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社会退缩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壹小编 2021-11-22 19:09:48 成长心理

20世纪80年代,临床心理学掀起了研究个体行为适应不良的新浪潮。个体行为适应不良包括外显问题行为和内隐问题行为。外显问题行为(又称难以控制障),主要指攻击、多动、违纪等;而内隐问题行为(又称过度控制障碍),包括焦虑、恐惧、抑郁和社会退缩等。

什么是社会退缩

社会退缩作为一种过度控制问题行为,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儿童回避同伴互动机会并频繁表现出独自一人的行为。具体表现为在某一陌生或相对熟悉的环境中有意识地避免与人接触,少言寡语或独自玩耍,其特征表现为举止孤立、不合群、害羞、对人态度冷漠,不能积极主动地与外界进行情感交流。

社会退缩对发展的影响

社会退缩对个体当下和未来的身心发展均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

研究者们主要从社会退缩行为发生的情境、时间和适应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发生在社会情境中,当儿童面对他人或群体时容易出现。从时间上来看,有研究发现,5-10 岁极端退缩的儿童在两年内的观察中,2/3 维持原状(Rubin & Mills,1988)。

儿童社会退缩的时间稳定性与退缩程度密切相关。具非极端退缩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程度相当;而极端退缩行为主要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环境对它的影响较小。

从适应来看,儿童社会退缩行为不仅影响他们在儿童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这种不利影响还可能延伸到青春期甚至成年早期。如早期退缩儿童成年后更容易遭遇情感的挫折,在社会交往中经常表现出低自尊、自卑心理问题。

儿童社会退缩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

儿童社会退缩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两大方面。

内部因素

生理基础:首先,与父母分离时容易哭泣的婴儿右脑额叶(EEG)呈现不对称的特征,这些婴儿在面对新异刺激和环境时容易产生害怕和消极情绪;婴儿期右脑额叶(EEG)不对称的儿童在童年期更容易出现抑制行为和气质性恐惧。其次,抑制型儿童比非抑制型儿童表现出更高、更稳定的心率水平,这种相关度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高,如 5.5 岁时的相关度要高于 21 个月时的相关度;而且具有更高、更稳定心率的抑制型儿童比具有较低、变化较大的心率的抑制型儿童更有可能保持抑制性(侯静,2003)。

气质特征:美国心理学家凯根采用“抑制性—非抑制性”来描述儿童在陌生情境中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物体时所表现出来的气质特征,把气质类型划分为“抑制性”和“非抑制性”两种。“抑制性”气质类型的儿童在遇到陌生情境、陌生人或陌生物体时,一直非常安静,盯着陌生人或陌生物体但几乎不去主动接近,躲到母亲身边;而“非抑制性”气质类型的儿童在相似情况下则没有任何害羞拘谨的表现,继续从事自己的活动,愿意主动接近陌生人或陌生物体。

社会认知:社会退缩儿童在社会信息加工中存在障碍和偏差、消极的社会自我知觉、社交策略匮乏、观点采择能力较差和社会交往归因不当等方面。

动机趋向:有研究发现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存在“趋近”和“回避”两种动机趋向,并据此提出儿童社会退缩的三种亚型:害羞、不善交往和同伴回避。害羞型儿童在社会交往中表现为旁观和无所事事;不善交往型儿童对物体比对人更感兴趣,表现为单独的探索或者建构游戏;同伴回避型儿童在社交活动中表现出很高的攻击性,同时又比较害羞。

外部因素

家庭因素:1)父母教养方式:父母教养方式中高控制策略、过度保护、缺乏鼓励、干涉、拒绝、惩罚、缺乏情感温暖与理解等因素与儿童社会退缩行为密切相关。2)亲子关系:,研究者们把儿童的亲子依恋划分为A(焦虑/回避型)、B(安全型)和C(焦虑/矛盾型)三种类型。儿童的社会退缩行为与C型(焦虑/矛盾)依恋密切相关。C型依恋的儿童对社会环境缺乏兴趣,他们对社会环境的评价和归因是负面而消极的,在同伴互动时社会技能较差,会出现退缩行为。

师生互动:教师与退缩幼儿的互动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师幼互动质量较差和教师对退缩幼儿的关注度较低。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和退缩行为之间互为因果。不良的同伴关系会导致退缩行为;反之,退缩行为也会加剧不良的同伴关系。

社会文化:对社会退缩的看法存在文化差异,西方文化认为社会退缩行为是消极的(如欧美等国家),如果儿童出现了退缩行为,父母会很担心;而东方文化(中、日、韩、泰、印尼等国家)认为社会退缩行为是积极的,尤其对于女孩来说。父母大多把年幼儿童的退缩行为看作孩子害羞的表现,认为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乃至消失。

参考文献:《社会退缩幼儿的社会信息加工特点与干预研究》,左恩玲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回避型人格障碍社会心理学心理咨询师MBTI测试存在主义偏执型人格边缘性人格障碍外貌焦虑恋母情结产后抑郁症情商PUA心理学家叛逆双向情感障碍心理学依赖型人格心理测评反社会人格倾诉负面情绪九型人格焦虑症智力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