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思维与注意偏向
作者:小心鸡 2020-11-10 10:43:09 心理百科

反刍思维与注意偏向

反刍思维理论的演变

首先,什么是反刍思维呢?

1987年Nolen-Hoesksema首次提出反刍思维。她定义的反刍思维表现为人面临痛苦情绪时反复思考情绪本身的一种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对解决问题没有任何帮助,反而会加重痛苦情绪,是一种消极的思维方式。而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她的观点是片面的,反刍思维不仅有着消极的一面,也有着积极的一面。

反刍思维与注意偏向

反刍思维背后的认知机制

在提出积极反刍思维和消极反刍思维以后,研究者们开始关注其背后的认知机制的差异。

2016年,杨营凯等提出消极反刍思维会导致对负性信息的过度关注及认知控制缺陷的观点。

他选取了在上海、南京等医院外创伤患者202名,利用量表选出了反刍思维程度较高的患者为被试进行注意偏向实验。

首先在屏幕中间呈现一个注视点,左右两边呈现大小相同的不同图片(正性图片和负性图片),0.5s后图片消失并在屏幕的一侧出现一个注视点,要求被试判断注视点的位置,记录反应时间。

通过分析反应时间得到结论,积极反刍思维患者对于正性图片有着明显的注意偏向,而消极反刍思维患者对于负性图片有着明显的注意偏向和脱离困难。

这说明不同类型的反刍思维有着不同的认知风格和思维方式,也为消极反刍思维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疗法的诞生

改变患者的认知机制及注意偏向,让患者更多地关注生活中的积极事件,而不是一味沉浸在消极事件中,有助于缓减消极反刍思维,缓减由消极反刍思维带来的抑郁。

于是一种新的治疗反刍思维的方法——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诞生了!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心理的缺失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积极反刍思维训练要求患者:

1.转移对消极情绪的注意力;

2.遇到困难就事论事,着力于解决问题本身;

3.把注意力放在积极情绪上,品味幸福。

这种思维训练培育了患者抵御精神疾病的积极品质,符合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主旨。

其具体操作按照积极与消极反刍思维量表中的积极因子进行设计,包括:回忆一天最开心的事;具体分析遇到的困难以及解决方法等。

这种方法已经被初步证实能有效改变患者的思维方式。

反刍思维作为人的一种思维方式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领域,改善人的反刍思维的风格有助于缓解抑郁,保持愉悦的心情,拥有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社交恐惧治疗师心理咨询师心理测评系统负面情绪爱情挽回智力冥想思维反刍易怒症外貌焦虑洁癖弗洛伊德容貌焦虑心理学自卑心理倾诉爱丁堡俄狄浦斯情结MBTI测试依赖型人格障碍绿帽情结无性婚姻情商测试心理学家霍格沃茨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