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作者:小楼聊心理 2019-12-13 15:36:17 成长心理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网上看到一个视频,有个2-3岁的小娃娃准备弯腰去捡地上的垃圾,尽管一旁的妈妈焦急地喊着:“不要捡垃圾、不要吃垃圾”,但孩子还是捡了。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面对未知的事物,孩子总是充满好奇,总想伸手去一探究竟,很多时候会无视掉父母口中的“不可以”。

怎么传达“不可以”的信息,孩子才会听呢?

同样是这个视频,同样是这个场景,这位聪明的妈妈换了一个做法:

当孩子去捡垃圾时,她并没有立即阻止,而是换了一种说法:“把垃圾放到垃圾桶里。”

妈妈引导的声音刚落下,孩子便一步一步地迈着还有点不稳的步伐,“郑重”地把手中的垃圾扔进了垃圾桶了。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这位妈妈的做法很值得学习。有时候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倒不如引导他去继续行动,去做好一件事。

01、孩子为什么无视“不可以”?

闺蜜的孩子东东刚学会自己吃饭,总会把饭弄到桌子上,每次饭后,一片狼藉的桌面仿佛在控诉他刚刚不是在吃饭,而是跟饭菜打了一仗。

有一次,东东不小心把饭粒挂在了脸上,被多番提醒依然一脸茫然,把闺蜜一家逗得哈哈大笑。

后来不知道为何,东东每次吃饭时都喜欢往自己脸上挂饭粒,还故意展示给闺蜜看。一开始,闺蜜一家还会乐一乐,慢慢地,他们也觉得不好玩了,开始训斥东东,跟他说“粮食不是用来玩的!好好吃饭。”

被说一两次,东东有所收敛,但偶尔还是会犯。闺蜜向我吐槽时,也只是把东东的这一行为说成是调皮捣蛋。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孩子无视我们的“不可以”,真的只是调皮捣蛋不听话吗?

一次跟闺蜜约饭,东东再次表演了他的“挂饭粒”技能。

闺蜜一边说“哎呀别闹,你看阿姨都笑你了……”,一边拿纸巾去擦东东脸上的饭粒,东东完全无视闺蜜的责骂,反而冲着我直乐。

咋一看,东东似乎的确是在捣蛋。但我回想了一下,却想到了一些不易察觉的细节:

一开始,东东说要吃这吃那,闺蜜夹给她,后来闺蜜顾着跟我聊天,基本没有怎么搭理东东了,恰巧在这时候,东东便表演起了“挂饭粒”。

与其说东东是在捣蛋,不如说是东东用他的方式,想把妈妈的注意力拉回到自己身上。

很多时候,孩子不是无视,而是把我们口中“不可以”当成是一种另类的反应,于是一直重复做,想引起我们的注意,获得关注。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02、直接说“不可以”,对孩子有什么影响

不怕孩子当面捣蛋,就怕孩子偷偷捣蛋。有时候孩子不听话的确让人头疼,但经常对孩子说“不可以”,也可能引发一种危害更大的反作用力。

上个月,顺德一出租房发生了火灾。而火灾的起因,则是租户一7岁的女儿小婷在玩火时不小心点燃了蚊帐。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我相信每位家长都曾跟自己的孩子说过“不能玩火,玩火危险!”,而孩子表面也答应爸爸妈妈不会玩火,但事实却不一定。

这场火灾中的始作俑者小婷,她玩火肯定是背对家长玩的,是家长疏于管教吗?不,有可能在家长的每一次阻止她玩火时,她表面的答应是为了应付家长,但内心的好奇依然没得到满足。

直接说“不可以”给孩子带来的反作用力:孩子看似听话了,其实都背着你偷偷干“坏事”呢。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直接跟孩子说“不可以”,其实孩子并不知道这句“不可以”背后的真正含义,不知道自己是否违反规则,不知道是否可能引发祸事,只知道“别在爸妈面前这样做,免得惹他们不高兴”。

