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以来,中央根据现阶段疫情对人体机能的危害性减弱的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各地纷纷响应中央号召后,全国爆发了较多的阳性感染病例。
全国网友纷纷表示自己出现了此疾病的诸多“症状”:
1、总觉得自己身体哪里不舒服,咽痛、头痛、肌肉酸痛……
2、参照网上或身边阳了的亲友的症状反复比对自身,对身体感受过度警觉与检查,例如多次吞咽口水以判断嗓子是否干疼、身体感到燥热便忍不住测量体温、肌肉有酸痛便担心是不是出现症状、一天多次测抗原等等;
3、关注相关信息动态,例如身边有谁阳了、阳了有什么症状、多少人阳了、阳了后会如何……
4、反复询问、分析、判断自己是否有接触阳性人员或环境的可能性及接触时间等等;
5、既担心自己是否阳了,又希望早点阳了算了。
于是产生了网络热词——“幻阳症”,指的是自己身边接触过的朋友同事纷纷感染新冠病毒,总感觉自己身体很不舒服,幻想自己也“变阳”了,从而产生恐慌、焦虑等情绪的一系列表现。
“幻阳症”从医学或心理学角度上看并不是一个正式的或者专业的诊断,“幻阳”的出现则是反映了人们在面对短时间内疫情几何倍增长变化后心理上出现的不适应状态,即对未来情况不确定性的焦虑,一种心理防御,属于正常反应,不必过多担心。
“幻阳症”是以社会影响和情绪为主的多种心理现象相互作用的集中反应。
社会影响——指他人的作用下,引起个体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变化的现象。
“幻阳症”这一现象从心理学的社会影响角度来看,最起码存在从众效应,心理暗示等心理现象
☞从众效应——个体在群体压力下在认知,判断,信念与行为等方面自愿与群体中多数人保持一致的现象。也就是作为受众群体中的个体在信息接受中所采取的与大多数人相一致的心理和行为的对策倾向。
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从众效应本身并无好坏之分,积极的从众效应可以互相激励情绪,有利于建立良好的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反之亦然。其主要原因寻求行为参照,避免对偏离的恐惧。
☞心理暗示——指人接受外界或他人的愿望、观念、情绪、判断、态度影响的心理特点。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认为: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反射。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不一定有根据,但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
因此,人无时无刻不在受到心理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人们为了追求成功和逃避痛苦,会不自觉地使用心理暗示的方法,积极的心理暗示,它为人们提供动力,提高挫折耐受能力,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消极的心理暗示却能对被暗示者造成不良的影响。
Facebook曾对69万名用户进行了一项情绪实验。他们把用户分为两组,为第一组用户推送积极内容,为第二组用户推送消极内容。之后,他们跟踪记录用户们当天发表的图文。
结果显示:被推送了快乐内容的用户,发布的图文也带有积极的情绪;而接收到沮丧内容的用户,发布的图文则消极悲观
综上所述,随着阳性人员的增多,一部分人由于社会影响与心理暗示的作用,他们事实上并没有被感染,但总觉得自己喉咙痛、浑身上下不舒服甚至发烧了,从而产生“幻阳”。
自2019年疫情开始的第一年,全国抗疫,众志成城,那时候疫情病毒感染率和重症致死率会比现在高很多,疫情三年人们已然谈疫色变了。
自疫情防控放开以来,面对疫情,一些负面的信息像潮水一样扑面而来,我们多多少少会产生一些焦虑等负面信息,渐渐还出现了“幻阳症”的说法。其根本在于人们对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担心影响学业、担心工作受影响,担心收入的减少,担心房贷,担心老人孩子感染后对身体状况的危害等等。
焦虑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面对疫情而焦虑,也是正常现象。
一项针对全球超过200万人进行分析的研究显示,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焦虑的发生率为35.1%。其中约有十分之一的人属于重度焦虑,四分之一的参与者出现轻度至中度焦虑。年龄较小、女性、职业和收入因疫情波动较大、患基础疾病、浏览过多疫情相关的新闻和资讯、获得社会心理支持较少等人群,更易在疫情期间感到焦虑。
情绪——对身体变化的知觉。
焦虑——对亲人或自己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的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是痛苦、着急、紧张、恐慌、不安、内疚等复合情绪的组合。它与危急情况和难以预测、难以应付的事件有关。事过境迁、焦虑就可能解除。
对于如今天疫情与防疫的情况,因为害怕感染而带来的过度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从而形成“幻阳症”。其主要原因是疫情后果和期限的不确定性。
将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个体不能很好地处理环境中潜在的负性刺激,从而增加了处理事件的压力,进而诱发了较高焦虑。
面对不确定性,如何处理好自己的焦虑?
那就是要解决不确定的世界与个体确定性寻求之间的矛盾。
面对现在多变的世界,不确定性才是一种确定性。人只要活着就会面对很多不确定的事情,不确定性会导致人们的焦虑与不安。
确定的背后是模糊性、波动性和未知性,因此我们要从内在给自己建立一套框架,确认哪些事情是不变的,是我们可以确定的,反之亦然。要用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用准确性应对模糊性、用已知性面对未知性。
1、拥抱情绪——规律作息,提高免疫力(确定性拥抱不确定性)
我们可以用下面的方式控制情绪、接纳情绪、改善情绪:放松心情,学会健康地释放情绪;重新评价应激源,集中精力解决面对的问题;采取某种行为(如听音乐、进行体育活动、寻求亲友的安慰和帮助等)改善情绪;在不具备解决问题的条件时采取回避的策略;寻求专业支持和帮助。
接纳自己正因为当下环境影响而产生正常的焦虑反应。同时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坚持锻炼,这不仅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也是重塑内心有序和安全感的基础,是应对焦虑恐慌的良药。
负面情绪会影响食欲、睡眠,进而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甚至是延缓康复。不管是否感染,都应该尽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流动情绪——关注权威平台、官方科学的信息(用准确性应对模糊性)
接受正规渠道的科普知识以及信息,学会独立思考,辨别虛假信息,避免替代性创伤,减少不安全感。关注疫情消息的时间不宜过长,适时转移注意力,减少过度暴露在信息轰炸之下而难以筛选、鉴别。
3、稳定情绪——重建生活秩序,增加可控感(用已知性面对未知性)
我们在日常中会有无力感、低落、颓废,主要源于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先把自己的生活规划好,来增加可控感。
比如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找一个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放空自己,让自己进入放松状态。还可以做些有氧运动,促进多巴胺的分泌,有助产生愉悦感。可以和家人或朋友打个电话,诉说自己的感受,来缓解负面情绪,我们可以适度未雨绸缪,但要减少不必要的过度囤积、哄抢。
“幻阳症”这是一种疫情焦虑,属于正常反应。我们应该尽量保持适度的情绪反应,并采用积极的、合理有效的方式应对
冷静克制不从众,明辨是非不跟风,心绪稳定不慌乱。多关注自己,少关注别人,把“幻阳症”——社会影响与对不确定性的焦虑情绪的产物的负面作用控制在最小程度。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82097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135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924186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9816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81901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