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大人们普遍认为现在的孩子比自己小时候幸福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一应俱全,父母们更是倾其所有为了孩子,目的就一个——让孩子出人头地。
但令大家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为什么却有越来越多的孩子出现了厌学的情况?
厌,繁体作厭。左下有肉右边为犬,意为狗吃饱了肉,已经满足,上面加厂,表示向下用力,向下压。过分的满足在心理上就会产生不喜欢的感觉,这就是嫌弃,厌倦。
人生来都是上进的,婴儿从呱呱坠地开始,就在不断探究这个世界——学走路、学说话、学习自己吃饭……无一不是孩子们需要付出很多努力,花费很长时间才能学会的。只是,为什么这样一个希望上进的孩子最后却不愿意上学求知了呢?
孩子刚刚学习走路之际,个个摩拳擦掌,不让自己走会喊,会叫,非要自己走不可,哪怕磕磕绊绊,哪怕跌倒。可一旦走路很稳当了,却出门要抱,两只脚不肯着地。这大概就是已经满足于自己走路,然后,物极必反了吧。
厌学,大概也是如此。
大多数父母为了孩子能够好好学习,不惜一切——买学区房、报课外班,父母尽其所能为了孩子。正是因为父母一心为孩子,所以父母全部的希望都在那个上学的孩子身上。
“你的任务就是学习,学习好就行,其它都不用你管!”
这是很多父母会对孩子说的话。可怜孩子小小身躯,要背负父母甚至祖父母的期望。学习好还则罢了,一旦退步父母要么哭诉自己的付出求得孩子同情,要么斥责孩子以求其迎头赶上。孩子背负着还不起的情债。
有些父母喜欢拿自家孩子和隔壁的小明比较,小明永远好,是孩子无论如何么努力也追不上的超人。
孩子好不容易考试满分,结果小明钢琴考了十级;
孩子能歌善舞有才艺,小明安安静静爱读书备受赞赏;
孩子内敛平稳,却不如小明开朗、活泼……
该死的“小明”,是孩子无法企及的噩梦。既然追不上,干脆,歇了吧。
“非志无以成学”,学习是需要目标的,而且这个目标是需要努力才能达到的,但却不能永远达不到,谁愿意去为了一个镜中花水中月不懈奋进呢?
还有的父母用巴普洛夫训练小狗的方法练孩子——考高分,吃大餐、去旅游、买零食。以此来“激励”孩子好好学习。生生把一个想要学好、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孩子改造成一个为了身外之物去学习的机器。可叹孩子那颗旺盛的上进心,被摧残得支离破碎。
孔老夫子有语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兴趣,引领TA爱上学习。要知道,强扭的瓜不甜,它不甜啊。
这年头,也不乏用太上老君炼金丹的方法炼孩子的,拳脚棍棒,这是真以为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是在八卦炉里烟熏火燎烤出来的么?
我曾经遇到一个孩子,一次考试没考好,妈妈一个礼拜没搭理他。早上不送他上学、不给他做饭、也不给钱让他买早点,孩子只好自己早早起来冲一包豆奶粉,下午自己走回家,晚上妈妈只给自己做饭,孩子在家里找方便面泡了吃。也幸亏第二周考试他考好了,否则,他说他会被扫地出门。
这样的孩子,学习还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上进心么?他难道不是为了赖以生存才不得不学的?父母希望孩子成龙成凤,是为了自己的面子还是想让孩子完成自己未完成的愿望,这,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还有一些家庭,大人之间关系不好,孩子即便身在学校,也没法全然心在课堂,他们揪心父母是否吵架了,放学回到家是否爸爸/妈妈离家不要TA了。
有研究就发现,当父母吵架关系不和时,对孩子精神健康有莫大的影响。当孩子发现父母之间有矛盾时,会心率加速、手汗分泌更多、皮下温度也会发生变化,自然,大脑就更不必说了。
孩子的这些反应,比被父母责骂时来得更大。他们担心父母,自己的份内之事自然受到阻碍。所以对于一个父母不和的孩子,TA是没法安心在学习上的,TA将更多的关注留在家里,留在父母身边,大人看到的,也就只是厌学的表象了。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每个人做好自己份内的事,回到自己本来的位置。让孩子不要再为父母担忧,孩子自然有更多的精力、心力做好TA的事。实际生活中,多少孩子都是因为家庭内的关系没法安心学习的,看的人很是心痛。
当今社会对大人要求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多,全职妈妈经常不甘心在家围着孩子转,因为社会的不接纳和不认可。很多妈妈在孩子上学后重返职场,于是孩子只能托管或者寄宿。孩子由上学前妈妈24小时陪伴瞬间变成早晨匆匆打个照面,晚上妈妈黑着脸把作业看管,这心理落差,如何让孩子喜欢将自己和妈妈分开的学校?
孩子对自己有期望,老师对学生有期望,就是同学之间,也会因为学习好受欢迎、学习不好被冷落。有个孩子,因为生病错过一次重要的考试,造成他不能参加下一轮的选拔,从此不去上学。他觉得没面子,那些往昔不如自己的同学都可以被选拔晋级,自己却只能留守原地,他觉得自己很失败。
孩子从小被裹挟在一个赶超的环境中——幼儿园学小学课程,小学学初中课程,初中又学高中课程,如此往复。整个社会都在拔高,据说台湾、新加坡等一些地方的孩子也是如此。大家却忽略了孩子的心智发展规律,忘记了自然生长的规律,一味拔苗助长,小苗没长大就枯萎了。
孩子的心灵已经盛不下,大人不妨停下,给孩子一些消化吸收的时间。TA已经满了,如何让TA再吸取更多?不吐出来,已经算是万幸了。除了厌学,孩子似乎没有第二条路可走。
作者:小溪,俩娃妈妈一枚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萨提亚模式心理治疗师
正面管教讲师
北京市12355青少年心理与法律服务热线心理咨询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211676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9537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962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96241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1417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