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难免会有些磕磕碰碰,可能会发生吵架等冲突,不少人在吵完架冷静下来之后会感到后悔,别误会,不是后悔与别人吵架,而是吵架之后后悔发挥不好,有很多的话没有说出来,或者是表达的不够好,别否认,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你知道为什么你很难表达清楚脑中的想法吗?
表达是我们生活中一项非常重要的能力。
那些能够出口成章、娓娓而谈的人总是更容易站在聚光灯的中央,同时这种能力使得他们的痛苦、需求和善意也更容易让别人理解和认识到,为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
好的表达要求“想得明白”并且“说得清楚”,即将自己的所思所想通过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述出来让对方听懂。
在很多人看来,从小到大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说话和表达,这有什么难呢?
但一旦将他们置于特定的场合中,就未必会说得这么轻松了。
就比如吵架的时候,当我们吵架的时候可能是伴随着愤怒的情绪,有时候很多话会脱口而出,一些词会瞬间出现在你的闹钟,你还没有足够的思考,就已经说出去了,等到吵架结束之后你又会暗暗自责觉得刚才换个说法能够更好的表达你的意思呢。
平时电视上看到一些做辩论或者做主持的人,仅凭一个观点就能系统性深入展开的讲述者,不禁令人佩服和羡慕,而羡慕之余又感到一丝望尘莫及的凄凉:他们的口才如此之好,这如云泥之别的差距仿佛是由天赋所定,自己永远也不可能达到这样的高度。
事实上,任何人都不是一生下来就会表达,表达能力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不断训练而精进的。
而那些绞尽脑汁却只字未动的人并不是没有想法,而是由于思想杂乱无章,四处游荡,导致他们无法通过清晰的语言循序渐进地表述出来。那些表达能力差的人,归根结底是不会整合、建构自己的思维,将自己乍现的思想、有趣的观点安放在合适的语言逻辑中表述出来。
怎样改变我们的思维呢?
举个例子
下面两组无关联的词,你可以随便选择一边来进行记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在短时间内仅凭记忆力从上到下的记住这些词汇似乎有些困难,它已经达到了我们大脑的极限。
美国心理学家乔治·A·米勒曾在论文中指出:大多数大脑的短期记忆无法一次容纳约7个以上的记忆项目,有的人可能一次能记住9个项目,而有的人则只能记住5个。大脑比较容易记住的是3个项目,当然最容易记住的是1个项目。
这就意味着当需要处理的项目超过4个或5个时,大脑就会卡壳。因而在面对书中或是演讲中海量的数据(思想、观点)时,大脑很难通过简单的记忆将一个个观点罗列好依次叙述出来。
但好在我们的大脑有一种天然特性,即会认为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之间存在某种关联,并可以通过逻辑模式将这些事物组织起来。
样是上面图片中的词汇,我们试着将横向的两个词以逻辑关系组织在一起,记忆效果就会有很大改善。
例如靴子立在盘子上、袋鼠肚子里装了一个女孩……然后再将右边的一列词盖住,只看左边的一列词。这时就会发现,并不需要超强的记忆力,大多数人都可以毫不费力说出右边的词。
事实上,逻辑就像是一条线,将不同的思想观点串接起来。面对海量的数据,大脑的记忆模式也许会宕机,但如果通过逻辑,我们就可以通过一个线头,引出整个线团。
然而在遇到观点冗杂且繁多的时候,仅靠逻辑线并不能保证连接稳固,还需要另一种思维的助益。
例如妻子让我们去采购食品,食品有葡萄、橘子、牛奶、咸鸭蛋、马铃薯、苹果、鸡蛋、酸奶、胡萝卜。对于经常不采购的、不了解家里缺少什么食材的男性来说,脑海中必然是一片空白。
如果通过逻辑线记忆:葡萄立在橘子上,然后一起掉入了牛奶里,奶杯旁的盘子里有咸鸭蛋和马铃薯条,突然一个苹果从天上掉了下来,杂碎了一筐鸡蛋,这时赶紧喝了一口胡萝卜味的酸奶压了压惊……尽管与单纯的记忆相比,这种方法效果更好,但这条逻辑线实在是太过冗长,很容易在过程中出现断点。
