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不要忙于解决问题
作者:阿德勒 2020-12-08 16:38:10 成长心理

如果佝偻病儿童的运动障碍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改善,这通常表明儿童得到的照顾过多,已经被宠坏了。即使患病儿童需要特殊照顾,妈妈们也要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不要扼杀儿童的独立性。

另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关于儿童是否制造了太多麻烦。如果儿童确实制造了太多麻烦,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妈妈与他的依恋关系太过紧密,她没有成功建立起孩子的自信。儿童通常在睡觉、起床、吃饭或者洗漱时制造麻烦,也会通过做噩梦或者遗尿(尿床)来制造麻烦。

所有的症状都是为了引起某个人的注意。症状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就如同儿童在寻觅一件又一件与成人战斗的武器,以此对家长进行控制。毋庸置疑,当儿童出现这些症状时,他的外在环境肯定出了问题。此外,惩罚对他不起作用,这样的儿童通常通过一些小把戏进一步折磨父母,以此证明惩罚对他不管用。

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涉及儿童的智力发展。这个问题要借助测量工具才能回答,我们建议偶尔可以使用比奈测验(Binet tests),但比奈测验的结果并不是时时都可靠。其他智力测验也是如此,我们不能一试定终身,不能将测验分数当成永恒不变的结果并运用于儿童的整个人生。一般来说,智力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有助于儿童发展,身体发展良好的儿童心理发展通常也相对较好。

不幸的是,儿童的未来早已因此被安排:心理成长更顺利的儿童拟从事“高质工作”或者更好的工作;而成长较慢的儿童则会被分配去做一些体力活。就我们观察到的情况而言,很多国家引入了新的服务体系,专门为智力发展迟缓的儿童提供特殊的课程,这一服务体系正在起效。这些智力发展迟缓的儿童大部分来自于贫困家庭,由此可见,如果能给贫困家庭的儿童提供更有利的成长环境,他们也能与良好家庭的幸运儿童相竞争,并且取得成功。

要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不要忙于解决问题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是:儿童是否被别人嘲笑过、是否为此感到消沉。有些儿童一时消沉后会恢复正常,有些则彻底丧失勇气,回避困难,尽管这些困难有助于他的成长。后面这类孩子开始关注外表,说明他们对自己开始缺乏信心。如果儿童经常与人吵架,担心自己如果不先占上风的话,别人就会伤害他,这表明儿童对周围充满了敌意。他们不听大人的话,因为他们认为顺从就要受支配。按照他们的观念,礼貌地回应别人的问候是件丢脸的事,因而他们回答问题时相当傲慢无礼。

他们从来不抱怨,因为他们将别人的同情视为奇耻大辱。他们从来不在别人面前哭泣,反而在该哭的时候放声大笑,这貌似冷酷的行为正表明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脆弱。冷酷、残忍的背后都隐藏着个体的脆弱,真正强大的人不会变得残忍。这些违逆、不听话的儿童有很多恶习:不讲卫生、粗心大意、咬指甲、抠鼻子,而且非常固执。我们要鼓励他们,并让他们了解这些行为只是因为他们害怕暴露自己的懦弱。

还有一个问题是:儿童结交朋友是否容易?他对朋友是否友好?他是领导者还是追随者?这个问题主要关乎个体的人际交往能力,也就是关乎他的社会情感和自信程度,更与他习惯于顺从还是控制有关。当儿童与人隔绝,说明他没有足够的自信与人竞争。他追求卓越的想法非常强烈,以至于他害怕在人群中处于从属地位。

还有儿童对学校的态度。我们要留意儿童上学时是否拖沓迟到,是否情绪紧张(紧张常常是儿童不愿意上学的表现)。儿童对学校的恐惧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他们会因为作业变得易怒;当他们情绪紧张时会出现心悸的症状;某些特殊儿童还会出现生理器官的变化,例如性兴奋。

学校的评分制度不值得推荐,如果我们取消评分制度,不再根据分数对儿童进行分类,儿童的负担会大大减轻。但学校的考试不断,迫使儿童拼命学习以获得高分,因为一旦得了低分,儿童可能会永久被贴上成绩不好的标签。

