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作者:王瑞 2021-01-17 17:38:16 心理百科

如果你在面对困难和麻烦时,总是下意识地第一反应想要逃避;如果你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总是害怕麻烦别人,不好意思向别人求助,那就推荐《习惯逃避》这本书。

《习惯逃避》这本书是围绕我们的防御机制而写的。什么是防御机制呢?心理学家唐纳德的解释非常清楚:一切的防御机制,就是为了我们逃避痛苦而向自己撒的谎。因为人生有时候实在是太苦了,为了能够继续前行,我们可能需要骗一下自己才能继续下去,假装痛苦不存在。但有时候,我们在借防卫机制保护自己的同时,可能也伤害了自己。

《习惯逃避》这本书会打开这些防御机制,点破我们自我欺骗的谎言,带我们认识伪装之下真实的自己最真实的世界。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逃避和真实的自己相处

前段时间杨笠在《脱口秀大会》上,讲了这样一个段子:有一些女孩子每次考试都在85分以上,但总是觉得自己考得很差。在生活中,我们也会碰到类似的情况:有些朋友从各方面来看真的都非常优秀了,但他们还是会自卑。这样的情况就是和自己相处的时候的一种逃避的状态——去相信设想中更完美的、更优秀的自己,而逃避面对现在你觉得不够完美、觉得很差的自己。

作者告诉我们,一个人外在优秀和内在自卑,可能是两回事、是不相关的。对于一部分人来说,特别努力然后自己变得特别优秀,只是对于自己本来就存在的自卑的补偿。我们的内心会有一个错误的假设:只有优秀的人才有资格自信。我们很容易产生这样一种想法:只要变得优秀了,然后就不会自卑了。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但很多时候事情并不会像我们预想的那样发展。在变得优秀的过程当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更加优秀的人。比如感到自卑的人,考上了重点高中 985名校。其实那个快乐的瞬间是非常短暂的,不会从此以后就变成一个自信的人了,因为TA会发现更多和他一样优秀的人、甚至更加优秀的人存在于自己生存的这个环境。反而会加重自己的自卑。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第二种可能出现的自我逃避是逃避自我真实的情绪。我们经常听到别人这样说:控制不了情绪,怎么掌控人生。好像是要求我们要把自己训练成一个没有感情的AI,时刻要去做情绪管理。然后崩溃了,好像你这个人就非常懦弱、脆弱、非常的不成熟。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习惯逃避》的作者介绍了他一个来访者的故事:来访者的外公去世了,外公在生前总是教导他,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要坚强,因此他面对外公的离去,一滴眼泪都没有流下来,然后选择在办公室奋斗,把自己压抑的那种痛苦转化为工作的动力。因为他认为自己应该坚强,应该战胜悲伤,不应该表现出脆弱,不应该表现出痛苦,要将它们彻底地消灭,最后把自己的情绪压抑的越来越深,进入了一种抑郁的状态。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控制情绪不是直接将负面的这种状态全部都压下去、不让他出现,这不是控制情绪。如果我们不把它们用适当的方式宣泄出来,这些情绪永远不会消失,它们会像一个弹簧一样,你踩它越深,你的脚越不敢放开。在你没有办法承受的情况下,它会全部弹出来,那个时候你的世界、你的内心秩序是瓦解、是崩溃的。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而且在我们不断地去把情绪往下压的时候,也是一个不断内耗的过程,我们会用很多的精力来控制自己,那你就没有精力去专注其他的事情了。我们可能也会发现,对待负面情绪,用理智讲道理的方法一般是没用的,谁不知道应该开心、不要难过,可是这些有什么用呢?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这个时候我们需要的是用情感的方式来解决情感的问题。你要给你自己情绪表达出来的空间,如果身边没有人能够做到陪伴、支持和倾听你,那至少你自己要对自己能做到倾听、陪伴,不要压抑它,让它表达出来。

逃避和他人相处

有时候喜欢上一个人会感觉是自卑,有想逃开的感觉。也许会觉得,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美好的人,自己怎么能配得上呢。但如果这种感觉过于强烈,真的不一定是我们遇见了一个多好的人,是命中注定。也可能是我们处在一种“被爱无能”的状态。

