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拖拉拉,如何可以培养时间观念?
作者:熊禎 2020-11-29 18:09:44 成长心理

“明明3分钟可以搞掂的刷牙,东摸摸西晃晃,硬是弄了10分钟”;

“就一面作业,可以从晚上8点写到10点”;

“你给他说动作快点要赶紧上学,他偏偏不紧不慢地穿鞋”;

任凭你苦口婆心,孩子依旧“我行我素”……

孩子拖拉磨蹭,是很多家长经常遇到的问题,这背后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第一,认知类原因

时间知觉是幼儿时期认知发展中感知觉的一个重要内容。时间知觉的发展,包括对时间顺序、时间长度、时间点等概念的理解,以及逐渐学会估算时间等能力。和空间知觉一样,时间知觉是智力的一个部分,也是常常被家长忽略的部分。

0-2岁的孩子,几乎所有事情都是“个性化”的。例如吃饭、睡觉、玩耍的时间,家长此时应该以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舒适感为主。大量的养育时刻有助于婴儿自然的身体节奏和时间表。充满爱意的关系得以形成,生活成为孩子与事物和事件之间更可预测的模式。当需要孩子从一件事转移到另一件事上时,应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其自行适应或探索,无需过度干预。

孩子拖拖拉拉,如何可以培养时间观念?

到3-4岁时,时间仍然是抽象的概念,孩子需要大量的个人时间体验,来发展对时间观念更清晰的理解。对他们而言,时间概念开始围绕诸如生日庆典或午餐前洗手之类的事件形成。遵循并参与一系列熟悉的例行程序和时间表可以增强他们对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时间意识。“之前”和“之后”是学龄前儿童现在可以理解的两个时间概念。

5-6岁的孩子通过可识别的事件和符号来定义时间,通过观察和记录时间来学习时间(例如,绘制天气图),开始理解某些事件每天都在特定的时间发生。需要在以事件为标志的时间跨度中、生存的过程中逐渐获得时间感。当孩子体验人与物的世界时,他们的时间观念已融入到日常生活以及词汇中。

第二,情绪类原因

有些家长从小习惯对孩子的大小事包办替代,认为孩子还小,不肯放手,觉得孩子没有能力完成这些事情,导致孩子对他人形成心理依赖,对自己的事缺乏自主性;也有家长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朝令夕改,令孩子无所适从,觉得事事没劲头,破罐子破摔,从不主动适应周围环境。孩子通过懒散、拖拉、消极、被动、拖拉的行为与父母、老师抗争,他们的自我意识被压制,主观能动性没有被充分调动,因此形成了拖拉磨蹭的行为习惯。

第三,能力类原因

这类孩子主观上认为拖拉不好,但心有余而力不足,想改变现状,但又无从下手。拖延症在青少年期比较常见,在后续的文章中将会单独讨论。

孩子拖拖拉拉,如何可以培养时间观念?

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的时间概念,有如下建议供尝试:

1.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

首先,从发育阶段来看,3-6岁是培养孩子时间知觉的最佳时期。

0-2岁:

谈论事件的具体顺序,比如妈妈要上班,出门前对孩子说:“妈妈会在你中午睡觉后回来。”

及时回顾当前发生的事情。比如到了中午对孩子说早上的事情,“我们早上先在家里玩了一会,然后再出门玩了滑滑梯”。

3-4岁:

和孩子阅读关于时间词汇的书籍。比如在睡前程序中,家长与孩子阅读经典儿童绘本《晚安,月亮》,帮助孩子结束一天的生活。

上幼儿园后,保存一份班级“活动手册”,画一些图片或者拍一些特殊事件的照片。并且继续向活动手册中添加连续的页面,以形成一个有趣的可视时间线来与孩子回顾和讨论。

5-6岁:

创建一个天气日历来标记日子的流逝。保持每月晴天、多云天、多雨天或下雪天数的天气图。孩子可以通过观察九月和二月的天气图来观察季节的变化。

教孩子如何写“时间日记”或日记。孩子可以用普通的纸盘来制作书页,并像钟面一样装饰它们。告诉孩子如何在时钟上画时间,然后让他们画、粘贴或写下他们通常在那个时间做什么,并把纸页装订在一起做成一本书。

其次,要经常有意识地跟孩子提到时间概念。“再过10分钟就吃饭”,“还有5分钟就要出门”……这里家长提到的具体时间长度,在孩子看来,并没有直观体验,也就是说,孩子还感受不到时间的流逝,那么,通过具体的事物将二者联系起来,让孩子对时间有感性认识,比如小时候告诉孩子天亮了出太阳要起床,晚上天黑了要睡觉休息;孩子大一点了,用各种不同时间段的沙漏、定时器或闹钟等方式提示孩子时间;5-6岁孩子可以在家长帮助下用日历标记要做的事情。善用“时间工具”,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

再者,可借助一些活动来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比如养动物、种植物等都是帮助孩子建立对时间知觉的有效办法。还可以利用具体事件取代抽象的时间数字,比如周一该干什么(穿校服),今天是什么日子(爸爸生日)、下午3点做什么(零食时间)等,把“时间”与“事件”关联起来。

孩子拖拖拉拉,如何可以培养时间观念?

2. 让孩子自主掌控时间

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家长需要鼓励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的作用是引导,而非替代。比如什么时间读绘本,读多久;什么时间户外活动或吃饭睡觉,制定好合适的时间点和时间段后,通过闹钟或者沙漏起到提醒督促的作用,让孩子形成时间观念,这样做事更有效率。

3. 可视化提醒与适时奖励

大多数爱拖延的孩子做事缺乏连续性,没有目标指引,那么,视觉化提醒,比如可视化的作息时间表、儿童用手账本能发挥不错的效果。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孩子一起罗列出每天的学习、生活条目,并规划好时间和时长,逐条执行后打“√”;定期复盘日程安排的执行情况,分析不足之处,并根据执行情况调整作息安排。当孩子日程安排执行较好时,应该及时鼓励或奖励,“重奖之下必有勇夫”,当孩子获得越来越多良好体验时,他们对时间的掌控就会越自如。

4.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行举止都是孩子学习的来源,因此,家长要以身作则,不拖延,今日事今日毕,发挥高效做事的示范作用。

孩子拖拖拉拉,如何可以培养时间观念?

最后,提示一点,当孩子拖延磨蹭,并伴有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家长应该咨询发育行为儿科医生,排除多动症方面的问题。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 产后抑郁心理医生女人心理职业价值观九型人格双相情感障碍男人心理自愈能力无性婚姻倾诉绿帽癖正念桃花运九型人格心理学心理医生抑郁症测试自卑容貌焦虑俄狄浦斯情结边缘性人格障碍霍格沃茨职业性格心理咨询心理测试安全感社会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