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解决模式在学校和教练领域的应用有高效教师和高效教练。如果我们把这个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父母的家庭教育上面,就是高效能父母。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跟孩子之间的互动能让我们看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当然,孩子自己也能在父母和老师的眼光里感知到这个问题。但如果我们过分看重这个问题,就会无形中把这个问题强化,让孩子以为自己就等同于这个问题,反而被贴上了一个标签。
因此,我们可以用焦点解决的方法换一个视角来看待:问题不存在了会有什么不同,比如对未来生活的期待是什么,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孩子在不断成长,终将面临自身价值的问题。尽管现在的教育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每个孩子出现的状况也不同,但父母遇到的困惑大都是相似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抗压能力越来越差;孩子知道很多道理,就是做不到;孩子的未来比我们能够预见的未来更加渺茫。这些不仅跟孩子自身有关,也与外界环境直接相关。因此,我们要学习如何成为高效父母,从而培养孩子有胜任未来变化的能力。
高效能父母需要通过三个维度来自我检验。
(1)帮助孩子建构学习的意义。
当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的时候,不是帮助或代替他去解决,而是帮他建构这个问题背后的意义。孩子学习的意义和价值并不是原本就存在于内心中,而是在跟父母共同建构的过程中产生的,所以父母要多跟孩子畅想未来,以及当下遇到困难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2)帮助孩子探询优势
如果能够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那么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就会提升。孩子需要自信,自信的孩子会不断接受挑战。有些孩子在班级学习成绩不好,排名总是垫底,于是老师就给孩子贴了标签:你就是学习很差,你就是不努力,你就是不上进。这些标签对孩子影响很大,但其实这些标签并不是事实,因为每个孩子的气质和学习能力不同,不能单单凭借学习成绩评论孩子本身。因此,父母要从全新的角度来看孩子,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可以先从做成一件小事开始,然后再做成一件事。自信,是慢慢积累起来的。除了学习外,我们还要注重孩子待人接物方式、品德、品行、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培养。
(3)帮助孩子注重行动
有一个“70、20、10行动模型”,意思是,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一个人的知识结构,10%是老师和书本教授的,20%是从班级中的沟通和交流中学来的,70%是行动学习,也就是选择学习。我们要从孩子小的时候培养其认知灵活度,这样他看待问题的时候,就不会因困难彻底放弃,而是会想办法再去试试看,做点不一样的改变。当他能够不断地尝试和实践,修正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就能适应未来的变化。
现在有一个现象,学习好的孩子好像并不是很快乐,学习不好的孩子反而每天都很开心。我曾遇到过一个辍学的孩子,只因为一次考试没考好,就不放过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努力,于是就连课间休息的10分钟也用来写作和看书。这样的状态持续不久,他整个人就崩溃了,越想考好就越考不好,注意力没办法集中,开始惧怕上学。
作为父母,我们首先要跟孩子探讨,他能够从这一次没考好中学到什么。从孩子的角度来讲,他并不是辍学,也不是害怕学习,而是进入了一个反思阶段。他待在家里也并不是什么都不想做。这时,父母的引导就变得尤为重要。如果不正确引导,孩子就会自我否定,产生很多负面思想。这个孩子因为没考好选择不上学,我们能够看到他很想努力,但方法并不恰当,需要进行调整,调整时又找不到更恰当的方法,所以需要暂停一下。
在这个阶段,无论父母是批评还是安慰,孩子得到的都是否定。如果父母说“你不去上学也没关系,在家里冷静休息一下”,这句话看似是安慰,孩子接收到的信息还是“我不行”。因此,父母想要去帮助孩子的时候,不要去批评和安慰,而是要跟孩子讨论。例如:“学习现在到了新阶段,所以要调整一下学习方法,那么你认为什么样的方法会有效呢?如果这个方法无效,你还想尝试什么样的方法呢?如果没想到好的方法,我们可以去向身边的人请教一下吗?
并不是说我们学会了高效能父母的课程,就能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中没有任何困难;并不是说学习了心理学,我们的生活就能一帆风顺。该有的挑战一样也不会少,只是我们的应对心态和方法改变了。
在高效能父母的课堂上,我认识了很多家长,我发现很多刚上初中的孩子特别容易出现一些状况,比如小学成绩很好,到了初中学习开始跟不上,刚上了一周课就不再去上学了。这其实是典型的适应问题,高效能父母面对这样的问题,关键点就是要帮孩子适应未来的变化。这是一个帮助孩子的时机,在调整孩子的状态之前,我们先列出哪些方法有用,哪些方法无用,然后让孩子自己来分析和选择。
当孩子遇到挫折,成绩下降被老师批评,感到自己没脸见同学,虽然暂时待在家里,但父母也要跟孩子进行探讨:“孩子,爸爸妈妈想知道现在的你在思考什么呢?”孩子会自我否定,然后说自己不愿意去上学,这时父母可以回应:“这就是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那么你想一下,自己小学的时候成绩很好,那时候你是怎么做到的呢?如果把那种方法用到初中,还有效果吗?”
人生在不同阶段都会遇到关键期,比如学龄初期是自主与内疚的冲突,小学的关键期是勤奋与自卑的冲突,初高中阶段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等。遇到关键期的时候,我们要看到孩子的优势,分析当下遇到的困难,共同创造出可能的解决方案。比如:“你的同学好像也遇到了跟你类似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呢?”“你观察了身边的同学,那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呢?”“你跟老师沟通过么,老师给你什么建议呢?”通过询问的方式,拓宽孩子的知觉和自我思考,从而找到方法。
好的解决方法不是靠我们自己想出来的,而是拓宽知觉看到更多可能性,提出愿意去尝试的方向。父母的注意力要集中在孩子好的地方,给予建议和表达。现在有很多没有辍学但很痛苦的孩子,他们注意力不集中,经常拿起手机玩游戏和看网络小说,其实这等同于辍学在家。孩子在学习中感受不到乐趣,于是用游戏来补偿和代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7597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2950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08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073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6006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