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被确认有焦虑问题之后,家长自然会有这样的疑问:孩子为什么会焦虑?
是不是我们大人带的不好
对啊,他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就是很容易紧张的人
又或者
我们家里没有人是这样焦虑的呀
和很多问题一样,儿童的焦虑也是一个先天和后天的关系(nature and nurture)。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脾气和性格:有的孩子天生就更容易焦虑,他们的焦虑警报器过于灵敏、频繁引发焦虑情绪,这一点和家长的养育方式没有太大关系。但是,后天的环境因素同样非常重要,即便一个孩子天性焦虑,他是否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是否可以良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很大程度上仍然取决于家长与他的互动模式和针对性的教养策略。
我注意到,部分家长充分地意识到了自己的焦虑特征,他们了解焦虑是如何影响着自己的生活的,所以特别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从小就建立起应对焦虑的机制(“要是我小时候有人能教我这些就好了”,这是他们经常会说的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类父母积极、自发地协助孩子构建了应对挑战的情绪反应机制,帮助他们逐渐独立、自信地面对世界。
与此同时,我也看到有些家长自己本身就有显著的焦虑问题,但未曾在意,他们甚至不觉得、也不承认自己有这方面的问题。他们给自己(在旁人眼里很焦虑)的行为找各种解释和理由。这些家长也是很自然地把焦虑带入了孩子的养育中,孩子通过家长的眼睛看到了一个值得我们去焦虑的世界。这让孩子变得更加依赖家长,对各种事物的焦虑和恐惧不断增加。
那么,如何正确养育一个焦虑的孩子呢?在本篇文章中,我先讲一个基本操作:去情绪化式教养。
我念博士的时候,老师Matthew Sanders 教授(澳大利亚社会科学院院士,国际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曾经讲过一个很好的比喻:焦虑的孩子就像一只在风浪里航行的船,而这风浪就是他的焦虑,他每天都随着风浪飘荡,在不安中度过。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他们需要是一个“锚”一样的存在,能够让他们安定下来。相反,他们需要的不是有人在船上操纵或者陪伴他们。
这个比喻让我印象非常深刻,我经常会用这个比喻来提醒家长来思考:当孩子在焦虑哭闹的时候,你接下来在做的事情
1)是跳上船跟他们一起焦虑呢,
2)还是用你的不满和焦虑给他们制造更大的风浪呢,
3)抑或是用你的冷静给他们做一个坚定的船锚,帮助他们在风浪里稳定了下来。
当然,我非常理解,要做好一个焦虑型儿童的船锚有多么的不容易,这需要你能很强地把控自己的情绪。可能是控制你的焦虑,可能是控制你(因为孩子不停哭闹而产生)的怒火,也可能两者兼而有之。焦虑情绪极富有传染性,这增加了我们作为船锚的困难。
我们看两种家长最为常见的表现情况。
情况一
有一类家长可以本能地感受到孩子的内在焦虑情绪。他们的这种高敏锐度使他们很容易和孩子的焦虑产生“共振”,孩子的哭闹会让他们也觉得紧张、焦心。所以这样的家长通常不忍心拒绝孩子的任何要求(不论它是否合理),也不忍心规范他们的行为。这并非是因为家长无知或不称职,而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焦虑太过于感同身受了,以至于很难忍住自己不去满足孩子的要求的冲动、帮助孩子不要再继续难受下去的冲动。
情况二
另一类家长,则不太能够本能地识别出孩子各种“不乖”行为背后所隐藏的焦虑情绪。在他们看来,孩子的各种不配合以及哭闹,就是被宠坏了,是在拿捏大人。孩子那些不可理喻的哭闹和胡搅蛮缠很容易激发他们的火气,他们也觉得自己必须要用更加严格的方式才能管教好孩子,纠正孩子的“坏毛病”。
然而问题是,对于一个因焦虑过度而哭闹的孩子来说,无论你是像上述的家长那样焦虑或是愤怒,纵容或是严格,表现出自己的情绪都会分散孩子本就有限的注意力。此时的孩子,一定会把自己的关注点更多地放在家长身上,尤其是家长的情绪和对待他的方式上面。于是,他们小小的大脑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空间去反思自己是否反应过激、行为失当了。
所以,相应的
1
当孩子焦虑的时候,如果家长相应地也表现得很紧张,这会让孩子确信自己的焦虑是正确的、合理的,孩子会觉得“你看呀,妈妈也很紧张呢,某某事物果然是很巨大的麻烦,我有必要去如此地担心、焦虑”。
2
同样的逻辑,如果家长大声训斥孩子,向孩子宣泄自己的怒火,这会让孩子由此产生新一层级的情绪(比如害怕、羞愧,甚至是受伤),关注着该如何应对家长的不满和气愤。
尽管这两类家长似乎采用了完全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孩子的不当行为,但是事实上,他们都把孩子的注意力从最为关键的东西上转移开来,那就是,孩子焦虑机制被错误地激活了。这两种做法都无助于孩子培养辨识和调节自己焦虑情绪的能力。
我之所依强调去情绪化是因为,只有当家长的回应没有掺杂太多成人自己的情绪的时候,孩子才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去关注导致他们焦虑的原因是什么,理清自己的情绪感受,抓住脑海中的歪曲想法,控制自己的言行举动。
在这里,再给大家一个比喻。当你在按照去情绪化的方式去应对孩子的情绪爆发时,请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机器人,只有指令的输入和反应的输出,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你的情绪的参与。因为机器人家长是不可能有情绪的。
参考文献
1.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Facts for Families: The Anxious Child. http://aacap.org/cs/root/facts_for_families/the_anxious_child
2.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Facts for Families: Children Who Won't Go to School (Separation Anxiety).
http://aacap.org/cs/root/facts_for_families/children_who_wont_go_to_school_separation_anxiety
3. Nemours Foundation, KidsHealth. Anxiety, Fears, and Phobias.
http://kidshealth.org/parent/emotions/feelings/anxiety.html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44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982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611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19339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4139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