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作者:心澈 2020-11-26 20:16:56 成长心理

最近,身边好几个原本聪明伶俐的孩子却越来越呆,毫无活力,仿佛一个木偶。刚开始上学时,他们的成绩还不错,后来学习越来越差,慢慢开始厌学、辍学,每天宅在家里,玩游戏、看电视、睡觉……有的孩子甚至患上了社交障碍,失去了跟外部世界互动的兴趣和能力。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刚开始

表叔家的铭铭,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铭铭小时候非常活泼可爱,成绩也在班里名列前茅。现在上初中了,却死活不肯去上学,天天在家打游戏。无论全家怎么跟他交流,铭铭总是一句话:“我哪也不想去,只想一个人待在家里。”

铭铭和父母的关系本来就不好,现在更是雪上加霜。表叔气得快崩溃了:“好好的孩子,咋就养着养着变废物了呢?”

这句话,不仅是铭铭父母的困惑,也是很多父母共同的心声。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1)焦虑的妈妈和拒绝沟通的女儿

堂姐家的女儿玲玲以前非常聪明活泼,乌黑的眼珠滴溜溜地眨呀眨,非常有灵气。在今年的中秋节家庭聚会中,我见到了玲玲。几年不见,现在的她,像是换了一个人,整个人木木呆呆,一言不发地缩在角落里玩手机。

我问堂姐:玲玲怎么了?表姐叹了一口气:“以前一直挺听话的,现在越大越管不了,太让人失望了!再这样下去,就成废物一个了……”多年不见,表姐说话依然像机关枪一样滔滔不绝。每次和表姐接触,都能明显感觉到她身上扑面而来的焦虑,让人喘不过气。我们不常见面,压迫感尚且如此之重,更何况和她朝夕相处的女儿玲玲?说实话,玲玲出现现在这样的状况并不意外。武志红说过:“有问题的家庭结构,常可归到一种模式:一个焦虑的母亲,一个缺席的父亲,和一个有问题的孩子。”

焦虑源于对未来不确定的事情的担忧。表姐初中没毕业就去打工了,吃了很多生活的苦,不想让孩子走自己的老路,因此特别紧张女儿的学习成绩,千叮咛万嘱咐要玲玲好好学习。在表姐心里,不好好学习就没有好的工作和生活,只能像自己一样赚辛苦钱。于是表姐天天给孩子灌输“不好好学习就没有未来”的思想,结果却是自己说得越多孩子越抗拒,最后,孩子干脆关闭心门,拒绝任何沟通。

很多时候,表姐只顾输出自己的想法,却忘了要聆听一下孩子的心声。玲玲对我说,她感觉无论自己怎么做,都不能让妈妈满意,总有更高的要求在等着她,觉得很累。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就像表姐这样,表面上是为了孩子的学习而焦虑,其实是无法面对自己内心的困境,把内心的焦虑和担心,都投射给孩子。而孩子是直接和父母的潜意识相链接的,不管父母打着什么样的旗号,孩子都能准确无误地接收到父母的潜意识。因此,在解决孩子的问题之前,父母有必要先处理一下自己的问题。过度的焦虑和担忧其实是对孩子的诅咒,如同压在孙悟空身上的五指山,孩子天天背负着这个沉重的封印,如何能够腾云驾雾、大显神通?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2)强势的父母和退缩无力的孩子

韩国妈妈李柳南是一位名校的名师,备受家长推崇。起初她的一对儿女也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成绩优异、乖巧懂事。但是后来,孩子们却没有按照她的预想一路进名校,反而是儿子退学、女儿厌学,甚至想要放弃生命……

李柳南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她用了整整10年时间,慢慢修复和孩子的关系,并写出了《妈妈的悔过书》,在书中写下了自己的惨痛教训:“自己有多强势,孩子就有多脆弱。”

过于强势的父母,往往习惯控制孩子,凡事包办。他们觉得自己是大人,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占主导地位,而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因此在和孩子沟通时总是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想法,事事为孩子做主。强势的父母就像一个筛子,筛去了所有自认为对孩子不好的事情,期待孩子能够按照自己安排的道路走。殊不知,父母们在筛去顶嘴、调皮、犯错的同时,也筛去了孩子的自控力和活力,破坏了孩子自身的成长规律。

我们永远不知道自己筛去的东西有多重要,直到问题出现。父母长期越界去管控孩子的结果就是:孩子逐渐被吞噬,慢慢形成习得性无助,从心底认为自己是无能为力的。

过于强势的父母,得到的是暂时的掌控感,失去的却是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一个行为上被严格限制、精神上被绑架的孩子,怎么可能发展出自我控制意识和自我负责的能力?又怎么可能会由衷地尊重父母?孩子的沉默其实是在表达心底无声的抗争。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3)父母关系不和,孩子缺乏安全感

以前班里有个学生翔翔,在学校经常无精打采,课上睡觉,课下也从来不和同学玩,性格很孤僻。后来我了解到,翔翔的父母经常吵架。每次吵完,爸妈就拿他撒气,轻则呵斥,重则打骂,挨耳光是家常便饭。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性格、脾气乃至命运,影响至深。正如作家沈夜焰所说:“所有影响都是潜移默化的,等长大一回头,才发现成长的轨迹就在那里,是它勾勒出你的人生。”

