子上晒太阳发呆,我想象他望向家里那棵大柚子树时的神情。
他教会了我温柔、善良,看见美好。只要我还记得,就没有真正的离别。
@雁儿
我96岁高寿的姥爷安然离世,昨天刚火化。
入殓前,瞻仰遗容,他冰冻的脸已经蜡黄,我还摸了摸亲爱的姥爷,已经跟冰箱冷冻室里的肉类手感无二了。但表情非常安详淡然,相信是心无挂碍的去另一个世界了。
我一直相信姥爷可以升极乐世界,获得大圆满。
而我在姥爷在世时每次回家乡都要去看望他,陪他聊天,给他按摩,最后一次他清醒时的见面还给他洗脚剪了脚趾甲。
我在尽自己所能去爱他,所以姥爷离开我也没有遗憾。
虽然还是会伤感难过,但是,我知道这样的告别总有一天回来,所以很早就开始做功课,开始慢慢接纳死亡。
这是姥爷送给我的礼物,让我敢于直面死亡这个话题。而他的离世,也让我开始能成熟坦然地接受和面对了。
我知道他并没有离开,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存在于这个宇宙中,物质不灭,生生不息……
姥爷慈悲仁爱的品质和自立自强的精神也会一直激励陪伴我成长!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彼此守望!
最后
直面死亡,绝非易事,心理学家欧文亚隆把它比喻为直视骄阳,让人难以忍受。
然而,亲人去世时,这份痛苦又会无可避免地席卷而来。
有人难以承受突如其来的巨大悲伤,会通过“理智化”的防御手段,将自己与情感隔离开来。
对他们来说,平静地旁观一切,会比起彻底陷入情绪中更让他们感觉可控。
可是,这样做不代表那些翻涌的感受不存在,它们只是被进一步压抑在了内心的身处,没办法被看见、被释放。
而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会迎面受到情感的冲击,难以接受亲人已经离开的客观现实,陷于抑郁情绪之中。
任何遭遇重大丧失的人都有感受与表达悲伤的权利。只是,由于每个人所处的文化、个性特征、成长经历等都不同,悲伤的持续时间也会不一样。
有些人可能比较容易就走出,但有些人会需要好些年。
如果你也处于这种抑郁状态中,请记得寻找足够的情感支撑,帮助自己度过哀悼的过程。
可以是和亲人朋友相处聊天,必要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逐渐地,当我们能够坦然地接受这份失去时,悲伤的情绪就会逐渐缓解,我们也能带着亲人传递给我们的情感与力量,继续生活下去。
策划:苏小菲 / 值班编辑:苏小菲
*感谢每位读者的点赞和留言,因篇幅原因,入选的部分留言有小幅度删改。
本文首发【看见心理】。累了,就来看见心理。这里是由知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创立的心理平台,提供专业心理内容与服务。
References:
[1]https://psychology.wikia.org/wiki/Intellectualization
[2]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us/blog/think-well/201311/understanding-mourning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322752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42530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7823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937875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981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