如果处在这种状态下,你会不敢麻烦别人,不敢去表达自己的需求——可能朋友就在超市,也不好意思让他顺便给你带点什么东西回来。比如小程序买高铁票时候的需要好友助力,也会反复斟酌要不要麻烦别人,是不是别人可能会嫌你烦什么的。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一个女性好朋友的故事:追求她的男生都已经到了她楼底下,还是被她硬生生地拒之门外,关键是她也挺喜欢这个男生的,但就是觉得自己配不上他,觉得自己不配和她眼中认为那个很优秀的人在一起。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作者说很多“被爱无能”的人,小时候都是特别特别懂事的小孩,很小习惯于去满足父母的要求、期待,来获得他们的认可。那长大之后呢,在每一段非常亲近、觉得非常重要的关系中,也都会自动地调动出这样的一种反应和模式,导致没有办法用真实的自己去和别人相处,也没有办法非常坦然地和别人相处,总觉得好像欠别人的。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所以,当有人真心为他们付出的时候,他们就懵了,不明白我为什么会得到你这样的待遇,就会没有办法信任对方,是不是他有什么其他的想法,有求于自己,或者说在利用自己等等之类的,脑袋里面乱七八糟的想法可能就出现了。但就是没有办法相信,对方就是很单纯地在关心自己、在喜欢自己、在爱自己。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在生活当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他们特别擅长发现别人身上的缺点,总是在挑刺,嘲笑别人,还以此为乐。这种习惯性否定别人的人,这样的人是因为他们天性就坏么?其实这样的人,他们内心可能也是自卑的,只不过他们用挖苦别人的方式,来掩盖自己内心的自卑。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他就盯着别人不好的地方,这样的话,他就好像心里能够平衡一些,获得这种虚假的优越感。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当中,总是习惯地否定自己,而不去欣赏、赞美,任何关系其实都很难维系。而且如果还伴随着不断地否认别人的话,一方面,身边的人都被你的毒舌赶跑了,另一方面,可能你就再也没有机会看到真实的自己了。

不逃了,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前面向大家介绍了,在逃避的防御机制下,我们和自己、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是怎么迷路的。那我们迷路了,怎么找到方向呢?还是老规矩,跟大家分享三个步骤: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第一步,避免受害者心态。这个是我们在做任何改变之前,你都要先进行给自己一个暗示的调整:生活的确有时候很难,我们可能会把自己长期地当做人生的受害者,或者说在和别人相处的时候,关系里面的受害者。你习惯地把自己放在这样的角色里,可能会去抱怨:为什么这个世界是不公平的?为什么我们受到了亏待 ?受到了委屈。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习惯逃避》的作者举了一个她亲戚的例子:她的这位亲戚总是抱怨自己的婚姻,感觉自己各方面条件都特好,但是老公各个方面都很普通配不上她,她就觉得自己太亏了,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的。

但是她也没有因此说,那我离婚吧,然后我看看有没有别的更适合自己的人。她也没有这样做,她就是既不沟通,然后又抱怨,但是也没有寻求外界的改变,只是把自己的这种受害的状态,归结于这个很平庸丈夫和失败的婚姻。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所以既然受害者心态不能给我们带来改变,它带来了什么呢?其实它就是把自己包裹在一个不用去负责任的这个罩子里,这是它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果没有任何好处的事情,你是不会做的。大家记住这一点,但同时它会慢慢地来瓦解我们内心的力量——就是你能够去承担、你能够去负责任、你能够付出勇气和实现改变的力量——慢慢就瓦解掉了。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所以我们第一步,首先就是我们去正视这种受害者心态。一方面,它长期存在是它真的把我们包裹在了一个虽然窒息但是你会觉得安全的环境里,但同时它也稀释了、瓦解了很多你能够走出去、面对改变的这种力量。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那能够成功得正视自己受害者的心态,并且选择不再用这种方式来保护自己,我们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了。去发现人生更多其他的可能性,而不是只有用受害者的方式来包裹自己的可能性。《习惯逃避》作者说,在面对人生困境的时候,我们可以探索有什么是我们可以改变的,可以选择不一样的选项的。那也就是说,不把人生当作一场有标准答案的试卷。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比如说这位亲戚之前是受害者的时候,觉得结婚就是人生,婚姻就是人生,不能去改变,这就是唯一的答案。但其实不是,现在很多人可能冲动地进入了婚姻,或者说当时太年轻,没有想好进入了婚姻,离开永远是一个选择,它不是失败,它是你的选择、是一种权利。与此同时,哪怕你不选择离开,你还在维持婚姻的情况下,也可以有很多改变的地方、改变的方式。

比如说,亲戚从开始抱怨到现在,从来没有跟另外一半沟通过。所以这里面有很多可能完全是她自己的想象,她看不清对方的优势,也看不清自己的劣势。所以,不管是要做一个什么样的决定,你不是只有现在这种受害者的方式,这是肯定的,还有很多其他的方式。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作者还提到他在看电影《芳华》的时候,总觉得哪里不太对劲,后来终于意识到了,他感觉难受的原因是故事叙述者萧穗子对刘峰的评判态度,还有网上对于刘峰讨好型人格的分析,刘峰最终穷困潦倒,就是因为他是一个讨好型人格。

