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肆虐的新型冠状病毒将每个人都困在了家里,趁这个机会,小编好好的补了一下一直想看的口碑综艺《奇葩说》。
这个节目的火热播出,让大部分中国人第一次接触到了辩论的活动形式。当大家讨论着“该不该为另一半去大城市”、“救猫还是救画”等辩题时,小编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小编对于逻辑和辩证性思维的看法。
逻辑的定义
首先小编仔细研究了一下逻辑的定义。逻辑(Logic)一词由希腊词汇logos变形而来,我们将其定义为study of the principles of correct reasoning(正确推理原则的研究)。
因此,逻辑学是通过推演和逻辑思想的运用让人理解事物的根本原理。
在中国的现代教育中,我们比较缺乏机会去系统的培养和锻炼孩子们的逻辑和思辨能力,在这一方面,我们不得不承认西方国家做的更完善。从孩子的基础教育开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潜移默化的将逻辑及思辨能力的训练融入到了日常学习生活中。
西方人为什么如此看重逻辑
假如一个人的逻辑比较强,我们会发现他可以更容易的剖析出事物的根本,保持头脑清晰,不被谬论所迷惑。与人交谈时,逻辑比较强的人在表述能力上更为清晰,尤其在商务谈判中,可以更好的坚持自己的观点,并说服对方。
如果缺乏逻辑,那么我们便很有可能被谬论(也就是伪科学)误导。谬论是在不健全的推理基础上发展的错误信仰。
从美国初中的课堂开始,学生们就开始学习逻辑谬误,培养自己对信息的筛选、判断、推理等能力,这些能力对他们在成人后的学习、研究、甚至日常生活方面都十分有帮助。
生活中的逻辑错误
说到这儿,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到底什么是逻辑谬误,所以我们挑选了两个比较常见的谬误给大家分析一下,朋友们也可以回忆一下平时自己身边是不是也发生过这些事情。
一个常见的逻辑谬误是错把相互关系当成因果关系。
这个概念可能大家在统计课上听到过。相互关系表示两件事同时发生。它们同时发生,不代表其中一个造成了另一个的发生。如果你没有做更多的研究而认为两件同时发生的事情中的一个肯定造成了另一个的发生,那么你就犯了一个逻辑谬误。
比如,你今天去了学校,然后你生病了。这两件事是同时发生的,但是不代表去学校才让你生病。你可能去了学校,和那里带病毒的孩子有接触,所以才生病了。让你呆在生病的人周围才是让你生病的原因。
这是一个解释“错把相互关系认为因果关系”的谬误的简单例子,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没有这么容易能看出逻辑谬误,所以我们训练孩子们通过这些逻辑谬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另外一个我们经常在网上会看到的逻辑谬误是“没有真正的苏格兰人”( No True Scotsman),指一个人试图用“诉诸纯洁”的方式来捍卫自己有缺陷的观点。
比如: Angus declares that Scotsmen do not put sugar on their porridge, to which Lachlan points out that he is a Scotsman and puts sugar on his porridge. Furious, like a true Scot, Angus yells that no true Scotsman sugars his porridge.
Angus宣称苏格兰人不会在粥里放糖,而Lachlan指出自己就是苏格兰人并且在粥里放糖。Angus愤怒地好像自己才是苏格兰人一样大叫:“真正的苏格兰人才不会在粥里放糖!”
在这种形式的错误推理中,一个人的观点变成是无法证伪的,因为无论举出的反例多么令人信服,只要一个简单的规则变化,这个反例就轻而易举的认为是不适用于这个命题。这种“马后炮”实际上是一种避免合理批评的手段。
这样的“马后炮”真的是太常见的一种逻辑谬误了。
-河南人都爱喝胡辣汤。-XXX是河南人就不爱喝胡辣汤。-XXX才不是真正的河南人。
以上还可以修改为,四川人爱吃火锅,新疆人爱吃羊肉串。
是不是非常耳熟的对话呢?通过今天的文章,你就应该知道,这样将标准改变让别人的反例不适用的方法只是在掩盖原论点的缺陷!
