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时分,走在大路上,抬头一看,不知有多少办公楼的灯还亮着,继续往前走,不知有多少小区商品房的灯也还亮着,如果不看看手上的手表,估计也不知道原来已经这么晚了吧。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平日里熬夜已经成了现代人的一种生活习惯模式。想一想,每天凌晨的时候,有多少大学生正在赶作业打游戏,又有多少白领在加班加点赶工作进度,又有多少人刷着抖音看着视频,不知不觉就熬到了凌晨,甚至还有很多人已经过着日夜颠倒的生活了。
人人都知道熬夜对身体有危害,但是很多人往往还是会熬夜。有时候,有些事情明明可以白天做的,为什么非得在晚上熬夜做呢?
我的大学室友就是这样的,晚上很早就上床,躺着玩手机,到了12点的时候说“我要睡了”,过了1个小时,我发现她的手机屏幕还亮着,我就说“不是说要睡了吗?”,她就说“我再玩一会就睡了。”过了不到半个小时,她突然又说“我真的要睡了,好累啊!”,不到十分钟,她又说“好困啊,但是我不想放下手机,谁把我打晕吧”。当时我只能无奈地笑了笑。
熬夜的人有很多种,有些人是因工作学习不得不熬夜的类型,有些人是越熬越精神的类型,有些人是明明很累却非要熬夜的类型,在这里,我主要讨论的是明明很累却非要熬夜的人。熬夜的背后是什么呢?是什么能够在一个人很累的时候,支撑着他熬下去呢?
1.熬夜是因为我的心累了,实在睡不着
夜深人静的时候,很容易回想白天的各种事情,也很容易触发各种情绪,尤其是负面情绪。虽然身体很疲惫,但是心里更疲惫,一个只是身体疲惫的人可能很容易睡着,但是一个心里疲惫的人,只能身陷其中,无法入睡。这样的人或许就是那种夜夜失眠的人,又或许是只能通过玩手机或者做点什么事情来缓解内心疲惫的人。
当人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时,其实相当于是处于一种备战的状态,人在这个时候,肾上腺素会快速上升,唤起机体本能的“战斗或逃跑”反应。美国心理学家怀特·坎农认为,机体在经一系列的神经和腺体反应时,将会引发应激,使躯体做好防御、挣扎或者逃跑的准备,也就是“战斗或逃跑”反应。
科学家们认为这种“战斗或逃跑”反应对于面对野兽的攻击和其他类似危险的原始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这种反应也会延续下来,所以现在只要有任何危险产生,相同的反应过程仍然会产生。
当一个人心里很乱很疲惫的时候,总会感觉到有危险、不安全,那么他肯定是难以入睡的,因为睡觉是需要感到安全才能睡着的,试想一个处于备战状态的人怎么可能睡得着呢?
2.熬夜是因为害怕,我真的不敢睡
前不久的一个晚上,有一个挺久没有联系的朋友突然微信找我聊天,当时我也挺惊讶的,她说她玩了一晚上的手机,实在太无聊了,想找人聊聊天。我们就聊了聊近况,后面差不多的时候,我就问她“现在也不早了,你怎么还不去睡觉呢?”
我看着手机屏幕里和她的聊天对话框,上面显示着对方正在输入…我等了好几分钟,对方正在输入…这几个文字从出现到消失,再从消失到再出现,反反复复好几次……
大概10分钟后我终于看到她回的信息了,原本以为是一大段话,没想到最后我看到的是极其简短的三个字,看到那三个字,我突然心情复杂,竟觉得那三个字有点凄凉,那三个字就是“我害怕”。她跟我说,她现在几乎每天都在熬夜,她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想睡,但是我不能睡。
她不是不想睡觉,只是她真的害怕睡着,其实她身体真的很疲惫,但是她只能熬夜,因为她害怕。这种人往往是没什么安全感的人,她会觉得如果我睡着了,那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不知道了,一切都不在我的控制范围之内了,这种不可控感就是不安全感。
其实她这种不安全感是一种死亡焦虑,对即将到来的或者终将到来的死亡,消逝的这一事实产生恐惧,纠结,不解,不安等复杂的思想和情绪。她意识到自己或他人终究一天会从这个世界上消失,无法理解和接受。在她眼里,睡觉就是一次小死亡,而死亡不过就是永久的睡觉,所以她内心就会感觉到十分害怕睡觉,以至于无法入睡。
3.熬夜时的我才是真正的我
有些人熬夜不是因为内心疲惫无法入眠,也不是因为害怕,只是单纯地为了自由的感觉。叔本华说过“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成为自己”。想一想,何尝不是呢?
大多数人每天都有一堆的事情要应付,都有一大群的人要交际,遇到事情明明很心烦,却还要假装冷静假装坚强,不然别人就说你遇到一点点事情就垂头丧气的,这样是想给谁看啊;
上司出了名的好吃懒做,但是遇到上司还得笑脸逢迎夸他领导有方;自己下班后明明很累了,但是恰逢部门聚会,还得硬着头皮去,不然别人就说你不合群,没有一点团队意识。
这样的一天实在太累了,常常勉强自己起扮演其他角色,很难做到真正的做自己,好不容易熬到晚上了,终于可以独处了,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没有掩饰,没有虚伪,有的只是最纯粹的自己。
夜里好不容易有了可以享受做自己的时候,当然不能那么早睡,不能那么早就结束这么美好的时刻,于是人就容易熬夜。人存活在这世上,不就是为了活出自己,接纳自己,享受自己吗?
最后,熬夜,别怕。
作者:曦子 心理学专业,热爱心理学,热爱生活,在生活中探究心理学。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92140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8552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9193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4238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389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