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多才多艺,除了幼儿园或小学课堂里的学习,很多家长都不会吝啬帮孩子报各种兴趣班。
但是这么多的类别,把孩子的时间加倍、把家长的钱翻番,也不可能都搞定;或者选择得不合适,花了不少钱,却让孩子厌烦焦躁,收效甚微,甚至给孩子造成一定的伤害。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从心理类型的角度,顺应孩子的特点,更有效地为孩子选择兴趣班呢?
怎样去帮助孩子培养或是平衡他们的能力与兴趣发展呢?
随着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逐渐观察和判断孩子可能具备的先天优势心理功能。
这样的观察和判断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但是如果让孩子去到各种环境中探索与尝试,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对孩子的特点加以观察和判断。
首先,我们可以观察孩子可能具有什么样的天赋。
孩子自发的探索大约开始于1岁到1岁半,孩子行走得越来越稳,语言表达越来越清晰与丰富,对外在的世界充满了好奇。
针对1岁到3岁的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孩子去探索去体验,在孩子丰富的体验中去观察孩子的表现。
在这个年龄阶段给予孩子足够的信息刺激,如果孩子真具有某个方面的天赋,就会为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当孩子成长到某个年龄阶段时,这些优势就会凸显出来。
这个阶段孩子的活动以探索和体验为主,参加兴趣班的目的重在体验和观察,而不是确定孩子一定要在哪一方面进行发展。在孩子丰富的体验中,我们可能逐渐发现孩子先天具备的一些心理特点。
其次,观察到孩子的天赋之后,我们要结合孩子其他方面的表现对他们的心理类型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有的小朋友表现出突出的语言优势,但是不爱动手操作或是参加运动,他们可能天生具有偏好NF的特点。
一位妈妈和我分享了她的女儿的特点,这个小姑娘语言功能发展特别突出,虽然只有两岁半,已经能时不时地用她听过的歌词来恰当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她似乎已经能理解这些语言的意义,但是另一方面,肢体的动作就发展得比较滞后,不会双踋跳,精细动作也发展得比较慢,而且她去到人多的地方就非常拘谨和警觉,常常喜欢一个人玩,这个小姑娘可能天生就具有INFP的心理类型特点。
另一个女孩,大大咧咧的小闹,她去到任何环境都充满兴趣,特别爱说话,用她自己的语言发表着对各种事情的看法,能说会道,但又说不出来对什么最有兴趣,似乎这也想弄弄,那也想弄弄,每学一样东西,也都学得挺快,小闹可能天生就具有ENFP的特点。
有的小朋友喜欢追问为什么,看书的时候对科学类的话题充满兴趣,关注的问题非常广泛,他们可能天生具有偏好NT的特点。
而偏好SF的小朋友,可能小小年纪就会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人,还会以他们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身边人的关心,或是在意身边人对他们的看法。
比如三岁多的晶晶常常安静地坐在桌前画画,画星星,画月亮,画小花,画幼儿园的小朋友,画妈妈……色彩丰富,有模有样,她可能具有ISFP的心理类型特点。
虽然孩子的心理特点还在随着年龄不断发展,我们不能一下子就判断清楚孩子到底是什么心理类型,但是当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有了丰富的探索和体验后,他们的某些特点就会比较明显地突显出来。
在孩子3岁后,我们可以尝试用心理类型的观点去对孩子突出的特点进行归纳,再继而依据孩子的这些突显的特点,帮助孩子选择兴趣班。
因为孩子的能力与自我意识都还在继续发展之中,即便以孩子的突出特点为基础进行兴趣班选择时,依然要抱以尝试的态度,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能对孩子逼迫过度,以致事于愿违。
总的来说,在孩子自发的、擅长的领域去挖掘和培养孩子的兴趣,会比较容易让孩子有参与的乐趣。
内向一些的孩子刚开始优先选择人数少一些的小团体活动,外向一些的孩子则可以选择参加比较热闹的兴趣班活动。
感觉型的孩子可以选择需要一定动手能力或是体育类兴趣班,具有外倾感觉特点的孩子可以选择球类、游泳、跆拳道等体育类兴趣班,或是表演类兴趣班。
直觉型的孩子可以选择需要发挥创意的兴趣班。
具有外倾直觉特点的孩子可以广泛参加各种活动,获得足够丰富的刺激信息。这些兴趣班是依据孩子的优势特点进行选择的,可以帮助孩子发展自己的优势功能,表现出自己鲜明的特色。
另一类兴趣班的选择则是为了帮助孩子平衡他们的劣势。
内向的孩子在足够安全的情形下,可以适度引导他们参加比较活泼的兴趣班,例如表演类兴趣班;外向的孩子可以适度参加比较安静的兴趣班,例如棋类、瑜珈。
直觉功能强的孩子常常肢体协调性发展比较弱,不太爱运动,可以适度参加游泳、骑自行车、球类等体育兴趣班,或是舞蹈兴趣班,帮助他们发展感觉功能和身体的灵活性。
感觉功能强的孩子现实感强,想象力相对受限,可以适度参加发展想象力有创意性的兴趣班。
但是因为这类兴趣班并不体现孩子的优势功能,孩子在这些活动中自然不会像那些在这方面表现出优势功能的孩子那么突出,孩子参加这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适度发展他们的劣势功能,所以家长朋友们切忌不要把自己孩子的劣势和别的孩子的优势进行比较。
并且因为不是孩子自发的、擅长的领域,在参加这类活动时,孩子在其中体会到的乐趣可能没那么强烈,甚至会感受到厌烦与不喜欢,爸爸妈妈们需要不断地鼓励他们去坚持,这些坚持对于孩子的平衡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孩子六岁上了小学后,自我意识与认知功能都在不断发展,尤其到了小学五六年级,他们自己的目标感会越来越明确,心理类型的特点也越来越清晰。
所以到了小学中高年级阶段,爸爸妈妈才可以依据孩子的特点与能力,更有目标性地对孩子进行培养,鼓励孩子忍受枯燥乏味的练习,感受阶段性的成果带来的喜悦,促进孩子更坚定地向自己擅长的领域发展,或是培养独具特色的才艺。
了解了这些后,大家对于给孩子选择兴趣班这件事,心里是不是更有底了?家长朋友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结合孩子的表现,帮助孩子选择更适合他的兴趣班。
文章来源:江雪华博士线上系列课《了解孩子心理类型,做因材施教的家长》
具体要怎样大致判断孩子的心理类型,和判断家长的心理类型,以了解孩子与生俱来的特点,改善家庭教育?
或是想要了解孩子的天赋,更好地发展孩子的优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647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4214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712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5841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40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