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作为社会性动物, 最重要的是人际交往中相互理解, 保持彼此尊重。人际交往同样也包括父母和子女之间沟通, 互相理解和平等交流才是建立健康与和谐亲子关系的基础。本篇科普小短文让你理解什么是同理心, 以及另外两个和它非常相近, 而且非常容易弄混的概念。
理解这些, 学会应用在亲子教育中, 父母才有可能做到同理心倾听(Empathic listening)。
同情心, 共情/同理心和慈悲心?
同情心(Sympathy):是指你可以理解别人的困难和不幸, 但并不意味着你和对方有相同的感受。比如, 你虽然没有失去朋友的经历, 但是你可以在认知上理解别人失去朋友的感受。
共情心/同理心(Empathy):顾名思义, "共"就是一个人可以感受到他人不幸给他们带来的"相同"感受。当你听到他人描述手指被门夹到的痛时, 你也会突然好像感受到自己手指的痛。同理心可以让你学会并能够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
有研究表明, 共情的生物学基础是“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上个世纪90年代, 意大利医学博士贾科莫, 里佐拉蒂(Giacomo Rizzolatti)与帕尔马大学的同事首先发现了镜像神经原。他们在猴子的大脑中发现了单个大脑神经细胞(神经元), 这种细胞在当猴子抓住一个物体时, 或者看到其它猴子拿到同一物体时都会被激发而产生相同的信号。这些大脑细胞因此被称为镜像神经元。
后来科学家通过神经影像学的研究也证明, 人类大脑中也有特定的区域的神经元细胞对自己经历过的, 和感受到的, 或看到别人有相同的经历而产生同样的反应。这个概念可能很简单, 但是其影响却是深远的。可以帮助解释我们为什么会有同理心, 也就是为什么可以“读懂”别人的思想/感受并对他们产生共情。
区分同情和共情/同理并不容易。同情和共情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理解(认知上)一种感受(同情)与对他人的感同身受(同理/共情)的不同。比如, 如果某人的父亲去世了, 有些人可能无法在内心上感觉到该人的痛苦。但是, 他们可以运用自己的认知能力和情商去理解失去父亲朋友的难过, 并因此发送一张慰问卡, 希望别人知道对他们的理解。在英语中, 当听到别人的坏消息时, 常说的”I am so sorry“, 就是一种最常见的同情心的体现。而拥有共情/同理心的人, 会跟失去父亲的人一样, 可以感受到内心的痛苦。因此通常同情要比同理心容易的多。
慈悲心(Compassion):是指在同情和同理心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愿意提供帮助。当在认知上“理解”别人的不幸遭遇, 能”体会”到别人的痛, 并想要去提供帮助”化解”别人的痛苦, 这个人就具有慈悲心。
Compassion在拉丁语根源的意思是”To suffer with”, 也就是“与别人一起受苦”。一个人富有慈悲心时不会逃避痛苦, 不会假装痛苦不存在。同理心对于我们去感受别人的情绪非常重要。但是当你努力去倾听和理解别人的故事, 感受而没有具体去解决和帮助他们走出困境时, 往往会产生心理疲惫(Empathy fatigue)。能有一颗慈悲心才能主动的去帮助别人消除痛苦, 并同时减轻自己的痛苦。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0045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2145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735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7279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64884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