有句话说的很有道理:“一个家庭最好的样子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尊重爸爸。”诚然如此。一个温馨的家庭,最直接、最大的受益人,就是孩子。

通常来说,父母之间的关系不理想,亲子关系也通常不会很理想。在夫妻关系不融洽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往往都像翔翔这样缺乏安全感,性格内向压抑,经常感到自卑恐惧,人际关系紧张,反应能力差。

当孩子的主要精力都用来关注父母的情绪,大部分时间都在担惊受怕,如何保持稳定的专注力来学习?又如何能够安心地探索外部世界,发展自己的能力?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4)外界的刺激和父母的忽略,让孩子恐惧无助

老家邻居的孩子小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突然不愿去上学,最严重的时候一上学就吐。起初,父母并没有觉察到孩子的心理变化,反而一味责骂他没出息。

后来,别人建议小凯父母带他去看心理咨询师,父母才知道小凯不愿去上学的真相。原来小凯有次在学校上厕所的时候被同学推进了茅坑里。小凯家在农村,当时是夏天,厕所里有很多蛆虫,这件事给小凯留下了很严重的心理阴影,导致他一去上学就恐惧。

心理学者沈家宏认为:“所有的孩子都想上学,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想做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孩子不是平白无故地厌倦学习,必然是因为一些事情或情绪,让学校变成孩子的痛苦之地。人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当一件事情让人感到痛苦的时候,我们的防御机制就会自动下达指令,让我们远离痛苦。

就像小凯一样,他本身并不抗拒学习,是学习之外的事情让他对学校产生了恐惧情绪,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只有找对症结,打开心结,才能有效地解决孩子的问题。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前文中提到的这几个孩子,都是十来岁年纪,本该像小鸟一样磨练翅膀翱翔天际,现在却变成折翼的天使,不得不沮丧无助地窝在家里。

这些孩子越来越沉默无力,脆弱到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不愿和世界沟通。可以想见,孩子的内心一定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如烦恼、压力、痛苦和需求),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这些情绪如此强烈,取代了少年心中本该有的温暖的情感联结,以至于他们封闭了内心,和世界隔离。

接触的这样的孩子越多,我越是有种强烈的感觉:他们像被无形的蜘蛛丝给牢牢地束缚住了,动弹不得。一开始,他们肯定是反抗过的,无奈因为力量太弱,结果被更强有力的父母镇压住了,慢慢地,孩子就彻底放弃挣扎,破罐子破摔,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催眠大师埃里克森说过:你不是一个问题,而是一个有待探索的奥秘。这句话放在这些孩子身上,同样适用。假如父母能够换个角度思考,不把孩子眼下的状况当成一个棘手的问题,也许会发现:孩子当下的表现其实是求救的信号,也是改变亲子关系和孩子命运的契机。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当孩子出现不愿沟通、沉默自闭、厌学辍学等情况,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来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呢?

首先,父母要及时识别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变化,看到孩子的内心需求,并且真诚地和孩子沟通。

这里的沟通不是说教,而是用平等和尊重的方式跟孩子对话,真正看到孩子内在的需求和动力,了解他的真实想法是什么,困难在哪里,然后一起想办法解决。

《小孩不笨》里一句话说出了很多孩子的心声:“大人常常以为和我们说很多话就是沟通了,其实他们是在自己讲、自己爽罢了。”

到底是沟通还是说教,孩子能够非常敏锐地捕捉到父母潜意识中的目的。如果想要孩子有好的变化,父母就需要真诚地考虑孩子的状态和情绪。孩子的感受一旦被忽视,沟通也就失去了效果。

好好的孩子,咋就废了呢?

其次,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心声,释放内心积压的愤怒,使身心的能量能够展现。如此一来,他自己就会有力量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走出当下的困境,开展各种人际关系。

有段时间,班上有个孩子经常啃手指甲,啃得手上血肉模糊。后来,我了解到,孩子的父母刚刚生了二胎,对他有些忽视,孩子心里积压了很多愤怒无处释放,只能通过伤害自己来发泄不满情绪。其实,在孩子出现这些外部症状之前,内心已经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亟待处理。

第三,孩子的成长不是孤立的,是处在不同的系统里面。家庭是一个系统,学校也是一个系统,两个系统交互工作,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因此,当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需要父母、老师,甚至外界力量,跟他一起面对和努力。如果孩子不愿意和家长沟通,家长可以寻找专业人士,如老师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最后,如果孩子拒绝做任何事情,只想待在家里,希望父母能充分理解孩子,允许孩子当下的状态和选择。就像刚刚移栽的苗木一样,给孩子一个调整适应的时间。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就像一颗种子,自有一股向上生长的力量。即便被石头压住,他依然会萌发。只不过当我们有一天掀开石头时,才发现:幼芽已经扭曲了。如果当初我们搬走这些石头,让种子自然地萌发出来,该多好!

理想的父母是在满足孩子基本身心需求的基础上再给孩子一些适当的托举。如果父母能力达不到,最起码不要破坏孩子身上天然的生命力。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产后抑郁测试绿帽癖控制情绪边缘性人格障碍治疗师俄狄浦斯情结抑郁症测试焦虑症自闭症MBTI存在主义心理健康测试霍格沃茨社交恐惧症强迫症亲密关系九型人格咨询师冥想焦虑九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