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作者:林小暖 2020-12-07 17:44:46 成长心理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冒昧地问一句,在你的婚姻中有没有那么一刻,明明孩子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却因为自己对另一半的怨和怒,而迁怒于孩子?

想必,应该会有吧。

大多都是因为不起眼的小事,藏在平凡日子里,一般倒也看不出什么波澜。可如果遇到特别极端的例子,有人对另一半由爱转恨,又将这恨带进了亲子关系中,那苦了的终究还是孩子。

在赵薇发起的《听见她说》里,杨紫主演的第二集独白剧《许愿》,讲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悲剧。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妈妈,错的是爸爸,你为什么要惩罚我,惩罚你自己?”

这一集的第一个镜头,是杨紫在窗前等待十二点的钟声。因为,她想在自己生日的这一天,给妈妈录一段视频,将一些藏在心底的话告诉妈妈。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杨紫饰演的女孩小雨,生长在单亲家庭。爸爸在妈妈孕期的时候出轨,两人离了婚。妈妈一个人带着小雨,过得很辛苦。

这辛苦,并不全部是因为钱,更多的是因为妈妈把对爸爸的这份恨,加进了对小雨的养育与爱中,让这份母爱变得偏执而窒息。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妈妈恨爸爸的背叛,想要让他身败名裂、生不如死。所以,小雨在幼年,目睹了很多次妈妈到爸爸的单位去闹。甚至,还曾被妈妈逼迫着喝农药一起寻死。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离婚后,妈妈想要斩断所有和爸爸的关联。她不让小雨见爷爷奶奶最后一面,她把对丈夫的恨也植入到小雨的血液中,不断地和小雨强调“爸爸是世界上最坏的人”。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于是后来,当爸爸在上初中的小雨过生日那天,偷偷去学校看她时,她甚至理都没有理他。

是她真的恨爸爸吗?

可能连小雨自己都不清楚,她只知道,她必须要恨,因为不恨,就是对妈妈的背叛。

但要一个人去恨至亲,与恨别的什么人根本就是两码事。对大多人来说,即便那个亲人有再多的过错,或者和自己未曾有过多的交集,那恨,也因为血缘,而变得复杂而痛苦。

就像小雨这样,她当然恨爸爸当年做的错事,可是,当她知道爸爸已经身患绝症,而她未能满足他最后的心愿时,她终究也恨起了自己。

弹幕里,很多人不理解小雨。觉得她的念旧情,有为爸爸洗白之意。

但是,如果都是非黑即白的感情,世界上也就少了许多痛苦。有时候你会觉得,如果能痛痛快快恨一个人,也未尝不是一种解脱。就怕这恨,还掺杂了别的东西,让人恨不得,又爱不了。

也许是爸爸的出轨让小雨妈妈怕极了再失去,她用母爱画地为牢,圈住了小雨,更圈住了自己。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小雨的生活,被妈妈无孔不入地控制着。偷看小雨的日记,收买小雨的朋友当监视女儿的眼线,不停地为小雨灌输“男人没一个好东西”的观念,只要没能随了妈妈的意愿就会挨骂……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小雨的人生像被母亲扼住了脖子,透不过气来。她甚至想了结自己的生命,但她却又不敢,她怕自己走了,妈妈唯一的依靠也没了。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家庭本应该是孩子们的避风港,可小小年纪的小雨,却成了妈妈的避风港与全部心理寄托,背负起了本不应该属于她的责任。

在小雨妈妈控制式的母爱里,能看到她的恐惧。

她到底在怕什么?她怕女儿也落得像她一样,看人不准、遇人不淑?还是怕一旦脱离了她的掌控,女儿的身上就会显露出丈夫的痕迹?

也许,都有吧。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有人问,像小雨妈妈这样的,遭人背叛,又一个人拉扯着孩子,本来就已经很难了,还能再要求她怎样?难道,就只有为她熬一锅放下过往既往不咎的鸡汤服下,才能改变她和女儿的关系?

我倒觉得,大可不必。

每一个在婚姻里有如此遭遇的女人,当然有权利恨自己的丈夫,也有权利选择不原谅对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分清做错的人到底是谁。

即便是退一万步来说,错的,也不会是孩子。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也许在这样破碎飘摇的婚姻里,“孩子未必是爱情的结晶,但他们也不是玻璃渣。”

割伤你自己的,另有他人。

让孩子为父母站队,是一种折磨

在小雨的心里,爸爸来学校找她的那一天始终像一个坎一样,怎么绕都绕不过去。

她越是可怜爸爸,就越是觉得对不起妈妈;但她添加在爸爸身上的那份残忍,终究像一把双刃剑,把握刀的自己弄伤。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小雨心里的那个天平,始终都摆不正。于是,只好任凭那份矛盾和纠结的心情折磨自己。

像小雨这样的心情,现实中也有很多孩子体会过,甚至成年之后,仍然被裹挟在父母的矛盾中,左右为难。

记得在豆瓣小组曾经看过一个帖子,名叫“离婚的父母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说另一方的坏话”。

里面满眼都是痛苦的孩子,夹在手心手背都是肉的父母中间,进退两难。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为什么要拉着孩子站队?无非是想自己能在这起了硝烟的婚姻里有胜算罢了。

而孩子,就是自己获胜的筹码。

但其实,在一段坏的婚姻里,最委屈的并不是当事人,而是孩子。毕竟,这段婚姻,要继续还是结束,选择权还在成年人手里,但孩子自己却没得选。他们只能默默接受爸妈选择之后的“果”。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不仅仅是针对离婚的家庭,即便是和伴侣一时起了矛盾和冲突,也不要拿孩子当情感的垃圾桶。可以讲事实,但不要让孩子背负你的情绪。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我特别赞同帖子里,有位网友所说的:

“其实很多孩子需要知情权,但是他们还是孩子没法替父母排解情绪,你把你的牢骚都发给孩子了,孩子的牢骚能发给谁呢?要洒脱离婚高高兴兴的,带着孩子去吃顿好的一起庆祝,也好过那么丧的天天发牢骚。”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也正因此,我一直觉得,父母和子女的关系,终究成不了朋友。有些心里话,适合和朋友一吐为快,但却并不适合让孩子来分担。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当然,我们也无需把做了错事的另一半美化。但其实,即便你在孩子面前,把自己对伴侣的态度隐去,对与错、是与非,孩子也自有评判。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我有个闺蜜,上学那会总听说她父母吵架,她说每次父母吵完架,她都觉得像是自己做错了事。

曾经有一次,她在父母吵架时做劝客,她想像个公允的法官一样,把她认为父母各自有问题的地方指出来,让大家都各退一步。但没想到,这样一碗水端平的做法反倒火上浇油,激怒了父母。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她说,自己永远都忘不了母亲那失望地口气:“别人家的孩子都能当润滑剂,可你一说话就激火!”

从那以后,每次父母吵架,她都在心里自责,想着如果是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就能比自己做的好,能帮父母缓和关系。看见到有网友说过一段话,那些把对另一半的怨恨,强加给孩子的家庭里,“小孩子最终不知道该信谁,最后只能谁也不信,一辈子缺乏信任感。”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这才是真的苦了孩子。

我曾经听一个朋友吐槽,说她妈没事总和她抱怨她爹哪哪都不好。耳边风吹久了,她也开始讨厌她爸,青春期的时候,横竖看她爸不顺眼,随意顶撞爸爸、乱发脾气是常有的事。

可每当这时候她又会被妈妈骂,批评她“没大没小,不懂得尊重父母”。

朋友好生委屈,心想,“不是你经常说他不好吗?现在又让我对他好,到底要怎样?!”

哎,这做孩子的,苦不苦?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妈妈,你对我最大的爱,就是爱自己”

格式塔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做“未完成事件”,很好地诠释了为什么“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大意是说,人的心理活动都是“具有内在规律的完整的历程”。有些事,表面上看,是“过去的就过去了”,或者以为“时间可以治愈一切”,但其实,那件事的影响却一直隐隐的藏在当事人的心里,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未完成情结”。

像《听见她说》的小雨妈妈,在她的心里,丈夫出轨背叛了自己这件事就是一个“未完成事件”。她虽然下定决心,在离婚之后要切断和丈夫的一切瓜葛,但她却时时刻刻,都在心里暗暗较劲。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由于‘未完成事件’一直悬而未决,个人处于不能理解、没有能力或者得不到支持的状态,而那创伤却一直要求弥合,弥合的要求有时被否认,有时被隐藏,有时被合理化。”

而解决这个“未完成情结”的办法,则有两种:

宣泄

补偿

对,你没有看错。不是让我们“放下”或者“原谅”,而是“宣泄”。受到伤害的人当然不是必须隐忍、压抑自我,但“宣泄”也是有界限的,不能把孩子当做“宣泄”的对象。就像小雨妈妈一样,用道德去绑架孩子,那并不是真正的“宣泄”。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真正的宣泄,是“增加对自己此时此刻状态的知觉,认识并清理被压抑的情绪和需求”。

直面婚姻中的伤害,是为了告诉自己那些伤害,错并不在自己。

“你以为的过去终不会过去,你勇敢面对的过去才会过去。”

不是你不够美,不够好,不够体贴,不够顾家。不是你爱错了人,是你爱的人做错了。

你可以写日记、发微博、和朋友倾诉、找心理咨询师、自己大哭一场,但就是不要把无辜的孩子当情绪上的垃圾桶。你可以用各种其他的方式,把心中的恨、怨、痛都一股脑倒出来。

宣泄过后,别忘了“补偿”,将那份缺失掉的爱补偿给自己。

《听见她说》里的小雨曾说,妈妈身边后来出现了好几个对她好的人,但都被妈妈拒绝了。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在失信之后,重新给自己一个可以爱别人以及被别人爱的机会,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份“补偿”。

而可以“补偿”的,除了一段新鲜美好的感情,还有自己。恨那个做错的人,也别忘了好好爱自己,不是吗?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看过一句话,“有一种巨大的成长之痛,是你挚爱的两个人彼此憎恨”。

但我始终觉得,维系一段无爱的婚姻,从来都不算是“为了孩子好”;真正的“为了孩子好”,是思考如何把婚姻里的伤痛尽量不带到亲子关系中来,是“成年人的事儿,就在成年人那里解决”。

要不然,对孩子的伤害可能是巨大的。

把对伴侣的恨带到亲子关系中的父母,孩子的苦你知道吗?

当然,要做到如此冷静,很难,非常难。

或许许多遇到类似伤害的当事人都未必能比小雨母亲做得好。但其实,它却真正值得每一个在婚姻中出现裂痕的人去尝试和努力。

毕竟,伴侣之情或许有终点,但亲子之情,却永无尽头。尚且年幼的孩子,值得被多考虑几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MBTI心理恐惧症EPDS心理效应PUA控制情绪反社会人格恐惧症情商测试回避型人格障碍职业价值观社会心理学职场心理治疗师绿帽树洞心理学家心理咨询师原生家庭源码恋母情结九型人格哈利波特双相情感障碍心理测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