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工作生涯中,单位的一位同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时时想起并引以为戒。当时他33岁,爱读书,有文采,诗写的很好。但喜欢抱怨,不分场合,不看对象,怨天怨地,无所不怨,办公室里的同事不胜其烦。这人现在已55岁了,条件不错,但至今未婚。生活中这样的人常会遇到,有时候我们的情绪也难免受到影响。
喜欢抱怨的人,内心大多是自卑的,他们感受到了自己的虚弱,并为自己的这种虚弱感到羞耻,但是他们紧接着认为,这种虚弱是别人安排或者导致的,因此生出了恨意。
恨意作为一种情绪,里面夹杂着愤怒、不满,理应表达出来,可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们又找不到一个明确的表达对象,或者他们不敢向这个对象表达,于是就漫无目标地把抱怨的子弹射向周围,所以这种情绪就会表达给身边的其他人,或者影响到身边的其他人。
长期的抱怨会侵蚀你的生理与心理健康。如果你没有学会给自己良性的心理暗示,至少不用不良的暗示来迫害自己。不分场合、不分对象地习惯性抱怨,什么都改善不了,还会失去原本可能到手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抱怨不是一种好习惯。在几千年前,荀子就说过:“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怨人者穷,怨天者无志;失之己,反之人,岂不迂乎哉!”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说过:“应当让人懂得,他是世界的创造者和主人,对于世间一切不幸他都有责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荣誉也属于他。”因此,面对工作中暂时不完善的地方,我们最好不要牢骚满腹,不要怨天尤人,不要像裁判员、检察官那样居高临下地评判、抨击和指责别人,而应当看到自己的责任,拿出实干的精神和勇气来。
对工作和家庭产生种种抱怨情绪,甚至采取一些消极对抗的行动,这是人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但是,一味地抱怨,不仅什么都改善不了,还会失去更多的东西。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160560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4975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050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3491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8669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