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上映的影片《外太空的莫扎特》,又一次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人都不陌生的“鸡娃”教育上。
片中一心盼着儿子能成为钢琴家的父亲黄渤,正是成千上万陷入育儿焦虑的中国父母代表。
他逼儿子练琴遭到反抗后,对着儿子吼出的下面这番话,也是万千家庭日常对话的投影。
“我是你爸,我还会害你吗?我还不是为了你好?你现在会恨我,总有一天你会感谢我的……”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通过多年临床诊治经验,棕南名医团提醒所有家长,“鸡娃”的出发点并没有错,但需警惕三个误区,避免孩子因此出现抑郁、厌学、焦虑等心理问题。
01、无脑跟风,忽视孩子的兴趣爱好
在《外太空的莫扎特》中,黄渤饰演的父亲任大望,是一位再普通不过的人。
他的职业是保险推销员。
日常生活中他除了推销保险,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情,就是督促儿子任小天弹钢琴。
他会在家里一边做事情,一边竖起耳朵听儿子有没有好好练琴;
他会突然推开门,冲儿子嚷嚷:我数三下,再听不到琴声,有你好看;
他会忍不住训斥,甚至动了“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念头,想用武力逼儿子进步;
他会取消课后的一切娱乐活动,只为督促儿子全身心地投入练琴……
最关键的是,明明知道儿子喜欢天文,却还坚持让他练习钢琴。
在任大望看来,天文太冷门,毕业了也没什么出息。当天文学家?这是痴人说梦!
所以任父的做法跟大多数的家长一样,禁止孩子研究“乱七八糟”的东西,想让他将全部精力用到“正确”的地方。而判断是否正确的标准,只取决于家长的认知。
扼制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结果怎样呢?
任小天在学习八年钢琴后,弹得最熟悉的曲目依然是刚开始的《小星星》。
他的水平气得钢琴老师摔门而去,临走还不忘叮嘱任父,出去了千万别说是他的学生。
如果说教育是一条大道,孩子的路要往哪里走,则需要家长来负责把控方向。但前提是,这个方向需要和每个家庭对孩子培养的目标、经济实力、孩子的兴趣特长息息相关。
如果家长只是看到别人在学什么就“无脑跟风”,其结果很有可能是花费了很多的时间和金钱却没有一个好的结果。
家长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性去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2、揠苗助长,也许让雄鹰丧失羽翼
每一位“鸡娃”的背后,都有一个焦虑的“经纪人家长”。
他们马不停蹄,通过流程化、系统化的工作模式,保证孩子们取得更好的教育成绩。
为了提高教育KPI,家长们会进行目标学校分析、教育市场产品调研、合理规划孩子的时间、详细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安排并陪同参与孩子的学习行程、充分整合教育资源使得资源利用最大化……
特别是在妈妈交流群里,母亲们的交流永远离不开教育。
她们从选幼儿园就开始紧张,到了小学就更加烦躁,到了小升初的时候,简直快要被逼疯了。她们甚至不再相信公众教育,只相信自己。
母亲们也发现“孩子像明星一样日程被排得太满”。但是,在群体教育内卷的裹挟下,大多数母亲也只能随波逐流。
在类似“明星经纪人”的身份下,家长和孩子的关系如山河日下,往昔温情已如昨日黄花。
亲子关系出现断崖式下跌。
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更多的是职业化的沟通:规划、执行、汇报、反思、改进……周而复始……
就像奥林匹克一样,他强我更强,明月上山岗。只要上了这条赛道就很难中途下车,家长们只能催促孩子们追求更快更高更强。
这种程序化培养出来的孩子,丧失的,比得到的更多。父母每一步路都给孩子铺好了,对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压力。
他们知道这意味着父母对他们有什么样的预期,当自己达不到,就在心里否定自己。他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觉得我永远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那些被程序化培养出来的孩子,即便进入了TOP级大学,但如果极度缺乏关怀与人文素养,就会像雄鹰丧失了羽翼,失去翱翔天空的能力。
03、一味攀比,喜欢提“别人家的孩子”
“别人家的孩子”,成为不少孩子心中的阴影。
从小到大,孩子们总听到父母这样说:
“你看看隔壁阿姨的孩子,学习多优秀,成绩多好啊!”“人家XX钢琴学得多好,你看看你,什么都学不好!”
看到一位朋友发的朋友圈,他知道邻居家孩子因为考了第一名,登上了领奖台,还当了升旗手,于是在儿子面前夸了那孩子好几次。
没想到儿子却突然发脾气了:
“你那么喜欢他,那让他给你做儿子呀!”
朋友当时就愣住了,他才意识到总是夸别人家的孩子,未必是种好的教育,甚至有可能将自己的孩子逼入歧途。
声明:本站内容与配图部分转载于网络,我们不做任何商业用途,由于部分内容无法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请点击【侵权删稿】。
求助问答
最新测试
755334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52498 人想测
立即测试
1009225 人想测
立即测试
685393 人想测
立即测试
2109243 人想测
立即测试