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电影《催眠裁决》“心理学能催眠吗?”
这个问题在我刚学心理学的时候,就被问到过。一开始我很讨厌回答这种问题,觉得这种问题简直是对心理学的歧视。我也很愤懑,为啥大家一提到心理学就是催眠解梦算命,就不能对心理学有更多的科学期待嘛!
但如今作为一名科普工作者,我变了。我不仅会说“能”,还会尝试去解释我所了解的心理咨询使用的催眠。
比如,催眠并不一定需要使人睡着;不会让人盯着牛顿摆石英钟什么的,更不会操纵与控制人的思想......催眠一般是让人注视着前方,使用舒缓的语言来让来访者专心与放松。
根据经验,大家听到这些,99%都会大失所望。因为这毫不神奇,甚至还很无聊。
事实上我也发现,对许多人来说,“催眠”到底是什么其实无关紧要——人们对催眠感兴趣,只是想知道“是否存在一些心理学的方法,能让人在无意识中改变态度?”
是存在的。
利用心理学,确实能做到悄悄改变一个人的态度,并且在生活中,这个过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这让我很想聊聊最近的一部电影:《催眠:裁决》。
一部相当典型的港片,背景是一起谋杀案。案件庭审当天,陪审团中有一位具备多年催眠经验的心理学家许立生(张家辉扮演的角色),他需要通过催眠,使陪审团中的其他成员裁定被告谋杀罪成立。
电影对催眠场景做了很强烈的渲染,包含了大部分大众认知里常见的催眠元素:微波炉的倒计时,诡异单调的光,摇摆的吊坠等等——当然,这些都是让一部影片更具视听效果的必要元素——但抛开这些元素,这部电影中许多催眠情节的核心,其实就是运用心理学让人改变态度的过程。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仅仅从心理学本身,去讨论一下电影中的“催眠”是如何完成的。
与其说是“催眠”,其实更像是“说服”——只不过是运用一些心理学技巧的“说服”。
(下面正文会有剧透)
1.
对于心不在焉的人,“说服”可能只需要一块巧克力曲奇。
先看第一个被说服的例子:方小姐。
方小姐在中学时因交通事故失去了双腿,当时肇事司机的律师,正是眼前谋杀案那位被告的律师。
或许正是因为对被告的律师抱有敌视,在陪审团第一次的投票中,她并没有立即做出判断。
许立生发现这点,找机会和方小姐独处,开始实施“催眠”:
让她努力感受微波炉里巧克力曲奇散发的香味,渐渐放下防备;
接着,诱导她去想象律师与被告私下密谋、成功脱罪的场景;
最后,将方小姐对律师的仇恨投射到案件上,使其支持了被告有罪的判决。
这是一种典型的外周路径说服(peripheral route to persuasion):如果我们在接受信息的时候心不在焉,就很容易关注那些令人不假思索就接受的外部线索,而不会注意论据是否令人信服[1]。
“被告律师狡猾阴险”,这是方小姐最先掌握的外部线索。
再联想到自身经历过的创伤事件,她便无法对案件全神投入,因此她快速被引导达成了“被告律师狡猾”——“委托人有罪”这一推论过程。
但稍微仔细想想就不难意识到,这名律师一贯狡猾,不代表他在这次辩护中也狡猾,更不能证明他的委托人有罪。
这次“说服”的关键步骤,是去渲染、放大方小姐对律师的憎恨,让方小姐的情绪占领了智商高地,不假思索地判定有罪,忽视实质性的证据。
2.
如果你能唤起ta的恐惧,就能更好地“催眠”ta。
利用恐惧心,是说服的另一个方式,影片中许立生用来改变梁 sir 判断的正是“恐惧”。
在得知梁 sir 很爱自己的女儿后,许立生便通过“催眠”,为梁 sir 构建了一个“女儿被绑架”的场景:如果不投被告死,女儿就会死。
在不断被强化“女儿死去”的恐惧后,梁 sir 也终于被说服了。
这则是一种唤起恐惧效应(Effects of Fear-Arousing Communications):如果你给出的信息,能引发说服对象的消极情绪反应,就会有说服效果。
唤醒恐惧,让人们害怕威胁的严重性与可能性。在恐惧达到一定程度后,再给他解决办法,让他发现自己有能力改变——此时,他就可能更容易被说服。
就像现实生活中,“注意防火”的宣传语常常与火灾现场照片放在一起、在线课程广告也会与“再不学 python 你就失业啦”放一起,都是在利用人们的恐惧去强化广告效果。
相关研究显示,通常情况下,人们的恐惧程度越高,越脆弱,说服效果就越好 [2]。
3.
避免被“说服”的关键之一,是懂得保持情绪稳定。
避免过多剧透,暂且只举两个例子。但必须承认,人是可以很容易地被言语操纵和利用的。
原因很简单:人都是情绪动物。
上述的两种说服技巧之所以奏效,关键就是调动了被说服者的情绪,促使Ta在情绪驱使下做判断,这种判断自然会有失偏颇。
如何才能让自己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自己被“说服”和“利用”,也是一个需要长期锻炼的过程。
当情绪发生时,你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正处在情绪中。你需要知道自己经历了什么,才能把握好自己可能出现的生理、行为反应,也才能有的放矢地去应对每一种具体的情绪。
如果意识不到自己的情绪,也可以尝试去感知自己的身体。心理学家Alexander Lowen 曾经发明了一个生物能量疗法,他们发现:当人压抑情绪的时候,身体不同的肌肉群会有所响应,可能会出现紧绷收紧或者不舒服的现象。
比如有些人生气的时候,脖子还有肩膀的肌肉会不自然地收紧;恐惧的时候,胃部的肌肉会不舒适,有点想要拉肚子的感觉;难过的时候,胸口的肌肉会有所响应,可能会出现胸闷等现象。
感知到情绪后,尝试做下一个步骤:认知重评。
在发现自己情绪不对时,闭上眼睛从1默数到30,给自己30秒钟平静下来,30秒不够的话可以用1分钟、3分钟。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刚刚在想什么?
或者更明确的问自己:我刚刚处于怎样的情绪中?我为什么生气?
沿着这个问题去找答案,你就会带着理智去重新思考刚刚发生了什么,去检验自己刚刚的想法对不对。
多数情况下你都会发现,自己刚刚的判断是失准的。此时智商重新占领高地,你可以继续重新去做判断。(顺便可以鄙视一下刚刚试图通过煽动情绪来说服你的人。)
一个能保持情绪稳定,不会轻易失去理智的人,往往是难以催眠的。正如影片中的一位地理学博士,从始至终都在坚持寻找证据,全程基本都处于足够理智和情绪稳定的状态中。无论是凶器、尸体漂流的位置,他都觉得十分可疑,因此坚持被告无罪。
所以,他从始至终也未被“催眠”。
愿你早日成为一个情绪稳定的成年人。
参考文献
[1] 戴维・迈尔斯, 迈尔斯, Myers, 乐国安, 侯玉波, & 郑全全. (2012). 看不见的影响力. 人民邮电出版社.
[2] De Hoog, N., Stroebe, W., & De Wit, J. B. (2007). The impact of vulnerability to and severity of a health risk on processing and acceptance of fear-arousing communications: A meta-analysis. Review of General Psychology, 11(3), 258-285.
#对啦,建议大家都去看看《催眠裁决》这部电影~虽然催眠的部分不够严谨,但电影质量还是很不错的,张家辉和张翰的演技也双双在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4945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551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156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391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8999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