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隘自我的死亡才是真正的成长
当一个人开始承担起责任的时候,就是开始对其他人负责的时候,这些人也许是亲人、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背负着这么多责任前行,这样的成长必然是痛苦的,但它却是每个人必经的一个过程。
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吗?
《彼得·潘》虽然在讲一个长不大的孩子,但全卷的首句赫然写着“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作者在暗示:童年虽美好,但无法挽留,人终究是要步入到成人世界的。所以,任何人都是无法抗拒长大的。如果有一个得了“彼得潘综合症”的孩子,当他长大之后,该如何去疗愈自己?他又将经历一段怎样的人生?
有趣的是,介绍如何疗愈“彼得潘综合症”的书籍——《彼得潘综合症:那些长不大的男人》,其作者丹·凯利,就是一名彼得潘综合症患者。他像个孩子一样热爱玩手球之类的游戏,热衷于追求年轻漂亮的姑娘……他饱受这些症状的困扰,后来发现药物治疗可以缓解这种困扰。但彼得潘综合症难以用药物治愈,心理治疗仍然是普遍采用的方法,在适宜的情况下会佐以药物辅助治疗。
童年到成人的转型就像是一场死亡,要让小时候的自己死去,才会获得成长的空间和成熟度。不然的话,我们就会一直停留在被父母保护的状态。首先要明白的是,当我们需要进入成年的世界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永无岛”可以让我们随时随地地飞到那里。并不是选择了逃避,问题就会消失。只有勇敢地直面真实的成人世界,所有问题才会迎刃而解。
更精准点来说,长大是一个以狭隘自我为中心的死亡。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童的心理会经历一个完全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对于此时的他们而言,世界上一切其它的事物,都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而存在。而成年则意味着,他们清楚而明白地要放弃掉一些东西,安逸的、无规矩的、任性的,开始承担起生活的重责。
成长中的病症,来源于我们的内心,要解开内心的症结,需要回到内在去找到答案。我们该如何与别人发生连接,如何更好地去承担责任,如何自然而健康地成长,成为一个圆满而完整的人,首先得问问自己:我到底在害怕些什么?
也许成年人的世界远没有想象中复杂,何不妨换一个视角去看待它:可以实现经济上的独立,能够为自己做决定,找到心灵相契的人共度余生,体会为人父母的天伦之乐……
只有我们真正走出小孩的世界,才能感受到这些真实的快乐。
测一测,你有彼得潘综合症吗?
1. 你的情绪通常会变得比翻书还快吗?
2. 你偶尔会觉得莫名地恐惧吗?
3. 你犯错的时候会反应过度,会找各种借口为自己开脱吗?
4. 你总是服从父母的意见吗?
5. 你只是抱怨自己的工作而从来没有任何行动吗?
6. 你很难听进不同的意见吗?
7. 你很难表达自己的感情吗?
8. 你打算晚婚,并且对生小孩这件事都不敢想象吗?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23367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04709 人想测
立即测试
7898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07529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93824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