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中的师徒四人,如果在现实生活里,你觉得谁的幸福感强?谁又最可能患心理疾病?那么你最愿意和谁交朋友?我们下面就来分析西游记师徒四人性格!不妨把他们师徒四人类比成不同的人格,他们的世俗地位和成就就只是表象,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也就多一点理解自己的内心,分析完人格以后你来判断一下《西游记》师徒四人谁最容易患心理疾病?
1.先说猪八戒。
缺了他,《西游记》取经故事就枯燥乏味,很多人看不下去的。也可以说,在现实生活里,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一点猪八戒的特性,人生即便很多成就,不容易感受到快乐。
猪八戒相当于什么样的人格呢?从人格心理学角度来说,猪八戒相当于原始的口欲期人格,也就是自恋型人格。他的本能爆棚、超我太弱。他的特点就是贪吃、贪睡、贪美色,打起仗来遇弱则强、遇强则弱。
他内心被原始欲望驱动,外界的一切人和物,可以说都是为了满足他的欲望存在,就如同一岁之前完全依赖母体投喂的婴儿,"贪婪而自私"。小婴儿的内心其实是没有别人的,"活在一元的世界里"。
猪八戒到了高老庄,看见高小姐,就触发了他的性欲,非要和高小姐结婚,不去西天取经了。你要说猪八戒爱高小姐,表面上也可以,但那是一种本能情欲,他见了女人就贪婪(天性)扑过去,不是成熟的爱情。他看见好吃的,吃的欲望就被激发。困了就睡觉。他的行为受本能支配,带有随机性,原始本能驱动。
猪八戒的心理结构当中,几乎就没有超我的存在。超我的存在前提,一定是婴儿有了自我意识,而且与母亲进行了心理分离,在2-3岁开始的肛欲期建立有道德色彩的超我心理基础。
因为被原始欲望(力比多)驱动,猪八戒的内在心理活动能量很足,但是这些心理能量往往没有具体的方向,所以他的各种欲望冲动而直接宣泄。
现实里像猪八戒的人,也就是口欲期固结的成年人,这类人其实很难有真正爱别人的能力,因为他的内心只是"一元结构"。 很多人感觉,现实生活里的猪八戒过得很快乐,不会得抑郁症,因为他直接满足本我欲望,内心不压抑嘛,大概率是这样子的。
可是,猪八戒在现实生活里,也可能会遭遇这样的困境,因为他自私贪婪,现实可能会会处处碰壁,时间久了,他不会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也没有能力得到,面对现实可能陷入一种心理,"为什么我想要得都得不到满足"。
2.再说孙悟空。
孙悟空比猪八戒的人格心理发展水平,就稍微高了一点点。孙悟空火眼金睛、爱憎分明,在他的心理世界里,是非黑即白的"二元世界"孩童视角。现实里的边缘性人格特征的人,内在小孩还是分裂的,他还不能理解好中有坏,坏中有好,真实的世界是"灰色的"。
孙悟空对妖怪、菩萨界限分明,一言不合就打过去;他自己一腔热情喊着牛魔王"兄弟",压根没想过那是五百年前的事儿了, 兄弟早翻篇了。
孙悟空是边缘性人格特征,这种心理人格发展多见于2岁左右的儿童,刚刚开始脱离"一元世界,我",有了"二元世界,我和你",有了自我意识,但是和外部世界关系建立的很不稳定,内心世界也就极度不稳定,非常脆弱。
大家注意没,只要别人稍微对孙悟空有点轻视,他立刻暴脾气跳起来直接一轮金箍棒过去。孙悟空的自尊心特别强,内心就是怕别人瞧不起他。其实呢,内心强大的人,是不容易被外界眼光影响的。
2岁儿童已经开始有性萌芽的意识,也就是性能量,孙悟空在象征层面有超强的性能量,来源就是(男根)金箍棒。这种力量,其实是一种强大的"生本能",非常有生命能量,自控不好就是破坏力。
因为内心能量(力比多)过剩,所以孙悟空特别好动,他的心理能量需要释放,压抑是不行的,可是孙悟空内心不安又脆弱,情绪容易有受外界影响波动,你看孙悟空就特别容易愤怒,攻击性特别强。
边缘性人格特征的人,容易固着在一种情绪上,"愤怒",愤怒也是有一种力量的能量。
孙悟空容不容易患心理疾病?容易愤怒的孙悟空,压力管控能力肯定是不行的,他对自我的要求很高,自我包袱很重,自尊心强要面子,要承担的东西也很多,当然也可能心理疾病多一点。再说这样的暴脾气,最常见的身心疾病就是"心脑血管"疾病。
严重的边缘性人格心理患者,不能调节、掌握自身情绪,"不懂自己",内心深处有害怕被抛弃的病态,容易对外界局促不安并涌起敌意,当然也缺乏"反省能力",他们属于不安全依恋类型,内心其实渴望关系的。
