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成人自恋“自爱”的特征
作者:孙平 2020-10-28 16:48:57 成长心理

我的督导Howard老师曾经被科胡特本人分析了七年半,他认为:科胡特在生前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系统区分健康的成人自恋和病理性的自恋。以至于直到其去世,在自体心理学理论体系之中,这两者依然有太多混淆。

我认为,科胡特并没有来得及为他在自己著作中频繁提及的,健康的成人自恋专门命名,并加以详细阐述——这是自体心理学中的健康自恋理论不成系统的重要原因。

但我们依然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一些“健康成人自恋”的核心线索:

“成人健康自恋”,由学龄前孩子充满表现欲的“夸大性自体”(grandiose self)转化而来——这种转化意味着成千上万次父母亲或者其他自体客体,对于孩子自发行为的真诚欣赏和肯定。

也就是说“健康成人自恋”的内核,是那个小时候假扮超人或者花仙子的孩子。成人自信的内核,是那个自发性曾经得到过N多次真诚悦纳的爱夸大,爱表现的孩子。

这也是为什么在自体心理学界,有“镜映(mirroring)最能提振一个人的基础自信”这一说法。

健康成人自恋“自爱”的特征

“健康成人自恋”的核心特征之一是,是懂得寻找和维护自己自尊和自信的亲密伴侣/家人/朋友,建立彼此支持型的关系。

然后以此支持系统,保护自己的自信、自尊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拥有健康自恋的成年人,不是不需要他人,完全“独立自主”的个体——这是传统西方个体主义心理学塑造出来的理想神话。

ta是一个可以区分出哪些人,哪些关系对自己有鼓励,有信任,有滋养,并有勇气和这些人迈向亲密,相互扶持的个体。

“健康成人自恋”和“对他人的爱”,即客体爱(object love)一点也不矛盾。

科胡特认为健康的自恋爱,和成熟的客体爱是两条并行不悖的人格发展线。绝不能说,一个人幼稚就爱自己,一个人成熟就懂得爱他人。自恋爱和客体爱是两条独立的发展线。两者可以相互加强,也可以互损。

一个人的独一无二性越是被自己的照顾者(自体客体功能提供者)所看见和珍视——ta就越敢于做自己,拥有健康的自恋;而ta将来就越可能看见和珍视自己所爱之人的独一无二性,发展出以尊重平等为基础的客体爱——是为自恋爱和客体爱的相互加强。

一个人越是被照顾者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视为其自我的延伸——ta就越把自己的价值绑定在另一个人的好恶标准之上;而ta将来就越可能下意识地捆绑和役使他人,或为他人所役使——ta的客体爱,其实并不是爱,而是重复早年驾驭与被驾驭的关系——没有健康自恋,客体爱也会受损。

最遗憾的是,科胡特生前没有来得及给“健康成人自恋”命名,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只能用带有精神病学意味的“自恋”来描述——一个人对自己的独一无二性的悦纳和爱。

所以我暂时把它称为“自爱”(self-love), 以区别于带有精神病学性质的,有严重污名意味的“自恋“。

有人可能要问为什么要有自爱,要看到并识别出自己的个体性,独一无二性。我最后转一句仇玺萍老师的评论来对此进行回应:

多少人,多少人,就是这么轮回的。他们用尽一生的力气在父母未尽的愿望与自己的方向之间拉扯、撕扯,直至血肉模糊。通常的结果是优秀到没有自我,或者无能到一定境界,抑或正负抵消,忙了一场,全部清零。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产后抑郁症职业性格心理医生人际关系抑郁症测试心理治疗边缘性人格障碍源码心理健康测试双相情感障碍安全感倾诉哈利波特职业价值观亲密关系回避型人格障碍智商负面情绪反社会人格心理咨询师社交恐惧症自闭症男人心理心理恋母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