其实这个角度可能并没有尊重刘峰这个角色,好像只有取得了世俗的成功,才能算做有意义的人生。但是这样的成功,真的不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答案,任何偏离这个标准的生活方式,如果都被看作是误入歧途的话,这不就是我们现在在经历的赤裸裸的内卷么。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习惯逃避》的作者对于各种人的人格特点的包容度是十分高的。我们可以过各种各样的人生,总是先考虑别人的需求有一点讨好,其实也没关系的,主要是看这种人格的方式到底对于你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如果它和你达成了某种共识形成了某种平衡,那也是没有问题的,也是一种可以选择的选项。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最后一步,来聊聊拖延这件事情。其实拖延就是我们在生活中逃避常常见到的温和的一种方式。比如我们刚才也意识到了,我们不是受害者,也可以有一些其他的选择去做出改变。

但这个时候,你就好像会分裂出另外一个人,然后在你脑海中大喊:“你快点做啊,不做之前学的就白搭了,你还是一无是处,你还是没有办法改变自己”,但是另外一个你分裂出来的人就会说,“但是我就是不想动,就是想躺着,我即使知道了这么多,但是也还是没有什么用”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我们之前推荐过关于怎么提升自制力、找回动力的这本书,大家到时候如果进展到这一步了,可以翻出来看一看。那我们今天分享这本书,作者是如何讨论这个部分以及他自己的见解的。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关于如何找回自己的行动力,作者认为摆脱拖延的关键并不在于说,前面的咆哮声音它得多么大、多么厉害,得让它再强烈一些,给自己打鸡血,让别人骂醒你、骂你一顿什么的,而在于就是想躺着、动不了的那个声音,它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想做,为什么动不了,到底是哪出现了问题,到底卡在了什么地方?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很多人也探讨这个问题,也想思考分析一下,最后说就是懒吧,就是方法没什么用吧。总之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分析,而且这些分析对于自己往往是非常评价性质的、非常苛责的,甚至是一种指责,甚至是怀疑和谩骂。

说到这儿,好像是回答了我们刚才那个问题,如果我们一直生活在一种自己被怀疑,被否定的状态里面,每天脑子里面循环播放这些声音,当然动不了,很显然动不了。所以,如果能找到这个程度,其实是比较接近我们内心深层次的一些原因或者说模式。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那这个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被这些打压的声音、长期打压消失的那些话,就是你真的想想:是不是自己太累了,是不是已经付出了很多,但是现实的因素导致我们没有办法完成理想中设置的那个高要求、高目标。

说到这的时候,我就想到,我自己不是今年一直在坚持做视频么,跟之前的进度、频率完全是不一样的。之前几乎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种,然后今年从客观上来讲,的确是比去年做了更多的视频内容,也没有无辜的断更。所有看到今年和去年对比的人都说,你今年很辛苦,你尽力了,你很努力、很棒。

尤其是我在说,最近真的好累,每天晚上都12点睡觉的时候,大家都是那种想要去安慰你、鼓励你,而且是督促你一定要休息一下的这种反应。可是不得不说 总有一些瞬间,会觉得说今年有那么辛苦、有那么累么?就还好吧。大家是不是太关心你了,其实你并没有你想象中那么努力,大家只是在表面上安慰你而已。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我是特别能理解,那个瞬间的声音产生的时候,对于我们,无论是自信也好,还是能够去关心自己也好,都是一种打击和瓦解,然后你就可能不会再去想了,不会去多花一些时间来给自己被压抑的那部分声音一些机会和表达的空间吧。

但是我觉得,大部分人尤其是每天跟大家在视频里面去聊这些话题、还有留言、私信里面去看大家对自己生活状态的描述,无一例外,我每次的感觉都是大家辛苦了。

《习惯逃避》解读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够辛苦、还不够累,还有很多评价自己、苛责自己的话,我可以比较笃定告诉你的是,一定是那个习惯性的、可能是别人给我们脑子里植入的那种自我怀疑声音出现了,你自己内心的声音是被压抑的,才导致这样的一个结果。

所以这部分,我们一定要守住,不能在它们好不容易冒出来一点点,好不容易体谅自己一些、理解自己一些的时候,你又给它踩下去了。让它们出来,要给它们表达的机会。最后,来个小广播!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学强迫症情绪管理心理测试绿帽弗洛伊德抑郁症倾诉负面情绪职业价值观心理学家男人心理社交恐惧职业性格回避型人格焦虑症人际关系自卑心理源码智力情商测试分院测试控制情绪心理效应产后抑郁测试悲观主义自愈能力女人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