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之心理建设
作者:王欣媛 2022-08-15 14:38:38 心理健康

校园暴力之心理建设

“15岁男生阻止校园欺凌被同学殴打致死”,只区区因为受害者对年仅14岁的嫌疑人将要实施的错误行为的提前制止,导致嫌疑人感觉在所谓的“社会大哥”面前丢脸,进而对受害者采取凶残地报复行为。花季少年如流星般瞬间陨落,人生至此被迫画上了句点。面对受害者母亲悲恸地指责和申诉,全民网友正义的呐喊和助推,期待正义之手严刑峻法的诉求中,刑法中的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再一次将我们扯回到了现实之中。

近年来,法律法规的全民意识养成,身为学子的我们是了解行为方式对错之间的因果关系的,至于对行为后果的责任承担界限的模糊意识,一方面取决于法律法规普及过程中的重要性削减管理,另一方面则取决于法律法规本身的内容弹性制定。当行为方式与后果担责之间存在相对程度的不匹配性,残害一个人的代价甚至低到只需要换个名字或者搬一次家而已,这也进一步滋养催化了校园暴力的发生,同时暴露在校园环境里的我们,在未成为校园暴力的实施者时,也将有很大可能的成为校园暴力的受害者。

看得见的校园暴力可以及时地得到制止或者相对程度的对参与者实行挽救,但看不见的校园暴力也因其无法统计而被错误的低估乃至忽视。当演员马思纯在向好友吐露其不自信的原因,是因为曾经一度遭受校园暴力,透过屏幕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其左右规避的眼神和极度压抑的恐惧心理,而这段经历也被她描述为“地狱”。显然这在少年时期的她心理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也成了其回避型人格养成的诱因。庆幸的是她很早就意识到自己心理出现的问题,且身为演员的她,可以利用演绎与其人格相反的角色以达到弥补治愈自己的效果。而普通的我们,可能一辈子也走不出一场伤害。

那么,为何在我们反复强调校园暴力的危害性,也做了大量地针对于如何规避和预防校园暴力的知识普及后,校园暴力仍旧屡禁不止?其实归根结底,是我们对于事件发生结构的解读存在一定的脱节性。我们必须认识到,形式主义的解决方法只会进一步激化现有的矛盾点,甚至会进一步拉长矛盾解决的时长。而要真正有效地疏导矛盾,柔化矛盾的关键在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建设。但目前为止我国投入教育当中的心理健康教育,仍旧处于被削弱和被动形式主义的惨状。当全民都出现病态的时候,如何让学生有效地意识到自身出现病态,并以小社会包围大社会的统筹规划去协调整个社会的心理健康建设。对于这个缺口的调整和补齐,也不仅仅只是某个个体或者某个团体能够完成的工作。这要求我们必须能充分认识到,并能充分利用教育的行政集权制和地方分权制,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对流式互补,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建设健康心理的积极性,以自主形成的动力源驱动自身的健全发展。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最新测试

  • 心理治疗负面情绪人际关系桃花运情商分院测试弗洛伊德反社会人格源码心理健康测试自愈能力思维反刍孤独症性取向洁癖智商恋母情结抑郁症焦虑症边缘性人格障碍回避型人格障碍叛逆智力九型人格心理学爱丁堡绿帽情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