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焦虑”这个词又成了热门,有人宣扬“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100万年薪在北京算刚刚脱贫”,又有以韩寒为首的正面怼这些言论是在“贩卖焦虑”、“制造恐慌”。
当然啦,生活的样子有千万种,“年薪百万”绝不是我们人生的唯一目标,人生选择不应该被任何一种“普世价值”所绑架。
在这场辩论中,小易君关注的是无法喝下“毒鸡汤”的人纷纷为韩寒鼓掌,很欣喜的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都能独立思考、不被煽动性文字影响,但也有极端的声音呼吁赶紧取关推送会引发焦虑的话题的自媒体,边抨击“焦虑”,边教大家如何快速清除,仿佛焦虑像瘟疫一样会传染。
焦虑真的就这么讨厌、一无是处吗?这种对焦虑情绪的强烈抵触倒是让小易君觉得是时候为焦虑情绪平反一下啦。
“我要快乐”不是唯一的目标
心理学中将快乐、悲哀、愤怒和恐惧看作四种基本情绪。
大家都发现了吧,所谓的负面情绪比正面情绪要多,毕竟在进化过程中,快乐能让我们更幸福,但负面情绪对应的外部事件很可能威胁我们的生命啊。
所以消极情绪的存在是完全合理且对我们认知外部环境有重要作用的。
事实上,情绪没有绝对的正负面,积极消极、乐观悲观只是人们在认知和态度上的不同取向而已,本质上没有优劣之分。
生活本身就是具有两面性的,每个人都会从中感受到积极和消极,没有人能只开心而从不消极沮丧。
如果真的有时时刻刻都表现得积极乐观的人,那也是因为他将负面情绪隐藏压抑了起来而已。千万不要羡慕他们,因为抑制负面情绪反而会造成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呢。
我们的社会环境一直宣扬正能量、乐观主义、积极情绪的力量,那些脸上经常带着笑容的人都能得到更多的喜爱。
在某个程度上说,我们被积极情绪绑架了,认为只有正面积极的态度、情绪才是正确的。
所以虽然看到超越自己的同龄人引发焦虑不安是非常正常的情绪,但看评论大家的反应是
“看了这篇文章以后我好丧,好焦虑,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我要赶紧快乐起来啊!”
都非常抵触焦虑的存在,想赶快远离这些所谓“负能量”的源头。
其实大可不必这样,相比于追求“快乐”的情绪体验,能感知到多种情绪包括负面情绪才是心理健康人格完善的人更需具备的!
焦虑,告诉我们内心真实的想法
焦虑是一个情绪的深层探测器,如果你每次碰到某样事物会焦虑,那么这就是在提醒你对这件事物的真实愿望啦。
单纯的远离它只会阻挡我们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学会从负面情绪探究背后的心理原因才是我们应该学会的事。那么,焦虑背后到底代表了什么呢?
咳咳,科普时间。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抑制、症状与焦虑》中将焦虑划分了三种类型:现实焦虑、道德焦虑、神经性焦虑。这三种焦虑来源于“本我(Id)”、“自我(Ego)”和“超我(Superego)”之间的冲突。
【本我遵循快乐原则,可以理解为潜意识里内心真正的欲望。自我则是由现实约束的,衡量现实的条件,来满足本我的冲动。而超我则是代表着社会道德要求的人格。】
现实焦虑,源于自我与现实间的冲突。当我们预感到现实环境有危险时就会产生现实焦虑,算是一种预警应激机制,来提醒我们注意当下事件,对我们的行动力在一定程度上有促进作用。比如小易君天天担心无法按时交稿,有时候睡觉都在想明天写不完怎么办,那这就是现实焦虑啦。
道德焦虑,源于自我和代表道德感、良心的超我间的冲突。当我们的想法或行为与道德相违背时,我们内心就不可避免的陷入对事物的纠结和焦虑,它可以指导我们的行为遵从内心的道德感。就好像你发现好朋友作弊,道德感告诉你应该举报他,但作为好朋友你认为又应该包庇他,陷入两难境地,这时就会不断焦虑到底应该如何处理这件事。
神经性焦虑,源于自我和代表“潜意识的欲望与恐惧”的本我之间的冲突。平时你可能根本没有意识到欲望的存在或者刻意进行了压抑和忽略,然而一旦接触到相关事物,你内心的欲望就会被释放,产生巨大的焦虑。这时候,你也许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在焦虑什么。这就是我们平常感到的“莫名”烦躁焦虑,神似“大姨妈”驾到的状态。
神经性焦虑带给我们的体验是非常难耐的,因此大家都想尽快摆脱,将恼人的诱发物丢的远远的以此来缓解焦虑。
但是大家要明白,想要克服焦虑,第一步是要接纳它并弄清楚它背后的原因。
只远离触发情境是没有用的,毕竟哪怕没有这些导致我们对生活产生焦虑的毒鸡汤,这些负面情绪本身依然是存在的哦,并没有得到解决。
所以“贩卖焦虑”的媒体并不是真正的问题所在,问题是,你是否真的对此有欲望。
不妨想想看,贩卖焦虑的文章戳中了你,是不是你本身就有现实焦虑或神经性焦虑,那些“成功人士”的案例只是恰巧激起了你想要走上人生巅峰这个未完成的欲望呢?
而对于那些认清现实、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来讲,“贩卖焦虑”的毒鸡汤根本不能刺激到他。
接纳焦虑,正视自我的需求
Ok,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焦虑的出现是代表着我们没完成没解决的欲望。
一味地摆脱、远离它只会让我们无法了解自我,也无法真正的解决焦虑的源头,带来更多长期的负面的后果。
尤其是对于我们职场人来讲,忙碌的工作有时候掩盖了我们的很多焦虑,也成为我们“没有时间了解自己”的借口。
人力资源相关调查显示,对于职场人,尤其是高新领域,有超过一半的人每周工作时间都高于65个小时。
很多人都以为加班是迫于工作压力,但是其实大部分工作狂、加班狂都是自己主动选择持续忙碌的。因为只要停止工作,他们就会陷入深深的不知所措,感到十分焦虑。
加班成了对抗焦虑的方式,但因此带来的健康问题比焦虑本身更严重。
这时,我们必须停下来,留出时间让自己思考,到底我在焦虑什么,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可能是对现在生活方式的不满,可能是对下了班一个人吃饭的恐惧,也可能是嫉妒心在作祟。
试着接纳焦虑的存在,找到这些焦虑背后的根本诉求,了解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定义到底是什么,这样才能不被“毒鸡汤”蛊惑,摆脱口是心非的焦虑。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322748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99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1654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35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35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