背着爸爸妈妈,他们偷偷干。他们以为,做这些事最坏的后果,就是惹来家长激烈的训斥。躲着做,就没事了。

无知者无畏,这种“不可以”带来的反作用力,可能会给孩子造成更大危害。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03、想说“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跟孩子说“不可以”,其实是一门学问。

说得不够严厉,孩子以为你在跟他玩闹;只说“不可以”却不说原因,孩子背着你继续捣蛋。

想说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1、换种方式说出“不可以”

有网友在知乎上分享了这么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4-5岁的小男孩坐地铁,突然小男孩用手扯着妈妈的背包,嚷着要吃零食。

这位妈妈并没有大声训斥,而是一边假装往包里拿零食,一边跟小男孩说:“妈妈出个问题考考你,地铁上本来有一只小羊,这时候又上去一只大灰狼,最后地铁上还剩下哪个小动物?”

小男孩的注意力一下子便被转移了,立马回答:“就剩大灰狼了,因为小羊被大灰狼吃了!”说完,小男孩并没有忘记拿走妈妈手中的零食。

妈妈笑着摸了摸小男孩的头:“不对哦,小羊跟大灰狼都在地铁上,因为地铁上不让吃东西。”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小男孩准备撕开零食包装的动作一下子便停住了,不好意思的抬眼看着妈妈。这位妈妈又趁机说:“地铁上不能吃东西哦,你可以先拿着,待会咱们下了地铁再吃。”

小男孩乖巧地点点头,手中拿着零食,果真下地铁前都没有打开。

针对一些年龄较小的孩子,大声训斥“不可以”,有可能吓哭他们;温声细语讲道理,他们又听不懂。

这时候,我们不妨换一种方式说教,借用一些动画或漫画故事书中的场景,能让孩子更容易接受这种代表“不可以”的信息。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2、把“不可以这样做”换成“可以这样做”

孩子做错了,我们大声训斥“不可以”,很多时候孩子面对我们的训斥是茫然的,不知所措,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文章开头那位妈妈的做法就值得称赞,孩子乱捡垃圾,是不好的,这时候妈妈引导她去扔掉垃圾,远比气冲冲走上去打掉孩子手里的垃圾要好。

引导孩子去丢掉垃圾,其实可以传达给孩子两层信息:

首先,让孩子明确自己手中的物品是垃圾,是脏的,不该乱捡;

其次,让孩子明白垃圾应该放进垃圾桶。

一次引导,便让孩子明白两件事。有时追着孩子说教到口干舌燥,也不一定有这种效果呢。

3、用结果引导孩子去思考、判断自己的行为

顺德那场火灾,7岁的小婷玩火一不小心就把房子都烧了,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她不知道自己一时玩闹,会造成这么大的祸事。

6岁开始,孩子便开始明白不好的行为会带来不好的后果。例如他们会明白,不好好听课,考试就有可能考得不好,就会被爸妈责骂。想到这种结果,他们便开始学会鞭策自己好好听课。

这是孩子用预估结果去思考、判断自己行为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必经阶段。

但是,用结果去干预当前行为这种方式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孩子需要有预估结果的能力。

有些行为带来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是孩子没有料及到的,这就需要家长去科普、指导。

孩子无视你的不可以,不如试试这样做

美国心理学家卫•埃尔凯特说过:“无论一个人的生活环境如何,做父母的需要给孩子两样东西——根和翅膀。”

如果说当前的教育资源是孩子的“根”,那么家长的正确引导就是给孩子插上成长的“翅膀”。

孩子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背后的我们其实也在一点点成长。

愿我们紧跟孩子成长的步伐,陪同孩子一起成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医生EPDS职场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亲子关系MBTI树洞桃花运绿帽癖容貌焦虑存在主义心理学家九型人格回避型人格自卑男人心理冥想心理咨询师智商正念自闭症女人心理心理恐惧症心理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