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两年心理学的内容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影视剧作品当中:《小欢喜》、《少年派》展示了高中生及其父母的心理状况;
《在远方》充分表现了心理学在物联网时代中客户需求分析、大数据分析、以及资本投资领域里起到的重要作用;
《狗十三》讲述了一个被父母剥夺了自我意识的女孩,不断挣扎最终失去自我的悲凉故事;
《少年的你》揭露了校园霸凌下孩子的心理状态,以及霸凌者和被霸凌者背后原生家庭的影响;
《心理罪》里展示了一种利用犯罪心理学去破解罪案的方式;
《我们与恶的距离》展示了一个律师是如何克服重重困难,从一个罪案中探寻罪案发生的根源,渴求社会大众来一起认知,从而在根源解决社会恶的产生……
还记得大文豪鲁迅因何弃医从文吗?
正是因为鲁迅在当时中国的国情下,敏锐的认识到了医人心灵比医人身体的重要,他需要通过文字来唤醒国民的意识、强国的意识。
而当下的中国,随着日渐上升的自杀率,越来越多的心理疾病被大众所看见和理解;
随着各种社会现象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
随着日益低龄化的抑郁症焦虑症,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
随着因工作压力导致的猝死事件日渐增多,人们开始越来越重视心理问题的防御,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自我疗愈的方法。
以上这一切都可以看到,心理学已经不再被大众所误解,她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渐凸显。
最近经常和朋友讨论一个话题:对于我们的行为到底是思维认知的影响大,还是心理情绪的影响大?
一般情况下,合理的思维认知是指导我们正确行为的前提条件,但思维认知经常会被我们藏在内心深处的无意识所左右,导致行为偏离我们的本旨。
因为我们思维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情绪心理的问题却常常被忽视、被轻视。由此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知与做之间的距离。
有时我们会发现自己的某些情绪和行为就仿佛被魔咒所笼罩,往往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明知打骂孩子的教育方式不对,但依然没有办法控制好情绪耐心对待孩子;
明明每天都计划要跑步运动,但总也迈不开步子;
明明知道要多看书,但书翻看第一页后又拿起了手机……
知道该做什么、要做什么,和不愿做、做不到之间的距离是遥远的,无法衔接的。
这两年有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内驱力。
这种为推动有机体活动已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即发自内心的去做事,而不是在外界的迫使下无奈去做,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能够驱使我们去付诸行动的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内驱力?
心理学,正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存在。
她可以通过将自身的无意识意识化来觉察,从而将无意识的力量与意识相结合,形成一种驱动力,从内心深处去推动行为。
当我们的情绪是能够被觉知的,心理状态是积极健康的,知与做的距离就被拉近了,就可以逐步通过思维改变行为,进而达到知行合一。
心理学家根据大量研究总结出来一个经验公式:成功= 20%的智力因素+ 80%的非智力因素。
主导我们成功的非智力因素有“心理弹性、成长性思维、坚毅、情绪智力、成就动机以及领导力”等等。
而所有的非智力因素,都是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可以说,心理学才是科学的成功学。
大到外交磋商、商务谈判,小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家庭和谐氛围的塑造、孩子心理的解读,心理学的应用无处不在。
当你懂得了构建孩子的内心底色,就会发现孩子变得自信、主动、接纳自己、能和他人建立良好关系;
当你开始与自己深藏在内心的创伤和解,就会发现我们的内在拥有足够的力量来应对生活的各种困扰,稳定自己的情绪,找到生活的动力;
当你开始对自我心理类型有了清晰的认知,就会发现自己可以更好的觉察自我,精准定位;
当你开始懂得通过他人的语言和表情解读内心,就会发现可以更好的换位思考,游刃有余地应对各个场合,从而获得家庭的和谐、朋友同事的信任、工作的高效、内心的富足。
正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心理学。
作者简介:司晓明,家有两男孩的全职妈妈,曾经打拼在金融圈的法学硕士,长期困扰在自我心灵成长和亲子教育的实效性上,在沙盘游戏中获得了心流体验。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05109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7130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3654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908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6682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