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作者:红人公馆 2020-12-21 18:22:01 成长心理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所著,借由童话故事《柳林风声》中的动物主角,演绎了蛤蟆先生从重度抑郁症到获得新生的一场心理咨询疗程。

故事开篇,蛤蟆先生一改以往时髦、热情、滑稽的形象,陷入抑郁而不能自拔。经由好朋友河鼠、鼹鼠和獾的鼓励和劝说,蛤蟆先生决定寻求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帮助。

在与苍鹭的十次心理面谈和合作下,蛤蟆先生逐渐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情绪,以前所未有的心态重新燃起了对生活的希冀和向往。

作者以可爱的动物形象,通过谈话的形式娓娓道来,一步步引导蛤蟆先生,一步步引导读者了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

读完这本书,也让我不禁重新思考:

1. 心理咨询师这类需要与人深入沟通的职业,在后人工智能时代的不可取代性和意义;

2. 作为父母,如何调整和切换自己的人格状态,以确保孩子在生命的初期就拥有一个良性健康的人格雏形;

3. 作为一名社会人,如何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绪和情感,选择对自己和他人更有益的人生坐标,更好地爱自己。

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儿童自我状态

当一个人处于儿童自我状态时,他的行为和感受都像一个孩子,这种状态由童年留下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

快乐、深情、愤怒、悲伤、恐惧这些基本的情感是与生俱来的,好比红黄蓝三原色,这些情感加起来构成“自然型儿童”。

在儿童表现自然行为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其他因素参与进来,这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父母。父母从一开始就会对孩子的意识产生影响,父母对孩子自然行为的反应会对孩子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

作为父母,会不可避免地把自己的观念和行为传给下一代,孩子则需要学会如何应对和防御。婴幼儿最初不能用逻辑思考或者有意识的计划来应对父母的行为,但他们会从经验中学习,发展一套行为和生存策略来应对这些外来的因素干扰。

从呱呱坠地起,我们的生命里就有两个人陪伴,他们是那么的强大,而我们又必须全然依靠他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去适应他们每一次的喜怒无常。这就像我们根据三原色混合,演变出更利于生存的色调,形成“适应型儿童”。

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蛤蟆先生有一个严厉而又正直的父亲,从小对蛤蟆先生冷漠、指责、苛求,母亲虽然温和,但时刻受制于父亲,甚至不敢对自己的儿子表达爱和温情。蛤蟆先生从小学会了用顺从、取悦、道歉和依赖这种种行为来抵御父母的愤怒和攻击。

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孩子,看似乖巧,似乎没有愤怒。但事实上,愤怒作为人的行为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可能完全压抑下来。为了适应环境,孩子就必须要学会不带攻击性地发火。

儿童释放愤怒由强到弱的方式有叛逆、撒泼、怄气、任性、郁闷、拖延、厌恶和退缩。有时候,甚至会将外界的指责、错误而产生的愤怒转化为悲伤的心情。这些行为策略是从童年发展而来的防御机制,用来保护我们免受危害。

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因此,当一个成年人怄气、郁闷或者厌烦时,我们可能还需要思考究竟是他们的行为不当,还是无意识或无法控制地在重演童年的行为模式。

父母自我状态

处于父母自我状态时,我们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这种状态包含了从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及对生活的评判标准。

处在“挑剔型父母状态”的人通常爱批评人、愤怒和严厉、喜欢对人挑剔、评头论足。蛤蟆先生的父亲、蛤蟆先生的好友獾都是这种挑剔型父母的角色。

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事实上,每个人都存在父母自我状态,只是运行的方式不同,父母自我状态的表现不仅仅只有上述这种挑剔型一种方式。父母状态就像一个法官,一直在控诉他人,给人定罪,然后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人。

有些人譬如蛤蟆先生,他们从不跟人生气,不责备别人,也不训斥和挑人毛病。相反,他们经常看到别人的优点,鼓励他人。但是他们在父母自我状态时会审判自己,甚至对自己严厉地惩罚,包括折磨自己。

成人自我状态

父母、儿童和成人状态形成了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的人格结构。成人自我状态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处于这个状态时,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不被父母的声音驱使,不被童年的情绪围困。

在成功的人生里,三种状态都是很重要的,但是“成人自我状态”有它独有的价值,这种状态下,我们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在儿童状态时,可以体验到童年的感受,或好或坏。再现过去的情形,体验过去的情绪,但是学不到新东西。

在父母状态时,我们不是在挑剔就是在教育人,都是在用言行重复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我们想证明给他人看,让他人接受自己的价值观。这种状态下,不能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出一席之地。因此,这也是为什么依靠争论不能改变一个人的想法,只会让人更加固执的原因。