要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不要忙于解决问题

儿童乐意做作业吗?还是在别人的逼迫下做作业?忘记做作业表明个体有逃避责任的倾向。儿童功课不好或者做作业时很不耐烦,都是逃避上学的手段,因为他对别的事情更感兴趣。

儿童是否懒惰?当儿童没有完成学校作业时,他更愿意以懒惰而不是能力不足作为理由。因为懒惰的儿童完成任务时,人们会表扬他:“如果他不那么懒的话,他能做好多事情。”儿童对这一说法非常满意,因为人们变相地肯定了他的能力,从此他再也不用证明自己的能力了。这种类型的孩子还有很多缺点:缺乏勇气,难以集中精神,总是依赖别人。那些缺乏纪律意识、扰乱课堂秩序、哗众取宠的孩子也属于这个类型。

我们很难了解儿童对教师的态度,因为儿童经常掩饰他们对教师的真实情感。如果儿童不断批评以及羞辱同学,这种刻意贬低他人的行为其实是缺乏自信的表现。他们很自大、挑剔、自以为是,以此掩盖自己的弱点。

最难对付的是那些冷漠、缺乏兴趣、消极的儿童。他们给自己戴上了面具,实际上他们的内心并不真的如此冷漠。一旦他们被逼得失去控制,他们通常的反应是突然大发雷霆或者试图自杀。他们从来不主动做事,除非别人要求或者命令他们去做。他们害怕挫折,觉得别人的能力都比自己强,我们要多鼓励这样的儿童。

有些儿童在体育运动中锐意进取、野心勃勃,其实他们也想在别的方面取得成绩,只不过因为害怕失败才将重心转移到体育运动上。我们要留意儿童喜欢的读物类型,是小说、童话故事、人物传记、游记还是客观的科学作品?青春期的儿童容易被色情书籍所吸引。不幸的是,每个大城市都有售卖这种印刷品的书店。性冲动的增加和对性经验的渴望将青少年的目光吸引到这些书籍上来。为了防止这些书籍的有害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为成年角色做好准备,在童年早期培养好孩子的性别意识,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不要忙于解决问题

还有一些问题涉及家庭情况,也就是家庭疾病史,例如家庭成员是否患有酒精中毒、神经症、肺结核、梅毒等疾病。全面了解儿童的病史很有必要。例如,经常用嘴呼吸的儿童脸型会发生改变,表情看起来比较呆傻,很可能是鼻息肉和扁桃体肥大导致了呼吸方法不正确。为此,手术切除多余的组织很重要,我们要帮助儿童树立对手术效果的信心,以此鼓励儿童勇敢面对学业问题。

家庭疾病会影响儿童的成长,父母长期患病会给孩子带来沉重的负担。神经症和精神障碍会使整个家庭感觉压抑,只要有可能,我们不应该让儿童知道家庭成员患有精神疾病。因为人们认为精神疾病可以遗传,另外精神疾病还会使整个家庭生活在阴霾之中。肺结核和癌症的很多案例有类似影响。所有疾病都会给儿童的心灵留下可怕的印象,因而有条件的话,最好将儿童带离这样的环境。

如果有家庭成员存在慢性酒精中毒或者犯罪的倾向,这些问题就如同一剂剂毒药,儿童难以抵挡这些毒药的诱惑。然而,如果将儿童带离这样的家庭,如何妥善安置他们也存在各种困难。癫痫病人通常容易发怒,影响家庭生活的和睦。但最糟糕的是梅毒,患有梅毒的父母的孩子通常比较虚弱,一旦被遗传,他们会发现生活如此悲惨、艰辛,令人难以应对。

家庭的物质条件会影响儿童的人生观,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与优越的家庭环境相比,贫穷容易激起儿童的匮乏感。如果优越家庭的财务状况下降,儿童在失去习以为常的舒适生活后,很难适应新的生活。如果祖父母比父母富裕,儿童的紧张不安会更加突出。例如彼特·根特(Peter Ghent),他总是无法走出这样的困境:他的祖父成就卓越,而他的父亲一事无成。这类孩子会变得很勤奋,其实这是孩子在无声反抗父亲的无能。