所以你看,表面上看孙悟空我行我素,追求自由,内心是很追求集体认同感的。
当然啦,孙悟空这类人,在现实生活里还是很有魅力的人格,他个性张扬非常有自我,因为他有金箍棒,天赋禀强嘛!敢打敢拼,简单直接,在很多人眼里算可爱 。
作为亲人和朋友,如何对待 孙悟空这类特征的人?其实多关注他,多给他两句好话,他也就满足了,两岁多的小朋友,他追求认同。
3.之后说沙僧。
沙和尚是三师兄弟中的老幺,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他其实心理相对最健康,也就是心理发展水平比两个师兄高。他有点神经症人格,中规中矩,刻板定性。这也是小孩子发展到2-3岁之后出现的人格特征,当然主要还是呈现"二元世界心理特征"。刻板定性是因为3岁开始孩子被家长训练如厕,开始有了规矩规则的意识,这是一种肛门期人格特点,一个人的自我和外在世界有了某种平衡。
可是,大家比较喜欢孙悟空,猪八戒,对沙僧却没有什么感觉。
现实的人物,就如同沙僧,比如你我,大多数普通平凡,没啥天赋,也没啥家庭背景光环加身,从小被教育规规矩做事做人,认认真真干一份工作。一生也没有多少人会投向我们关注的目光。外人看存在感特别低。
那么沙僧自己的内心世界呢?沙僧倒是算心态平和,对自己的存在感有一份自知之明,他做事兢兢业业的,遇到事不躲。虽然每次遇到困难妖怪,沙僧就会说三句话,"师父,大师兄和二师兄不见了!""大师兄,师父和二师兄不见了!""二师兄,师父和大师兄不见了!",他也没装强大,直接暴露自己缺点。
人到中年,突然感觉读懂沙僧,他的心理疾病可能相对少的。觉得这种人真好,脚踏实地的好。
4 最后说唐僧。
唐僧,一个理想主义者,为了理想而活。他懂情动情,面对女儿国国王的爱,控制了自我的情欲,他是超我的代表。这个是 6岁以后的儿童才有的人格结构,已经度过4岁左右开始的俄狄浦斯情结(三元心理结构),至少进入了性心理潜伏期(6-12岁),这也是人格结构的最高层次。
解释一下人格。
精神分析开山鼻祖老佛爷(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他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6岁时就已经形成了。精神分析客体关系学派的克莱因、之后的自体分析学派科胡特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期(两岁以前)就已经确定了。
反正传统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一个人一生的人格基础就是这个核心人格。
从现实层面来看,唐僧只有超我,没有本我和自我,表面上他不近人间烟火。大家有没有发现,唐僧对孙悟空严厉,对猪八戒格外很宽容,这可能就是他内心欲望的一种补偿"投射"吧。现实层面唐僧类型的人,"超级理性",可能取得世俗意义的成功,可是也许他内心孤独,他通常找的伴侣是互补的,就好比是猪八戒这款的。
对于普通人而言,"超我"是被压抑后而形成的人格,我们不必强求自己做 现实中的"超我"。
说了那么多,想说的是,人格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个性所在,是我们行走人世间的面具和性格,区别于他人。当然,如果一个人能够对自己的人格进行整合,那就能成为更完整的自己。比如《西游记》师徒四人的人格整合到一个人里头,那就本我、自我、超我,大和谐圆满了。
至于之后,要不要进入"无我"境界,已经是从弗洛伊德到佛陀的追求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504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45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5654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359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24642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