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怕孩子自卑,你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作者:张惠姗 2020-09-13 19:21:34 成长心理

01、为了儿子有面子,借债换宝马

之前在新浪微博里,看到这一热点新闻,标题为“借债20万换宝马”。

事情是这样的:某某家长看到儿子所在的幼儿园里有好多家长在开宝马、奔弛、奥迪等名车,而自己开的是10万的车子,顿时觉得无地自容。他说,特别害怕儿子会被人瞧不起,可是,自己家里条件本来就没那么好,买不起好一点的车子了,思前想后,这位家长决定借钱买车。

于是,他找朋友们借来了20万,把自己的车子卖掉,换了一辆30多万的宝马。他开心地说,儿子这下应该很开心了。

你不是怕孩子自卑,你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儿子开心不开心,不知道,但是这位家长倒是开心不起来了:为了省钱还债处处节省,妻子与他大吵一架后,带着儿子离家出走了。

怕孩子没面子借钱买车?我想说,孩子不背这个锅。怕没面子的,是父亲你吧?父亲在对比中,认为自己的车子给自己丢人了,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有这种感觉是很不舒服的,于是,父亲把“丢人”的感觉转嫁到孩子身上,避开了自己的自卑感。

你不是怕孩子自卑,你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02、我要给孩子上最好的学校

豆豆妈最近愁得实在是不行不行了,原因是眼看着孩子到了要上小学的年纪了,择校问题让她急得团团转。

“我们这边的公立小学,是真心不好啊!你看环境这么差,怎么跟私立的比?我们这里小县城、小地方出来的人,素质能有几个是好的?

“私立小学多好啊,老师都是积极向上的。这边小学的老师我真是看透了,我小的时候就是在这边的镇上读书的,小小的教室挤满了人,老师从来不关注我,我没有什么朋友,也没有见过世面,视野狭小,什么都不懂,穿着打扮也土,别人说的我压根都插不上嘴,那个时候特别自卑。

“我不想我的儿子也像我那样,我想给我的儿子一个好的环境,我想送儿子去市里上学。

“不是我嫌弃这小县城的学校,而是我不给孩子最好的学校就是对不起孩子啊!

“我想送儿子去市里上私立小学,可是经济不允许,我想过把家里的房子卖掉,去市里租房子。老公说我不现实,我怎么就不现实了?环境很重要,环境可以影响一个人啊,我不想我儿子在这种地方读书,难道有错吗?”

豆豆妈过度夸大了私立小学的好,过分贬低了公立小学的差。

与其说她不想孩子待在小县城,不如说是她自己不想待在小县城。

与其说她一心为儿子考虑,不如说是她自己想通过儿子来弥补内心的遗憾。

与其说她认为孩子会自卑,不如说是她自己的自卑心在作怪。

豆豆妈自己有过被人看不起的经历,她把这些体验投射到了孩子身上。她内心有一个遗憾,所以不想儿子重蹈自己的覆辙,这其实是在用儿子满足自己的心结。

你不是怕孩子自卑,你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03、不要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补偿

也许,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些渴望的东西没有被满足过,成为了内心的遗憾和我们的未完成事件;也许,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遭遇过不如意的事件,经历过很艰难的日子,当我们为人父母后,害怕孩子走自己以前的路,所以会安排孩子过更轻松的生活。但是这样做,却忽略了孩子成长的需求,是把孩子当成自己内在的补偿。

也许,我们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接纳过,我们学不会接纳自己,总是自我挑剔,所以,当我们成为父母后,很容易把不接纳自己的部分交给孩子,处处挑剔孩子,让孩子为我们买单。

也许,我们在成长中被伤害过,内心是自卑的,所以,为人父母后的我们就会特别在意孩子是不是会被人看不起,别人怎么不找我儿子玩,是不是看不起我们?孩子的玩具怎么被抢了,他是不是自卑啊?因为自己是自卑的,所以总是认为孩子也是如此……

一个人如果是匮乏的,当看孩子时,她就会认为孩子也是匮乏的,这就是投射。

有投射就会有认同,比如,当一个妈妈认为孩子会被人看不起的时候,她的言行无不敏感地在自卑这个点徘徊,她会无意识地担心孩子人际交际是不是不好啊,会不会因为玩具不够好智力就比不上别人啊;会不会衣服不够漂亮就被别人排斥啊;会不会因为家里没有小车就被别人嘲笑啊;会不会因为这因为那受欺负啊!