如果儿童首次接触死亡的时刻过于突然,往往会给儿童带来巨大的冲击,并足以影响到儿童的整个人生。如果对死亡毫无准备的孩子突然面对死亡,他第一次意识到原来生命有尽头,这可能会使儿童彻底丧失勇气,或者至少变得非常胆小。在一些医生的人物传记中,我们经常可以读到某次与死亡的突然接触影响了他们对职业的选择,这证明儿童对死亡的意识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建议不要加重儿童的心理负担,因为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死亡。例如,孤儿或者成为别人继子继女的儿童,经常将自己的不幸归咎于父母的离世。

要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不要忙于解决问题

了解家庭里谁说了算很重要。通常家里父亲最有话语权,如果家里的母亲或者继母占据支配地位,会产生一些不良的结果,父亲通常会失去孩子们的尊重。强势母亲养育的儿子通常对女人有难以摆脱的恐惧。成年后,他要么逃避女人,要么给家里的女人添堵,力求让她们心生不快。

我们要进一步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个体心理学家认为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温和的教养方式都不适合。理解儿童、避免错误的教育方式、不断鼓励儿童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及帮助儿童发展社会情感才是正确的方法。喜欢挑剔孩子的父母会伤害孩子,因为他们的挑剔完全剥夺了孩子的勇气和信心。溺爱的教育方式使儿童总想依赖别人而不能独立处事。

父母不要美化现实,也不要用悲观的语言描述现实。他们的职责是尽可能帮助儿童为将来的生活做好准备,这样儿童才能学会自我照顾。没学会如何面对困难的儿童只会逃避,从而使自己的活动范围越来越窄。

我们要了解谁是孩子的照料者。母亲不必时时陪在孩子身边,但她必须找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来照顾孩子。教育儿童最好的方法是让他在实践中学习,在情理中做事,使儿童的行为遵循逻辑事实,而不是他人的种种限制。

还有一个问题是儿童在家庭中的排行,这对儿童的人格发展意义重大。我们要特别注意独生子女、家里最小的孩子、只有姐妹没有兄弟的男孩,或者只有兄弟没有姐妹的女孩这些值得关注的特殊情况。

要关注儿童问题行为背后的意义,不要忙于解决问题

职业选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揭示了环境的影响作用、儿童的自信程度、社会情感的强度以及儿童的生活节奏。白日梦及早期童年记忆也同样重要。早期的童年记忆可以反映儿童的整体生活方式。梦是儿童努力方向的象征,显示儿童试图解决问题还是试图回避问题。我们还要了解儿童是否存在语言缺陷,以及他的样貌是否难看、身材是否走形。

儿童是否公开谈论自己的情况?有些儿童习惯吹嘘,将此作为自卑感的补偿;另一些儿童拒绝谈论自己的情况,害怕自己会被利用,或者害怕暴露弱点后自己会受到新的伤害。

如果儿童在画画或音乐等科目上取得成功,我们一定要在此基础上对他进行鼓励,提高他对其他科目的兴趣。

如果儿童到了15岁还不知道自己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可以认为他们彻底失去了勇气和信心,他们应该得到相应的帮助和治疗。我们还要考虑家庭成员的职业及兄弟姐妹的社会地位差异。

父母婚姻的不幸会影响儿童的整体发展。教师有责任谨慎行事,根据问卷上获得的信息正确了解儿童及其外在环境,合理安排治疗方案,努力改善儿童的行为。

本文节选自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经典著作《儿童教育心理学:阿德勒关于儿童心理发展、性格与人格养成的秘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容貌焦虑叛逆心理治疗心理学绿帽情结心理健康恐惧症正念回避型人格障碍职场心理无性婚姻心理测评系统反社会人格人际关系聊天控制情绪自卑亲密关系外貌焦虑心理咨询九型人格自闭症弗洛伊德原生家庭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