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在学习关于自我的新知识时,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而当我们处于儿童和父母状态时,几乎不用思考就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就像是演一个我们最喜欢、最了解的角色。只要遇到合适的场景,我们可以频繁地、出色地、甚至不用思考地本色演出,譬如“生气鬼”。

我们之所以选择这种行为或者情绪,是因为我们最习惯也最擅长扮演这个角色。毕竟,没有人可以强迫地走进我们的大脑,并且强迫我们愤怒或者悲伤。郁闷、愤怒、悲伤,这些情绪也都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不愿意走出来不快的心境,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人生坐标

在我们生命的早期阶段,从出生到四五岁时发生的一切对我们后来的成长影响重大。从那时候起,我们便慢慢地形成了对这个世界特有的看法,这也是我们的基本态度和行为的源头。

我们每个人早年的经历本质上都是不同的,因此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也不尽相同。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从此我们的行为和幸福都将受到影响,这些态度和观点会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往后都会如此,除非我们决心改变。

例如,我们怎么回答我是怎么看自己的?我是怎么看待别人的?我好吗?他们好吗?

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选择“我不好;你好”的人生坐标时,这类人通常会认为自己差,而别人都比他好,他们会认为生活对他们不好,却善待别人。处在第四象限的人会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害者,他们经常会玩那些会把他们变成受害者的游戏。这类人会时不时处于“悲伤的儿童状态”,常常扮演诸如PLOM(可怜弱小的我)、“我真不幸”这类游戏来证实这一点。

当然,认为别人比自己好的人遇到事情更容易抑郁,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更严重的情况下,有些人甚至会竭力选择记住悲伤的事情而忽略美好的时光。极端的行为,甚至自杀。文章开头的蛤蟆先生就处于这种极端状态的边缘。

选择“我好;你不好” 的人生坐标的这类人通常会占据权利和权威的制高点,对别人评头论足。他们常常喜欢扮演诸如“NIGYYSOB”(Now I’ve got you, you son of bitch)这类游戏角色来证实别人的无能和不可信。这类人在工作中并不少见,有些上司一遇到下属犯错便一顿训斥,大声咆哮,把自己当成严厉的父母而把员工当成顽劣的孩子来惩罚。

有意思的是,愤怒的人很少郁闷,他们总是将自己内在的恐惧投射到别人身上。愤怒的人从不内疚,他们总是在怪罪别人。一个处于“我好;你不好”坐标的人最极端的行为,是谋杀。

当然,“我好;你也好”是我们想要追求的状态。但同时,这种状态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不是“我终于到了”的静止状态,而是我们的一个长期的选择,得靠行为和态度持续地向自己和他人展示。它接近于人本主义的信条:信自己,信他人。

蛤蟆先生的蜕变

蛤蟆先生最喜欢处在“悲伤的儿童状态”下,任性又顺从,在整个心理咨询的过程中也一直想要依赖苍鹭,企图从苍鹭身上搜寻认可或者不认可的神情。而苍鹭总是能够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从来没有给过蛤蟆先生答案。

事实上,苍鹭总是在引导着蛤蟆先生回答他自己问题,引导他进入“成人状态”。

蛤蟆先生内心深处怀着对已逝父母的极度愤怒,另一方面对这种愤怒深深地内疚。父母的养育、他优越的物质条件的由来、以及早年便深植于潜意识中的生存方式,使得蛤蟆先生不得不长期压抑愤怒,他对自己的情感和情绪一直采取的方式就是忽视和逃避。

从蛤蟆先生遇上了心理咨询师苍鹭开始,这一切都悄悄地起了变化。蛤蟆先生第一次见苍鹭时,也是抱着对朋友关心的回应,是苍鹭让他意识到他必须对这次治疗过程负责。

蛤蟆先生临走前问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站定了,直视着他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能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在后续的十次面谈过程中,苍鹭给了蛤蟆全身心的关注。不仅让蛤蟆理解了他这些情绪的由来,还让他理解他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

苍鹭总是专注地看着蛤蟆先生,去理解他的悲伤,然后静静地坐着,尽力走进蛤蟆先生的记忆里。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最大程度的感同身受——共情。

苍鹭在面对悲伤的蛤蟆先生时,能极力地收起自己的评价和情绪,能给予他足够的关注,去倾听、去理解、去帮助,去体会他的感受,去感受他的悲伤。

苍鹭在面对“悲伤的儿童”时是这样做的,我想他在面对其他的不同类的个体时,也都会持有这种最基本的态度——尊重。

命中注定还是自我突破都是自我的选择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正念产后抑郁双相情感障碍九型人格树洞冥想自愈能力MBTI测试智商测试洁癖性取向偏执型人格爱情挽回绿帽情节自卑心理女人心理边缘性人格障碍依赖型人格容貌焦虑心理测试抑郁症情商原生家庭心理治疗亲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