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缪和萨特,同是20世纪名满世界的思想家、作家、社会活动家,据说两人在第一次见面时就“一见钟情”,很快成了朋友。
时至今日,当这两个名字一起出现时,人们最常想到的则是他们震动欧洲知识界的“吵架”和“分手”。两人以极其残酷而公开的决裂断绝了交往,只是继续间接地相互攻讦,直到加缪逝世。
后来的学者对两人的交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从童年经历探讨到作品风格,从深层次的哲学观到作为导火索的政治立场,就像萨特对二人友谊走向终结的声明所说,“我们两人本是求大同存小异,可这点小异还是太多了。”
世上没有两根头发是一样的,没有两颗谷粒是一样的,也没有两种观点是一样的,世界的最大的特点就是多样化。
人也是如此,每个人都如此独特,从父母处继承的基因、身处于不同时代、迥异的成长环境、所受到的不同教育、独特的生活工作经历等等,造就了个体区别于他人的生活习惯、性格、知识体系、认知方式,甚至包括刻板印象和偏见,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人与人的不同。
所以让至交分道扬镳的,除了不同的政治主张,也有可能是选择吃咸粽子和甜豆花这样的琐碎小事。
处理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命题。不同造就独一无二的同时,与此相伴相生的是人与人之间难以理解对方的鸿沟,而对于人类来说被认同和理解是如此充满诱惑力的存在。
黑格尔曾说过,人是会为了承认而斗争的存在。
正因为会为此斗争,于是就有了冲突。冲突的对象往往并不是你的敌人,并不会因为赢得冲突而获得胜利的喜悦;冲突的对象往往是你的父母、亲密的朋友和爱人,是那些你希望获得他们认同的人,因此当冲突发生时,不被认同的伤害随之而至。
可惜的是,在现实的人际交往之中,多数人明明受了伤,却不愿说出来,反而选择冷漠的处理方式,甚至不再与对方交往。
选择冷漠的人只能任由不舒服的感觉在心里累积,连表达的机会都没有,消耗你的能量,吞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对对方来说,不关注、不搭理,这是比冲突拥有更强大杀伤力的武器,因为冲突本身也是一种关注,虽然是消极的,相较于没有关注来说,负向关注也是奢侈的。
如何在不压抑自己又不冷落他人的情况下解决冲突呢?
首先,要规避不必要的冲突,冲突可被人为的分为建设性冲突和破坏性冲突两类,区别在于前者是为了解决问题,后者则是为了征服对方。
建设性冲突是被欢迎的,每一种观念都有局限性,正视各种冲突观念,不是要去认为除你所抱持的观念其他都错,也不盲信他人的观念都正确,而是要看到,多元才是人类生活的本质。
其次,要接纳冲突的存在,因为差异的普遍性,所以冲突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其存在无所谓对错;
此外,扼制将冲突推向灾难性的帮凶——情绪化、偏见。
避免情绪化
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情绪化的一面,但遗憾的是当人情绪化的时候就很难讲理了,情绪会让你觉得你是天底下最有理的。
将偏见意识化
某一种观念往往是建立在特定的前提假设之上的,而预先所持的某些偏见也隐藏在假设中。不能清晰的了解到自己所持有的偏见,就不容易接受对方也有不同假设的权利。如果你的偏见正好与对方的假设相反,而你又没有意识到偏见的存在,你就不能给对方表达意见的机会了。
最后,表现出适当的同理心,尝试着从对方的立场来想问题。如若拒绝放下偏见,你的不同意见只能成为争吵的燃料。
作者:霍普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16178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99006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563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35604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234206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