面对海量的数据,金字塔思维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
即在购买食品前,先将清单中的食品归类分组,将有关联的食品提炼为一个大类依次向上搭建。例如葡萄、橘子、苹果属于水果类;土豆、胡萝卜属于蔬菜类;牛奶、酸奶、鸡蛋、咸鸭蛋属于蛋奶产品类,就像金字塔的结构一样。
分类建构完成后,我们只需记住要购买水果、蔬菜和蛋奶产品三个大类,由于每个大类下的数据量并不多,并且大类与旗下的小类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我们可以很容易记住需要购买的每个食品。
值得注意的是,分类的作用不只是为了将一组9个概念,分成每组各有4个、3个和2个概念的3组概念,这样我们还是需要记住9个概念。金字塔思维框架的关键之处是将关联项放在一起,并提高一个抽象层次放在关联项的上方。
这样做以后,大脑需要处理的9个项目就变成了3个项目,我们无须再记忆9个概念中的每一个概念,而仅需要记住刚刚抽象提炼的3个项目。由于处于较高层次上的思想总是能够提示其下面一个层次的思想,而且这种关系不像前面的例子中编造的盘子与鞋的关系那样牵强,我们也更容易记住。
将散乱无序的思想、观点归置分类,并通过向上一个层次提炼,记忆效果会有实质性的提升。这种金字塔结构的思维就像是图书馆将书籍有序归类一样,尽管书籍繁多,但我们依次通过大类目、小类目逐级查阅,便可以很快地找到需要的书籍。
与对记忆的助益相同,金字塔思维也可以很好地改善我们的表达效果。在表达时很多人的困扰并不是没有观点,而是自己语不达意,没有将内心的想法百分之百地传递给对方。这种境况通常是因为陈述的观点没有逻辑、没有层次递进所致,这样的表达不仅不能表述出我们的意愿,对双方而言也是一种煎熬。
面对这种情况,同样我们可以在表达前将脑海中散乱的观点有序归类分置,并向上提炼,形成一套有序的结构。可以发现,越是抽象提炼出的概念,就越接近我们要表达的主题。因而通过归类提炼的方式,我们可以逐渐清晰脑海中的观点与所要表达的主题之间的联系,是背景介绍还是矛盾冲突,是核心观点还是论证案例,形成一条清晰的逻辑线。
这时,我们脑海中散乱的思绪已在金字塔型的思维框架中搭建成型,因而只需要按照逻辑顺序自上而下,从左向右的表述,就可以将脑海中的想法倾囊而出。同时,对方也更容易理解到我们的核心观点。
出众的表达能力令人羡慕,可那些表达循序渐进、妙趣横生的人并非天生如此,他们将观点提炼聚合,再掰开揉碎呈现给听众的表达功底也是在日复一日的思考和训练中形成的。如果我们想拥有这样的表达能力,同样需要我们不断训练将散乱观点归类提炼、有序搭建的功底。
锻炼这种能力在一开始无疑是痛苦的,将大量的观点分类、提炼、寻找逻辑关系会耗费我们大量的脑力,产生巨大的痛感。而反观另一边的市场上许多的速效药却“不痛不苦”,告诉我们只需掌握几个精要技巧就可以滔滔不绝、舌灿莲花,让人不禁也想一试这样的捷径。
然而,真正的能力只能在不断地磨练和学习中慢慢掌握,就像练就一身好武功,需要日日夜夜死磕马步、步法、拳力,待这些基本功成型后,习武者才能摆脱花架子,挥拳如风,一击制胜。同样练就好的表达能力也需要我们不断锻炼,直至形成一种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系统性思维框架。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313178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572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745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1014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76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