这些担心,如慢性毒药一样渗透到了孩子的人格里。孩子接受到这样的信息后,会逐渐担心自己没有名牌会被看不起,不敢大方地跟伙伴一起玩,不够自信地跟别人交流,甚至可能觉得人际关系不太好是因为没有精美的玩具,觉得自己家里没有小车而自惭形秽……

你不是怕孩子自卑,你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然后,父母从孩子的这些表现里,更加肯定了自己的想法:我说得对吧,你看,孩子确实是因为没有好的条件而被看不起了。

于是,父母会在孩子身上补偿自己:我是这样的,你也是这样的,你改变了,我也就好了,所以,我得改变你。我要买车子让你有面子,我要让你上名牌学校让你有面子。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真正“没面子”的人是自己。

他们不知道自己只会努力地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的匮乏,所以你看,有的妈妈会发出这样的“伟大”言论:孩子快乐我就快乐了,孩子的生命就是我的生命。

说出这种话的妈妈,她们的爱看上去很伟大,实际上却是一种捆绑:捆绑了孩子的生活,把孩子当成自己人生的一种延伸。

她们对孩子事无巨细事事尽全力,深怕孩子吃一点点小亏、遇到一点点挫折。她们想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又怕培训班对待孩子的态度不当会给孩子造成创伤,于是她们亲自去听讲座、去上课,目的就是——“我要给孩子最好的爱”。

可是,殊不知,她们忘记了最重要的一点:她们没有爱过自己,自己里面是空的,又怎么能做到自然而真实地爱孩子呢?

如果自己的内部是空的,就不会看到真实的自己与孩子。这部分的空,她们要通过孩子来完成满足,于是给孩子很多补偿性的爱。归根结底,这是因为她们无意识里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自体客体。

你不是怕孩子自卑,你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04、先学会爱自己,才可能真正爱孩子

“我在借由孩子补偿自己童年的不足。自己小的时候家庭管教特别严格,除了严格管教,父母对我的需要和爱完全是忽视的,因此我会无形之中想要满足自己童年的遗憾。”

“我把另外一个人(孩子),当成我的一部分来使用,没有想过这个人是跟我不同的个体,是有着跟我不同的思想和体验的完全不同的人。这个人成了我的自体客体,我用这个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扩展自体的需求)。”

父母自己的自我功能不足的时候,就不能把爱灌注在自己的身上,只能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那个想让孩子上名校的妈妈,那个为孩子买宝马车的父亲,他们这样做不过是透过孩子来满足自己的内在需要:孩子成了父母的自体客体,被父母当成她们的一部分使用。这种补偿的爱是一份沉重的负担,成了孩子的精神枷锁。

当孩子成了父母的自体客体时,家长无意识里会控制、占有和入侵孩子,影响孩子的自体整合。当我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一部分时,孩子就成不了一个独立的人,很难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立的体验。他得到的,都是妈妈的体验与想法。

你不是怕孩子自卑,你是怕自己被人瞧不起

“只有孩子快乐,我才会快乐。孩子是我的唯一,他要什么我一定会满足他。”

“我要给孩子一切丰富的东西,这样我才觉得不会对不起他。”“我为孩子付出了一切。”

这付出的一切,真的是孩子需要的吗?那些为了孩子付出一切的人,往往是没有自我的人,所以需要通过孩子来满足自己。

父母如果没有自我,是看不到真实的孩子的。只有当父母不需要依靠孩子来满足自己时,才能真正爱孩子。

我们都希望让孩子得到最好的东西,可是,什么才是“最好的”呢?

对孩子来说,健康幸福的人生,不是说要有多么好的物质和环境,而是他可以成为他自己。内心强大的孩子,在他未来的人生中即使遭遇逆境,也会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被爱所滋养和喂饱的孩子,懂得自己要什么,懂得用怎样的方式过好自己的人生。

最好的是,你要学会爱自己;然后,你自然可以很轻松地去接纳孩子、爱孩子——没有压力,也没有痛苦。所以,别再打着为孩子牺牲的旗号来满足自己了,先让自己成为爱,你才能去爱人。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自闭症心理学家智力测试产后抑郁社交恐惧双向情感障碍职业性格心理恐惧症焦虑症反社会人格心理测评系统心理医生自愈能力容貌焦虑社交恐惧症心理学依赖型人格树洞治疗师心理抑郁症焦虑症偏执型人格职场心理弗洛伊德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