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发布了一系列关于亲子教育的相关数据,有这样几个数据: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部官方)
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健康安全占比65.95%是第一位,其次分别是习惯养成、日常学习、人际交往等,情绪情感占比11.93%,位列最后。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部官方)
当孩子面对父母给予的压力时,男孩选择“向父母反抗”和“忍耐”的比例明显高于女孩。
(图片来源:中国教育部官方)
对于兴趣班的选择,22.21%的男孩选择“父母决定”,比例则高于女孩。
从以上3个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父母对男孩女孩的教育方式,是有明显区别的。
关注孩子情绪情感的才占比11.93%,说明父母更在意孩子是否成长和成才,对建立亲密亲子关系、营造良好家庭氛围的重要性认识还不是很足。
面对父母给的压力,男孩大多选择反抗或忍耐,这表示男孩很少主动跟父母沟通,也不太擅长如何与父母交流,因此要么反抗,与父母产生冲突;要么忍耐,不利于自己身心健康。
当面临关键抉择时,大部分男孩都由父母决定,可见父母对于男孩的教育方式是比较独断的,在某些事情的决定上没有给予男孩选择的权利。
这三组数据的背后,透露出与男孩子建立密不可分的亲密关系的秘诀:
重视孩子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回应;积极与男孩沟通,充分理解;给足男孩自由抉择的权利。
想要与男孩建立亲密关系也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合适的阶段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
在《养育男孩》一书中介绍到:男孩的成长要经历幼龄期、少年期、青春期三个阶段。
在每个成长阶段,男孩在行为、性格、心理等方面的发展特点都是不同的,
父母的角色和定位也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待男孩的教育方式也应该不一样。
幼龄期被推开无数次的孩子会怎么样?
幼龄期指的是男孩子0-6岁的时候。
对于此时男孩来说,他们正处于属于母亲的阶段,也是母子之间建立了良好安全的依恋关系的最好阶段。
在访谈节目里,靠社交赚钱的公关却和妈妈的关系亲近不起来。
原来小时候,儿子第一次学滑冰时摔跤了13次,妈妈却一次也没有扶他。
妈妈说不会扶他,因为他是男孩子。最后一个跟头的时候,妈妈向他竖起了大拇指,殊不知儿子内心有多失望。妈妈骄傲的认为自己的教育非常有效,说是故意让儿子有挫败感。
那儿子的角度来看,自己的真实感受又是什么呢?
没有安全感。没有妈妈的感觉。没有家的感觉。
儿子眼里满满失落感,最终导致了母子关系的疏离。
“糙养”和“穷养”,是众多家有男孩的养育观念。因为是男孩,所以要坚强、要勇敢、不许流泪。
有相关研究显示:0-6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此时用爱浇灌的孩子会和母亲建立其密不可分的亲子关系。
孩子的内心是敏感细腻的,小的时候妈妈就是孩子的一切、就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
但是被用“不许哭”推开无数次的孩子,自己的情绪没有得到接纳,会感受不到妈妈的爱,会认为自己被妈妈抛弃了。
没有在妈妈这里得到爱的孩子,会开始隐藏自己的情绪,不再渴求妈妈的安慰和抱抱,因为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不被妈妈接受和认可的。
如此一来,孩子关闭了情感通道,妈妈再也不是自己最亲密的人了。
少年期不被认可的孩子会怎么样?
少年期指的是男孩子6-13岁的时候。
此时的男孩会突然变得男子气十足,渴望像爸爸一样充满力量感。”
在提问上有网友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为什么这么讨厌我的妈妈?
他说他很讨厌自己的妈妈,一点也不愿意跟妈妈待在一个地方。
深究原因,才从他妈妈对他的教育方式中找到痕迹。
从他记事开始,妈妈经常打击自己。
自己吃饺子,筷子有点拿不好,妈妈就说:筷子都拿不好,真笨。
儿子正在做作业,思考的时候喜欢转笔,妈妈看到了,又被一巴掌打在头上,让孩子认真点。
还有儿子练琴,一个音没有弹好,就使劲踹一脚,直到儿子练好。
还经常说“你看看别人家的孩子,都比你好……”。
儿子说被打击时,自己真的好痛,不是身体上的痛,而是心痛。
在某访谈节目里,25岁儿子问妈妈还记不记得,有一次她发脾气一巴掌把他的牙打掉了,他哭着满地找牙。妈妈却说不记得了。
儿子说:我的童年真的过得很不开心,因为妈妈总是要求要很听话、很成熟。
很多父母都倾向于给予少年期的男孩“挫折教育”,认为“男孩要抗挫”。
但处于少年期的男孩来说,他们在这个阶段是感受到了内心“男人”属性的召唤,他们渴望成为像父亲一样的“真男人”,希望自己像男性一样有力量感,像“超人”一样厉害。
此时孩子所需要的是足够的支持和力量,让孩子坚信自己可以很好的完成很多事情。
在这个阶段,妈妈给予打击的话,会让孩子认为自己的“男子力”没有得到认可,妈妈可能永远无法给我认可、永远无法理解我。
当自己最亲密的人却不认可和理解自己时,男孩就很难与妈妈亲近了。
青春期被“管太多”的孩子为什么哭泣?
青春期指的是男孩子14岁以后。
男孩进入另一个发展阶段,他们想要自己做主自己的一切。
前段时间在杭州个小伙,因为妈妈管太多要跳楼。
当时男子已经爬到了窗户上说“我妈老是管我,什么事情她都要管。
持续10多年的包办,从衣食住行再到工作,妈妈什么都要管,他实在受不了了。
被警察劝下来后,儿子表示要出去单独住,远离妈妈的,还拒绝了母亲的示好。
妈妈明明是为了儿子好,才操心了那么多,为什么儿子还不领情呢!
伊能静被视为尊重儿子天性的天花板,她曾经也像其他父母一样,在儿子青春期时,试图用自己的经验帮儿子做决定。
她的儿子想学习剪辑课,但是伊能静希望他能学编剧课,儿子不认同,就大吵了起来。
争吵中儿子大声说道:“你知道的就是全部吗,我的未来你又没有去过。
相信很多妈妈是真的爱孩子的,尤其是即将成年的男孩,我们更担心其在思想和行为上有不恰当的地方。
但是此时的男孩内分泌不平衡、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又不稳定。父母的过多干涉和管制,会给孩子的青春期状态“雪上加霜”,会让孩子感到“窒息”。
孩子的领地感觉受到了“侵占”,彼此的边界变得模糊,孩子就容易产生心情很烦躁和自我失控的感受。
并且很多习惯自己做主的父母,根本不会考虑孩子的情绪和感受,加之强势的父母一般难以沟通。孩子会对父母的过度干预产生抵抗情绪,产生不满和怨恨的负面情绪。
渐渐的,孩子会用反抗和疏远来表示抗议时,亲子关系也岌岌可危了。
有些妈妈觉得儿子长大后就跟自己不亲密,其实不是孩子跟我们不亲密了,而是在孩子不同成长阶段中,我们的角色站位不正确。
幼龄时期的孩子正是建立安全感的好时候,此时我们要做合格的“父母”,给予男孩满满的爱。
在少年时期的孩子,“男子气”开始萌芽,此时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时常鼓励和支持男孩的“男子气”。
在青春期的男孩更渴望自我空间时,我们要扮演好“老师”这个角色,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不止孩子在成长,做父母的也要学习和成长。
我们也要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不断调整养育孩子的方式方法。
只有不错过孩子的每一步的成长且共同成长,才能跟孩子越来越亲密。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81716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90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73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291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982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