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期盼已久的《爱情公寓5》终于上映了,晚上8点准时守在电脑前。作为从第一季看到现在的铁粉,虽然正片开头那段印度风歌舞着实是在劝退我,但越往后看,“那味儿”就来了。
当美嘉说,“如果你不愿意发朋友圈,那就别发了。我愿意给你更多时间准备,我想从你的角度思考问题。”
当子乔说,“我不会回避我的过去,但我也希望我有新的未来。我知道,身边这个女生是我想共度一生的人。”
当熟悉的《爱的回归线》响起来,许多过往的桥段飞一样地从眼前划过。
弹幕里有人说,表演太尴尬,太刻意,剧情太没逻辑,不符合现实,缺席了几位主演咖,补上了几位鲜肉酱,一菲没那么泼辣了,美嘉没有那么蠢的可爱了,子乔没有那么放荡了,还有曾小贤好像也没有以前那么贱了,只有张伟好像没有太变,存在感还是那么低...
但也有人说,不是剧情变了,是我们长大了...
五味杂陈的看完更新的两集剧,突然也很感慨,我居然追剧追了这么多年。除了《爱5》,追过的剧数不胜数,感觉一旦闲暇下来,就会开启追剧之旅,所以我突然又有了一个疑惑:
我为什么对于追剧如此痴迷?
你为什么痴迷于看剧——叙事传输。
一般来讲,入戏较深的追剧的人通常会有以下三种追剧心理:
1、求知若渴型:怎么办怎么办?好想知道接下来发生了什么呀?男猪脚到底有没有跟女猪脚在一起啊?
2、推理验证型:真相只有一个,我已经推理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见证我料事如神的时刻了。
3、佛系养生型:我不感兴趣,但是我现在闲啊,没事凑凑热闹打发时间。
叙事传输理论(Narrative Transportation)能很好的解释这一点。心理学家Green和Brock在2000年对叙事传输的理论概念做出了清晰的界定。
他们认为,当人们沉浸入故事中时,会体验到高度的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并且会生成生动的心理表象,是一个整合了注意、情感和意象的独特心理过程。
拿《爱5》这部轻松愉悦的爱情喜剧来说,当你被荧幕中的爱情故事所吸引,唤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在潜移默化之中态度受到影响,随之你会感叹道“这就是爱情原本的样子啊。”关于爱情的图式从此又长出新的尾巴。
简单来说,叙事传输就是我们在认知、情感、想象层面受到影响而完全融入一个叙事世界的现象。
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提出了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替代性满足:“每一个幻想都是一个愿望的满足”。不只是创作者本身在其中寄托了美好愿望,通过共情,读者和观众也能从中体验到满足的快感,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cp越磕越快乐。
要值得注意的是,某些人更容易中“叙事传输”的套路,这种个体差异被称作可传输性(transportability)。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需要会影响传输程度,喜欢情绪体验的个体可能会有更高的可传输性——于是沉迷刷剧的人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自己是因为情感丰富。
此外,由于故事传输有赖于观者运用自身的经验对剧情进行主动地诠释和加工,人们之前的经验或知识背景若与故事主题相关,也会有更高的可传输性。
叙事传输还有一种魔力。
叙事传输理论认为,不管故事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可以使态度和信念发生改变,人们似乎是从合理性上去评价故事,而不关心故事的真实性。
Gilbert的研究表明,人们会很自然的接受看起来正确的命题,除非他们有动机反驳这些命题。
传输会减少人们反驳的动机,是因为如果为了批判故事中的观点而中断传输状态,很可能会破坏故事带来的愉悦体验。于是我们在看《神探夏洛克》等逻辑紧凑的烧脑推理剧时,很难企图思考他们的推理是否存在逻辑漏洞。因而影视作品也常常成为很多政治宣传的媒介。
沉迷追剧有好处吗?
事实上,适度追剧这种视听活动有利于行为主体培养较强的视听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增多审美经验 ;有利于行为主体在减轻压力,使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有利于行为主体对某一领域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和生活等等。
但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研究报告称,如果你能宅在家一口气看N集电视剧,你可能处于孤独、抑郁的心理状态。
一个人自我感觉越糟糕,越容易靠“追剧”消化负面情绪。但这样反而会恶性循环,更加没时间积极工作、与人交往,甚至没时间搭理家人。
此外美国德克萨斯州神经科医生兰德尔·怀特称,疯狂刷剧会对大脑产生有害的影响。疯狂刷剧的影响和赌博相似,给大脑营造了一个不健康的环境。刷剧时常伴随着除了社交孤立,还有吃垃圾食品,缺乏运动和睡眠,随着时间推移,对大脑有严重的影响。
特别是身为人父人母,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疯狂追剧不但会给自己带来影响,甚至会给孩子和家庭带来影响。
英国《每日邮报》中发表过一项研究,研究者发现,当父母花大量的时间疯狂追剧,而不是陪伴孩子时,孩子们便会焦躁不安,他们或许一开始会频繁地“打扰”父母,哭闹着要父母陪伴。
当孩子屡被拒绝后,孩子们可能变得“独立”了,不再缠着父母,但与此同时,孩子的情感也会变得冷漠。
长期爱追剧的父母,他们其实没有与孩子建立安全的依附关系。
当宝宝在探索中遇到困难,需要陪伴时,父母的目光却盯着电子屏幕,或各种理由打发孩子,长期下去,孩子会有孤独感和无助感,他们感觉到没有父母的支持,这种缺乏安全的感觉将影响孩子的一生。长此以往,孩子长大后,或许终其一生都在寻找安全感。这种影响,与留守孩子的心理情感是很相像的。
最后关于追剧,糖觉得“适度就好,不必太较真。”
歌德说过“幻想是诗人的翅膀”,对于一些喜欢追剧的人而言,剧就像努力工作后的下午茶。
而对于疯狂追剧的人,危害看起来并不会一招致命,但也不容小视。要知道,“宅生活”只是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的状态,对任何人而言,这都绝对不是最终的生活目标。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种自我成长的力量,有着种种对生活的期待和渴求,而这种能力你本来就具备。
除了心态的改变,外面的世界也可以化为巨大的狂欢的“片场”,给你更好的“观剧”体验。
References:https://zhuanlan.zhihu.com/p/76219986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550565/answer/576492088
ps:提到追剧,就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你觉得剧透会影响观看体验吗?
关于“剧透会不会影响观影感受”,心理学界其实也有两派观点:
心理学教授尼古拉斯·克里斯坦菲尔(Nicholas Christenfeld)认为剧透是有积极作用的。剧透让阅读体验变得流畅,能够更好地体味电影里的细节,从而冲淡剧透的负面情绪。
学者朱迪思·罗森鲍姆(Judith Rosenbaum)在剧透研究中,从刺激需求、认知需求的差异出发,得出的结论是:那些有着高度情感刺激需求(need for affect)的人,享受突发事件引起的情绪,是反对剧透的。那些对认知需求(need for cognition)较少的人,不会追求复杂的思维过程,是不介意剧透的。
你觉得剧透会影响到你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8890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54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083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22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50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