为什么相信你所相信的
我们现在讨论的,是如何批判性地看待这个世界的基础。这不只是为了学校里的学习,还有你接下来可能看到的广告,或者你的孩子在和同学、老师或教授讨论时要注意的。
毕竟在美国,每一个学生都从小进行训练,在和别人沟通时,大家会默认你有这种逻辑基础。
就拿最近被传的沸沸扬扬的抢购双黄连事件来说,事情起因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于1月31日发布了一篇文章,初步发现了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
文章一出来,各大药房线上所出售的双黄连口服液被网友们一抢而空,甚至连兽用双黄连都被多人下单。
虽然听起来荒谬,但在病毒笼罩的恐慌下,普通大众的确相对的不冷静。当然,如果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能得到系统的逻辑训练,那么可能在处理这些事情时,大家能够更为冷静的去进行批判性思考。
比如看到新闻后,可以首先去确定这个药物是在感染病毒后才有抑制作用,还是可以预防病毒?其次去查找临床实验数据,看一下数据是否可信,是否充足,是否能够支持这个结论:比如有百分之多少的可能性抑制病毒,是否只针对某个特定群体有用等。如果有足够的数据支持,接下来大家可能会去查找双黄连的成分,看一下是否有致敏或不清楚副作用的药物,再决定自己是否要酌情购买。
如果不论究竟,直接就大量囤货,万一对其过敏,就更是浪费药物。当大家抢购完双黄连口服液,冷静下来之后,会发现文章中只提到了抑制,也就是说对于未感染的人暂时是没有发现效用的。
如果只当保健品喝,又会发现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显示,双黄连口服液连续两年(2013和2014)在中成药口服制剂中不良反应分列第一和第二名。
中新网记者也于2月1日向上海药物所求证,相关人员表示,目前是初步发现对(新冠)病毒有抑制作用,但是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试验,目前尚无有力的临床数据。冲动之下,大家屯的双黄连只能在屋子角落里积灰了!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下,你为什么相信你所相信的? 是因为父母告诉你吗?是因为老师告诉你吗?是因为身边的人都这么说么? 专注研究思辨的美国著名学者摩尔说过,批判性思维不是任凭各种诱惑的摆布,不是轻易受情感、贪欲、无关考虑、愚蠢偏见等的干扰;批判性思维的目标在于做出明智的决定、得出正确的结论。他进一步指出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展开的思维,我们进行批判性思维是为了考量我们自己(或者他人)的思维是否符合逻辑、是否符合好的标准。 因此,批判性思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可以教会学生如何进行独立思考,主动去评判自己/他人所说所为是否合乎逻辑,是否合理,再去决定是否相信或者质疑。
尤其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冷静的思考并作出正确的选择,掌握批判性思维是重中之重!
参考资料:
[美] 布鲁克·诺埃尔·摩尔(Brooke Noel Moore),[美] 理查德·帕克(Richard Parker)著,批判性思维(原书第10版) [Critical Thinking],机械工业出版社
丁香医生
https://philosophy.hku.hk/think/logic/whatislogic.php
https://yourlogicalfallacyis.com/false-cause
https://yourlogicalfallacyis.com/no-true-scotsman
http://news.cnr.cn/native/gd/20200201/t20200201_524955488.shtml
https://www.criticalthinking.org/pages/defining-critical-thinking/766
http://waterbury.psu.edu/assets/publications/8-Hdbk%20I%20&%20T.pdf#page=180
图片来源:
https://pixabay.com/zh/images
https://www.sohu.com/a/130022600_678083
http://dy.163.com/v2/article/detail/DK9D4AJT0514NK71.html
http://k.sina.com.cn/article_6336785524_179b3ac7402000b6ew.html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4458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0607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9386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0225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90050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