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此不易,你为什么还要选择努力活着?” 面对这样的灵魂之问,你如何作答?
在第二堂焦点课上,赵老师引导我们尝试站在来访者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走进咨询室的来访者向咨询师诉说着生活的种种不堪。他是不是被生活压垮了?
千万不要误以为生活的重负已经将他压垮,恰恰相反,正是因为对未来生活还充满希望和期待,来访者才启动了“求救”模式,希望有人帮他走出困境。
“灵魂之问”可以唤醒他对未来的渴望,在当下和未来建立了一条通道,让来访者以未来的视角回看当前遇到的困境。可谓一语点醒梦中人。
SFBT的的理论和技术听起来很好理解,但实操并不那么得心应手。知易行难,也许是这门技术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这堂课后我的主要思考有几点?
1、焦点无处不在——理念的刻意练习。工作中,有人认为自己使用了几个SFBT提问技术就是在用焦点技术解决问题了;有人将SFBT提问技术和其他技术混合使用以为就是吸取了焦点解决技术的精华。
课堂上,赵老师对这些误解都一一进行了澄清。真正的SFBT需要咨询师对该理论的核心理念要高度认同,同时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不断刻意练习,实践又会加深咨询师对理念的进一步认同,直至最后变成自己的人生哲学和生命的一部分。理念的学习也许一天就够了,但是践行却是一辈子的事。这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中间没有任何捷径。
2、借我一双“慧眼”吧——生活处处有资源。课堂上,赵老师分享了一个案例:一位初入职场的女孩,因为突然增加的工作压力感到不适而来求助。咨询师听完女孩的自诉后没有纠缠在具体的问题上,而是陪伴她回到过去的生活里,寻找可以利用的正向资源和例外发生的蛛丝马迹。在咨询师的悉心引导下,女孩像剥洋葱一样层层剥开生活的迷雾,终于找到了自己曾经战胜困境的成功经验,于是内心又充满了力量和希望。
与其说是来访者看到了自己曾经的资源和优势,不如说是咨询师早就看到了她生活的真相。只是咨询师借着一双“慧眼”,提前在来访者自我探索的十字路口,插上指引牌,将来访者导向正确的方向。这双“慧眼”靠的不是灵机一现,更不是能言善辩,靠的只能是大量积累和总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3、赞美是个技术活——重视语言技巧。赞美别人,谁不会啊,可是要把赞美分成直接赞美、间接赞美、引发来访者自我赞美三个层次,每个层次又细分为几个方面时,你就不再这样认为了。为了提升对来访者的理解能力,赵老师在课堂上组织我们进行了专门的赞美训练。说实话,被赞美的感觉还是很爽的,但是由衷赞美别人却很容易卡壳。这一方面是中国人讲究含蓄内敛,不太善于夸奖别人;
另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的“赞美词库”容量太小,根本不够用。更出乎意料的是,我们还被要求练习在对方不停的抱怨中发现其值得赞美的方面。“这是怎么做到的?”我们问赵老师。“无他,唯嘴熟尔。” 与其他咨询技术相比,SFBT更注重语言技巧的使用。问话本身就有很强的主观色彩,再加上来访者千差万别的回答,所以对话框架的建构看似简单,实际在短时间内却难以精通。
通过这堂课,我告诉自己,要放下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掌握了SFBT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后,要着重训练自己的“焦点”意识,从一点点开始积累,让“焦点”成为自动思维。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69306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696700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6572 人想测
立即测试
3059921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72133 人想测
立即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